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视野下重庆食用菌产业发展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2019-07-04袁娅婷
袁娅婷
(重庆工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67)
在全民都在谈健康饮食的背景下,食用菌作为绿色、环保、健康的菌类菜种,成为了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菜品之一。2012年,联合国召开“里约20+”峰会,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下要着力发展绿色经济的问题,“绿色经济”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讨论的焦点。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重庆食用菌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食用菌消费大省逐渐发展成为消费大省,并带动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
1 绿色经济视野下重庆食用菌发展现状
绿色经济首先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但目前关于绿色经济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环境学家认为绿色经济强调的是在环保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家认为绿色经济上需要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能源学家则认为绿色经济的目的是要降低能耗,并开发新能源,经济学家则认为绿色经济需要专注绿色生产力的发展。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同时又能保证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经济。绿色经济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管、采购流程,还要有能推动市场有序运转的监管机制,强调了经济、环保、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食用菌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市场前景良好、绿色健康无污染,属于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作为我国第二大直辖市,政府一直提倡绿色经济、和谐经济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食用菌也成为了重庆最火爆的产业之一[1]。
1.1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重庆食用菌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培育的菌种包括木耳、金针菇、平菇、香菇等,近年来,随着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食用菌的发展,并着力探索新的菌种以及食用菌新的发展模式,使得重庆食用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从图1可以看出,重庆食用菌总量2010年生产总量为7.58万吨,发展到了2017年的31.2万吨,生产总量7年时间翻了4番[2]。
表1 重庆市2010年~2017年食用菌总产量Tab.1 total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in ChongQing from 2010 to 2017
1.2 打造了一批重庆本土食用菌品牌
重庆食用菌虽然较其他省份发展相对滞后,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食用菌总产量在全国各省中排名倒数。但这几年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加上“健康饮食”的流行,使得“一荤一素一菌”的饮食结构成为人们的正餐标配,重庆食用菌发展迅速,一批本土品牌突出重围,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属永川香珍[3]。
永川是重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总量占重庆食用菌总量的70%以上,就2017年,永川食用菌生产规模就达到了6万吨的规模,而永川秀珍菇更是占到了重庆90%以上的产量,其中永川香珍最为有名。永川香珍于2018年9月7日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也极大地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重庆还发展了很多其他的本土品牌,如黔江羊肚菌、黄色金针菇等,这些本土品牌的兴起,为重庆食用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2 2016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产值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the yield and output value of edible fungi in China in 2016
1.3 生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营销方式多样化发展
食用菌是重庆火锅的重要配菜,其中以黄色金针菇、香菇、木耳为最主要的食用菌配菜。2018年,重庆食用菌产业通过创新销售模式、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实现了产量与产值的双丰收,并且促进了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发展,营销方式朝着多样化发展[4]。
目前重庆食用菌产业大体可分为永川、黔江、万盛、合川、彭水五大食用菌生产区域,其中以永川为主要生产区域,占据重庆70%以上的食用菌产量,呈现区域化的生产特征,并培育出了黄色金针菇等特色食用菌菌种。
随着生产区域化,重庆食用菌的种植也逐渐从以前的小农作坊向规模化生产转变,一些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以永川为例,食用菌的生产已初步实现工厂化,光标准化的生产企业在永川区就有16个之多,并且形成了以食用菌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农业。
1.4 市场自给率低,产业前景广阔
据食用菌商务网报道,重庆70%的食用菌都是从成都、贵阳等周边省份引进,本地对于食用菌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实际生产量。供不应求的状态,为重庆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并且重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这也带动了火锅业的大力发展,这无疑会加大对食用菌的需求。对重庆的食用菌产业而言,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2 绿色经济视野下食用菌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
绿色经济的提出对重庆食用菌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这些要求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
2.1 产业技术落后,亟需创新创业型人才加入
