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罕见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

2019-01-05郝忠臣万泰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海绵状弥漫性血常规

荆 涛,郝忠臣,李 艳,柳 林,韩 瑞,万泰虎*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130033;2.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患者于2012年2月13日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个月入院,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肝脏MR平扫+增强检查(2012:1:3)提示:肝左叶近肝门区可见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13.5 cm×9.0 cm,边界尚清,T1WI、T2WI及T2WI抑脂呈高低混杂信号,余肝左、右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异常信号影,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肝左叶近肝门区及肝右叶S8段病灶于动脉期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着时间延长强化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肝左、右叶多发病灶动脉呈边缘强化,延迟期病灶信号高于肝实质。入院查体:上腹部可触及一径约13 cm质硬包块,随呼吸运动;余查体均为阴性。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肾功、离子、凝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肝功:GGT 123IU/L,TBIL 22.3 μmol/L,DBIL 7.7 μmol/L,PALB 66.00 mg/L。肿瘤标志物AFP、 CEA、CA72:4、CA19:9均为阴性。血常规:RBC 3.34×10-12/L,HGB73.0 g/L,HCT 0.237 L/L,MCV 71.0fL,MCH 21.9 pg,MCHC 309 g/L,RDW18.7%,PLT 309×10-9/L。常规免疫: HBsAb 865.87 MIU/ml。入院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中度贫血。结合肝脏MR检查,患者肝左叶病灶内亚急性出血,患者中度贫血。患者于2012年2月15日行肝血管瘤硬化栓塞术,术中给予碘化油6 ml+平阳霉素16 mg,术后给予保肝、抑酸、抗炎等治疗。患者术后1周出院。患者于2014年11月27日入我科复查,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饮食睡眠良好,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无明显不适主诉。经肝脏MR平扫+增强检查提示:肝左叶近肝门区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肝左、右叶弥漫大小不等长T1、长T2信号影,D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肝左叶近肝门区、肝右叶S8段病灶及肝内弥漫病灶于动脉期边缘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着时间延长强化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与2012年1月3日比较,肝左叶近肝门区、肝右叶S8段病灶未见明显变化,肝左、右叶弥漫大小不等异常信号,较之前明显增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胰脾肾彩超提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HGB 92.0 g/L,HCT 0.305 L/L,MCV 67.6fL,MCH 20.4 pg,MCHC 302 g/L,RDW 19.1%。血糖、血脂、离子、肾功、凝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肝功:GGT 90IU/L,LAP 54 U/L,GLDH 22.7 U/L,PALB 158.31 mg/L。由于患者肝脏MR检查肝左、右叶弥漫大小不等异常信号,单纯肝血管瘤难以解释,遂于2014年12月1日行经皮穿刺肝右叶病灶活检,病理回报:(肝右后叶肿物穿刺)穿刺组织中见迂曲扩张增生的血管,符合海绵状血管瘤。于是我们于2014年12月11日行肝动脉造影术,术中造影见肝左叶近肝门巨大团块状肿瘤染色,肝内弥漫结节样肿瘤染色,符合肝血管瘤造影表现,由于肝内弥漫性病变,考虑目前患者一般状态良好,肝功能基本正常,栓塞后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风险,遂终止手术,出院后随访观察。

2 讨论

肝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1,2],查找国内外文献,仅十几例报道,组织学特点是扩张的血管,周围是平坦的内皮细胞。影像学特征符合肝血管瘤“早出晚归”表现,本例第一次检查影像学表现明确,经过肝血管瘤硬化栓塞后复查肝内弥漫大小不等病灶,肝脏呈弥漫性病变。根据改变发展过程考虑是否有肝血管瘤肉瘤可能,但查找相关文献[3,4],肝血管肉瘤恶性度高,进展迅速,易引起出血、坏死及预后不良,平均生长期6个月,约半数死于肝功能衰竭,多数患者在发现肝脏血管瘤肉瘤时已发生肝内、外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脾、骨骼[3]。并且有40%的病例有二氧化钍、氯乙烯、砷剂或放射性镭的长期接触史。但由于影像学与肝海绵状血管瘤难以鉴别,我们难以排除肝血管肉瘤伴肝内多发转移可能。我们同时也考虑到其他肝内罕见弥漫性病变,例如弥漫性肝紫癜病,影像学表现与弥漫性肝海绵状血管瘤相近,但病理学特征是肝窦呈囊性扩张,囊腔内衬的内皮细胞遭到广泛破坏,腔内充满红细胞,这些囊腔可与正常肝窦或中央静脉沟通,Disse间隙扩张,与肝窦间的内皮屏障有破坏,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增生,肝窦和肝小静脉周围有纤维化,病变囊腔周围可见肝细胞萎缩,肝、脾、骨髓、淋巴结可同时受累[4,7]。肝内弥漫性病变还包括多囊肝、肝结核、肝真菌感染、corolis病,但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均可排除以上病变。遂我们穿刺肝右叶弥漫性病灶做病理学检查,病理回报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心肌病(由于大量的动静脉分流)和肝硬化[8]。对于没有肝硬化很小损害的病例可考虑手术切除[8,9],但大多数由于肿瘤边界不清和大出血风险不适合手术切除。其他的治疗包括:肝动脉结扎和放射治疗[9]。预后主要由肝脏病变和心功能决定。该病极为罕见,此病例我们收集了术前、术中、术后复查及穿刺病理的全面资料,希望能给各位同道以启迪,对于弥漫性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有所认识。

猜你喜欢

海绵状弥漫性血常规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浅谈牛海绵状脑病
血常规解读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