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技术在食用菌储藏保鲜中的应用
2019-01-05丁程元
徐 嘉,丁程元,佟 璐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食用菌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利于健康。食用菌是世界粮农组织专家推荐的合理膳食“荤菜-菌菜-素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的资源特别的多,居世界第一。另外,食物菌也极其容易腐烂变质。食物菌是很软的一种蔬菜,因此在运送过程中很容易使得其完整度受到破坏。食用菌的这些特点凸显出了食物菌保鲜方法的重要性,现在食物菌的保鲜方法在我国的技术也逐渐成熟,方法也逐渐增多。
1 保鲜食用菌的方法
1.1 低温保鲜
人们最熟悉的保鲜方法就是低温保鲜,现在家家户户最不缺的电器就是冰箱了。冰箱大家很熟悉,用来装一些菜、水果以及容易坏的食物,这种方法就是低温保鲜法。它的原理就是在不出现冻结的温度状态内,通过调节温度来抑制植物的呼吸代谢、抑制微生物的孳生,从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植物起到保鲜的效果。
人们都知道,菌类植物上没有明显的“保护层”,所以水分很容易就蒸发了,在蘑菇菌刚刚采摘后,它的呼吸作用和蒸发水分就会很强烈,被认定为最容易变质老化的蔬菜之一。
试验证明:在一天当中蘑菇在10 ℃时释放的能量远比蘑菇菌在0 ℃时释放的能量大得多,10 ℃的呼吸作用几乎是0 ℃的3.5倍。经试验表明,贮藏蘑菇菌的低温贮藏适当温度在0 ℃~3 ℃,最佳贮藏温度在0 ℃,在0 ℃下蘑菇的保藏期可达到30 d左右。
草菇在采摘后的4 h~5 h之内,其开伞比例达到了30 %左右,所以在草菇采摘后的一个小时内就要贮藏到15 ℃~20 ℃的冷库中,可有保鲜作用,贮藏时间为3 d~4 d。一般情况下,草菇的贮藏温度不能低于10 ℃,最适温度在15 ℃~20 ℃,但是当草菇的种植基地离工厂远,不能在1 h内及时送到工厂时,可以先用产地预煮法。在煮草菇之前一定要洗干净,在水中煮时,加上2 %的盐,盐的作用可以消毒,保持草菇的新鲜度,一块煮上10 min即可。在0 ℃~4℃可以储存1 d~2 d,品质的变化不大,在负18 ℃时贮藏的时间最长,时长为7 d。若草菇没来得及处理就储藏在0 ℃~4 ℃的仓库里,贮藏不到12 d。若超过1 d,那么草菇的状态将变形,并有大量褐色液体流出。这些褐色分泌物主要与草菇的过氧化酶有关。
在金针菇采摘前三天应该进行“干”管理,并且最好提前1 d~2 d采摘。采摘的金针菇,因为还带着有氧分的菌种根,所以生命力还是很旺盛。但是金针菇具有容易老化,变色,变质,变味等特点。金针菇在4 ℃~5 ℃时可以储存5 d。超过7 d的金针菇颜色将会改变,味道也会变坏。金针菇也可以用冷冻储藏,冷冻储藏的方法是先在煮沸的水中煮8 min,然后再过滤冷水,最后在零度以下的温度状态中贮藏。
鲜香菇它的冷藏温度控制在0 ℃~4 ℃,在5 ℃以上时,鲜香菇的组织不停生长,比较容易开伞,但是如果在0 ℃以下,鲜香菇会结冰,结冰非常影响蘑菇的品质。在修剪蘑菇时也要非常注意,如果提前修剪,会使修剪蘑菇的边缘变质变黑。因此要在运送蘑菇之前才能修剪蘑菇,在起运之前必须集中人力去修剪蘑菇的柄,蘑菇的柄长度大约在2 cm~3 cm,修剪之后的蘑菇纯菇的概率在85 %左右,然后再入库,等待装运。
1.2 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是指通过储存空间的气体组成和调节适当的储藏温度,这也是一种保鲜方法。气调保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环境中的气体组成和温度调节,可以抑制呼吸作用的快慢,从而减慢食用菌自身上面的养分消失速度,抑制蘑菇菌上面一种名叫乙烯的激素的生成,防止蘑菇菌成熟太快,也抑制了对蘑菇菌不利微生物的繁衍,减少腐烂率,避免损失过大,提高食用菌的品质。
这个保鲜方法主要在于气体的组成成分,刚开始储藏时的气体组成为大气,氧气约为20%,氮气约为78%,二氧化碳几乎为0。但是要想达到气调贮藏标准,就要把氧气的浓度降低,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5%时,就可达到要求了,在这时几乎可以抑制蘑菇菌的生长了,当氧气的浓度在1%之下时,对于蘑菇菌本身来说,降低了它呼吸的强度,故贮藏要求的气体条件为氧气浓度小于1%,二氧化碳浓度大于5%。在国外,有人实验用浓度为0.1%的氧气和浓度为25%的二氧化碳进行储藏,保鲜效果特别好,因此在气调要求上必须要严格要求,如若不遵照标准就会对食用菌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最后造成蘑菇生长过快,增大损失。