重庆食用菌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均落后于其他省份,这与重庆食用菌行业在技术上的落后分不开。重庆食用菌产业在选择菌种、栽培新品时,在开发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都相对落后,这必将导致食用菌产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5]。就目前而言,重庆绝大部分的食用菌培育新技术都来自江浙地区个别企业的西迁,而重庆本土的食用菌企业大多注重短期利益,在研发领域甚少涉足,这严重制约了重庆食用菌行业的发展。但一个产业的技术升级,仅仅靠几个外来的“和尚念经”是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的,因此提高重庆本土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加大科研力度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一担子必然落到专业技术人才的手中,并且要求这批专业技术人员有创新研发的能力。
2.2 食用菌产业需优化人员结构,增加创新创业型人才加入
表3是重庆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重庆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中种植人员和加工人员占总行业的90%以上,而专家型人才仅占10%。食用菌产业虽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一个产业能否长久发展,产业中创新能力的高低起关键作用。而专家型人才仅占1%的重庆食用菌行业很明显存在创新人员总量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且目前重庆高校中仅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几所高校有相关食用菌的课程,这也必然限制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输出。因此,优化食用菌产业的人员结构,吸引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是重庆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表3 重庆市食用菌从业统计(2010年)Tab.3 employment statistics of edible fungi in chongqing (2010)
2.3 食用菌物流技术需要升级,依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加入
食用菌大多保质期较短,对于本地市场而言,产销的过程相对较短,但重庆气温相对较高,这就要求食用菌有较好的保鲜技术。而对于外地市场而言,涉及包装、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从保鲜上环环相扣,这对于食用菌的冷藏技术、物流网络的构建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这一切的建设都必须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且如何在技术中进行创新,提高食用菌的保鲜时限、冷藏技术以及加快物流速度,都将是食用菌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所有这些食用菌物流技术的升级,都离不开大学生的技术创新,也必将吸引一大波大学生投身于食用菌行业。
3 大力发展重庆食用菌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重庆食用菌行业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上有政策的支持,下有民众对食用菌的广阔需求,为大学生涉足食用菌行业提高了便利条件。但目前重庆食用菌行业的发展亟需进行创新,且需要大量专业知识人员的加入。而绿色经济作为重庆食用菌产业发展大的方针政策,在绿色经济的推动下,大力发展重庆食用菌行业,必然会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3.1 加强食用菌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重庆食用菌行业大部分为微型企业,很少能够容纳食用菌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工厂实习,尽管有个别大型企业能够容纳,但实习基地的建立涉及学校、企业、学生等各个方面,因而也很少有这种意识去创建食用菌培训基地。而对于毕业生而言,空有理论是不足以帮助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的,他们也很难成长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建设食用菌培训基地,对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尤为重要。
重庆食用菌行业要建设食用菌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做到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双管齐下。首先,重庆食用菌行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不同模式的食用菌实习基地,满足不同需求的创业人才培养。关于实习基地的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建立校内实体培训基地,努力探索利益风险共享的企业运作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经营、服务和创新意识。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营模式、创新创业路径。三是建立协作型实习基地,食用菌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四是学校扶持先进学生建立示范家庭实习基地,联合企业帮助这批学生创新创业。其次,在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2 加强食用菌营销模式的创新,构建“互联网+”创业模式
受食用菌行业小农企业这一特色的限制,往年食用菌行业以前几乎都是线下销售模式,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批懂电商的创业者利用网络销售,培养了一批网络“大V”,为食用菌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6]。
但重庆食用菌行业在电商网站上的营销主要以直接销售为主,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线上运营方式,也没有专业的运营人员帮助店铺进行维护与推广,仅仅靠店铺的自然流量想要打造食用菌1P,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互联网而言,当代大学生无疑是最熟悉的一批人,他们有活跃的思维、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还有较强的互联网学习能力。因而,大力发展“互联网+”的营销模式的创新,既能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还食用菌行业营销渠道的拓宽提供了无限可能。
3.3 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创新环境
现如今大学生毕业就业非常困难,而食用菌行业并没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这对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避免在食用菌创新创业路上走弯路。关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应该从创业指导、创业帮扶、创业示范以及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政府也应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到政策支持增多、行政干预减少、审批流程优化等,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减少障碍。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与食用菌的生产属于一脉相承的概念,在绿色经济发展视野下,吸引大学生进入食用菌领域进行创新创业,这是食用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学生带领食用菌行业进行创新创业,也必将促进重庆食用菌行业的整体发展,且大学生在食用菌行业的成功创业也极有可能带动整个食用菌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