护理干预对药物治疗医养结合机构中失智老人的 疗效影响
2019-09-06陈金妮韦芳杨华
陈金妮 韦芳 杨华
失智症又称为痴呆症, 是脑部损害或疾病造成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的临床症状, 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失智症的发病率较高, 且致残率较高, 会导致老年人群自理能力下降, 认知功能降低, 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医养结合机构是承担失智老年人照顾的主要单位, 能够有效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减轻家庭照顾失智老人的压力[2]。本研究对采用药物治疗医养结合机构的失智老人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选择2017 年12 月~ 2019 年2 月医养结合机构中的70 例失智老人,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5 例。研究组男19例, 女16 例;年龄60~87 岁, 平均年龄(72.14±4.95)岁。对照组男20 例, 女15 例, 年龄60~85 岁, 平均年龄(72.38±4.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失智症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60 岁;③在医养结合机构休养;④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②完成无生活自理能力者;③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老人予以氨氮平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老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房间环境护理:每日定时对房间进行打扫, 保持房间内部整洁, 每日为其更换床单被套,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保持房间明亮, 地面保持干燥。②安全管理:全面评估失智老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 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级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 对于行动障碍的需要家属做好24 h 看护, 对于意识不强的需要加装床边护栏和约束带, 对于认知障碍的需要加强巡视, 避免其意外走失。③加强陪护人员培训, 提高陪护人员的照顾能力, 保障失智老人在医养结合机构的安全。④康复干预:开辟失智老人康复区域, 对失智严重的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延缓失智症病情进展。⑤音乐疗法:每天9:00~10:00、20:00~21:00 播放舒缓动听的音乐, 利用音乐促进健康, 消除心身障碍。⑥园艺疗法:每天14:00 组织老年人到花园维护美化盆栽, 除草施肥, 1 h/ 次。⑦芳香疗法:使用植物芳香精油为老年人进行芳香SPA, 激发人类机体自身的治愈平衡, 通过调节机体系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依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判定治疗效果, 总共包含30 个 项目, 分数越低表明患者认知能力越差;显效:MMSE 评分较前增加>20%;有效:12%≤MMSE 评分增加≤20%;无效:MMSE 评分增加<1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 采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估, 各项评分0~100 分, 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老人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老人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老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老人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老人心理功能(71.92±7.56)分、躯体功能(65.39±4.27)分、社会功能(73.61±6.10)分、总体健康(69.34±6.1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2±6.50)、(58.52±4.15)、(66.43±5.89)、(61.85± 5.6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老人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老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表2 两组老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研究组 35 干预后 71.92±7.56ab 65.39±4.27ab 73.61±6.10ab 69.34±6.18ab干预前 52.39±3.18 53.77±3.60 60.68±5.45 55.89±5.10对照组 35 干预后 64.22±6.50a 58.52±4.15a 66.43±5.89a 61.85±5.63a干预前 53.79±6.42 54.02±4.18 60.79±5.41 55.94±5.05
3 讨论
失智老人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不断退化, 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不断下降, 影响其生活质量, 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医养结合机构是承担失智老人照顾、康复的主要场所和主要阵地, 负责失智老人的日常照顾工作[5]。本研究中失智老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照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 以影响其自身疾病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老人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人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老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研究组老人心理功能(71.92±7.56)分、躯体功能(65.39±4.27)分、社会功能(73.61±6.10)分、总体健康(69.34±6.1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2±6.50)、(58.52±4.15)、(66.43±5.89)分、(61.85±5.6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失智老人的治疗效果, 改善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 同时能够提高失智老人在医养结合机构中的舒适度, 改善其身心状态, 提高其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 将护理干预用于药物治疗医养结合机构中失智老人的护理中, 可有效改善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 干预效果良好, 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