气温调节储藏方法的保鲜方式一共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机械式气温调节贮藏方法,它是通过充入二氧化碳和氮气从而来达到降低氧气浓度的方法;第二种是自发式气温调节储藏方法,把食用菌放在有一定透气性的容器里,用食用菌自身的呼吸作用使氧气的浓度降低,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现在大多数都是使用的具有一定透气性的塑料布,还有用硅胶材料制成的窗气调袋的。这种方法非常的简单也容易操作,但是降氧速度比较慢,有时效果也不明显,没有理想当中的好,因此一般选用的塑料袋都在0.08 mm~0.16 mm厚的,每个塑料布容器装1 kg~2 kg的食用菌,装后封闭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令蘑菇在袋中4 d都保持色泽洁白和品质良好。
1.3 辐射保鲜
辐射保鲜这个方法是比较前两种方法成本相对较低的,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种保鲜方法。在世界第二大战之后,这种保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到1980年,包括食用菌在内的38种经过辐射处理的食物在很多个国家当中得到了无条件批准。批准经过辐射处理的食物提供给人食用。在很早之前,有些国家就已经有了处理能力达到600 t的辐射处理食用菌的设备。近年来,我国也发展了辐射处理食物这方面的研究,并且经过批准可以辐射处理食用菌。辐射处理主要用的是伽马射线,经过实验得出,经辐射过得食用菌水分的损失得以减少,失重率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并且抑制了乙烯激素的生成,防止食用菌的变色和开伞,抑制一些有害微生物的滋生。
1.4 经过化学药剂处理起到保鲜作用
很多化学药剂对于食用菌的保鲜都会有效果,比如焦亚酸钠等。1)防腐杀菌剂,里面的成分主要有少量的山梨酸钾或者苯甲酸钠等;2)为了防止食用菌变色,可以用漂洗增白剂处理,处理方法为:0.1%的焦亚酸钠洗5 min,在进行关于漂白方面的药剂处理时,处理的时间越晚,效果就越不好,因此必须要在采摘之后及时的处理。
2 处理食用菌的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保鲜方法以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用于食用菌的保鲜工作。
2.1 米汤药剂法
在煮饭时,取一部分稀米汤,然后再加入5%的碳酸氢钠。充分搅拌后,待溶液冷却时,把食用菌泡在当中,过5 min打捞出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使之保鲜3 d。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
将食用菌放置在0.01%的6-苄基嘌呤浸泡10 min,然后再放在阴凉干燥处这样的方法可以保鲜一天半。
2.3 食盐保鲜法
将食用菌放在0.6%的食盐水中浸泡30 min。这样的方法对于保护食用菌的颜色和新鲜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食盐水的处理效果远大于焦亚硫酸钠的处理效果。
2.4 B9保鲜方法
在浓度范围为0.01%~0.10%的维生素B9中浸泡蘑菇菌10 min左右,在5 ℃~22 ℃条件下可以保鲜5 d~8 d。
2.5 休眠保鲜法
采摘后在25 ℃的环境中放置3 h~5 h,使食用菌进行旺盛呼吸,然后在0℃左右的冷库中放置12 h左右,在20 ℃左右的环境中,保鲜期大约为4 h~5 d。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保鲜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在食用菌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其保鲜工作,不然会导致很多的食用菌产品受到损害。本文介绍了不同的食用菌保鲜技术的使用方法,由于保鲜技术的发展和对食用菌的特性了解加深,另外在最近几年,我国在保鲜技术的领域进步了许多。食用菌的保鲜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鲜方法逐渐增多,食用菌的保鲜效果也越来越好。食用菌产业要注重起食用菌的保鲜工作,积极地引进先进的食用菌保鲜技术,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