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9-09-06周丽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入院功能

周丽冰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严重精神疾病, 该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程长,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以通过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但临床疗效欠佳。有研究指出, 加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护理, 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各种临床症状[2]。为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本文选取2018 年 5~10 月收治的46 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5~10 月收治的46 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3];②患者有自知力, 且病情稳定。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理解力障碍等患者。其中, 男29 例、女17 例;患者年龄18~75 岁, 平均年龄(47.3±9.8)岁;平均病程(6.0±1.1)年。

1.2 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临床路径护理, 以患者入院时间为纵轴, 病情改善情况为横轴, 制定护理计划, 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第1 天。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 监督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护理人员还需与患者家属沟通, 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 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及时排解患者心理障碍, 全面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治疗依从性。②患者入院第1 周。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生活习惯、饮食状况、睡眠、行为活动、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结合医嘱加强患者用药指导, 并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与此同时, 全面观察患者服药后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 密切关注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及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自残、不合作、攻击医务人员等情况, 应及时使用约束带, 但须保证松紧度的舒适性, 避免患者皮肤受损。③入院后第2 周。在积极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的同时, 为患者讲解偏执性精神疾病的具体知识, 让患者认识到是因罹患精神疾病才会出现各种异常行为, 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疗才能改善病情。患者住院期间, 应禁止其外出, 若外出, 必须进行全程陪护。④入院第3 周至出院。加强患者用药指导, 规范患者用药行为。护理人员每周还需要对患者进行2~3 次心理辅导, 督促患者养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及生活习惯, 促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 合理控制患者血压、血糖等水平。加强患者病房护理, 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给患者的康复以良好的环境支持。出院当天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 促使患者家属正确认识到帮助、支持患者的重要性[4]。告知患者家属应主动关心和帮助患者, 同时, 强化患者社会支持系统, 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护理前后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 选择PANSS 评估患者精神分裂症状的严重程度, 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各7 项, 由精神科医师综合知情人提供的信息及临床检查进行精神检查, 每个项目均有7 级操作, 7 分为极重度, 6 分为重度, 5 分 为偏重, 4 分为中度, 3 分为轻度, 2 分为很轻, 1 分为无。分数越高, 提示患者精神分裂症状越严重[5]。

1.3.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选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该问卷共分为物质、社会功能、心理以及躯体4 个维度, 分数越高, 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PANSS 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后, 患者PANSS量表评分(30.2±2.4)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患者的(72.1±5.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 患者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6 例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46 例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 aP<0.05

指标 护理前 护理后 t P物质生活 68.9±11.2 79.9±15.4a 3.918 <0.05社会功能 64.2±10.2 78.9±13.3a 5.948 <0.05心理功能 66.3±9.9 77.3±12.4a 4.702 <0.05躯体功能 63.2±10.4 79.6±11.5a 7.174 <0.05总分 254.3±40.2 299.6±34.6a 5.793 <0.05

3 讨论

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初期可能会有多疑、敏感等表现, 随着疾病发展, 患者可能会发生自伤、攻击他人、语言挑衅等脱离现实的思想或行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机制复杂, 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较低[7]。

临床路径护理以护理实践为依据, 本文为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标准, 改变了传统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模式, 以时间节点为基础, 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护理人员职责, 改变了传统偏执性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盲目性、随便性等问题, 改善了护理质量和患者预后[8]。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 护士长可进行全程护理质量控制, 改传统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模式, 该模式以患者入院时间为纵 轴, 病情改善情况为横轴,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患者PANSS量表评分(30.2± 2.4)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患者的(72.1±5.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患者物质生活评分(79.9±15.4)分、社会功能评分(78.9±13.3)分、心理功能评分(77.3±12.4)分、躯体功能评分(79.6±11.5)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299.6±34.6)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的(68.9±11.2)、(64.2± 10.2)、(66.3±9.9)、(63.2±10.4)、(254.3±40.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给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给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精神分裂症症状, 优化其个人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入院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作文门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