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12-28王锦祥刘特彬李晓辉卢智略张卓敏张建巫浩荣
王锦祥 刘特彬 李晓辉 卢智略 张卓敏 张建 巫浩荣
PHC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资料显示, 全世界每年初诊PHC患者高达150多万, 且PHC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其居于第二位[1]。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及索拉菲尼为PHC的主要治疗手段, 部分患者由于个人或家庭原因无法接受TACE手术, 而索拉非尼价格昂贵而无法服用。近年来, 临床发现PHC为富血管肿瘤, 在治疗时加强抗肿瘤血管生成有重要的作用[2]。甲磺酸阿帕替尼为新型口服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制剂, 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阻止肿瘤生长及复发。本研究旨在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PHC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晚期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经穿刺病理诊断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4例;年龄36~73岁, 平均年龄(59.21±6.83)岁;肿瘤直径2~10 cm, 平均肿瘤直径(6.03±1.34)cm。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9.05±6.94)岁;肿瘤直径3~11 cm, 平均肿瘤直径(6.10±1.67)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控制PHC相关合并症状, 营养支持, 纠正贫血及白细胞降低, 预防感染, 止痛治疗, 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等, 同时,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 mg/次, 1次/d,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1~2周后调整其用量, 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可减量或停药, 待好转后减量至425 mg/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临床缓解率: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指南1.1版》评定, 分为完全缓解[CR, 肿瘤消失,持续时间>4周]、部分缓解[PR, 肿瘤体积缩小>50%, 持续时间>4周]、稳定[SD, 肿瘤体积缩小<50%]及恶化[PD,肿瘤体积增大>25%], 临床缓解率=CR率+PR率。②生存期:生存期计算是从治疗开始至随访末期或患者死亡。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CTC3.0版评价标准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包括骨髓抑制、乏力、腹泻、出血、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缓解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6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缓解率比较[n,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6例,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00%, 包括3例骨髓抑制, 9例蛋白尿、2例肝功能异常、3例出血、2例手足综合征、8例高血压, 5例乏力及4例白细胞减少, 其中3、4级不良反应13例(32.5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1例,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7.50%, 包括1例骨髓抑制、2例手足综合征、3例白细胞减少、3例血小板细胞减少、4例乏力、2例腹泻、6例高血压, 2例出血, 7例蛋白尿、1例肝功能异常, 其中3、4级不良反应9例(22.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 至随访截至,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脱落病例, 观察组平均生存期为(6.53±1.8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93±1.25)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756, P=0.0000<0.05)。
3 讨论
晚期PHC患者预后很差, 若仅采用最佳支持治疗, 欧美患者平均生存期可为6~9个月, 但亚洲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3~4个月[3]。对于晚期PHC患者, 手术切除、TACE及微波消融等并无明显作用, 患者仍需多元化、综合化的临床治疗手段。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为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的十分关键因素, 一方面其能为肿瘤提供增殖营养, 另一方面肿瘤也可经新生血管向远处转移, 故在抗肿瘤同时也应注重抗新生血管生成, 以延缓肿瘤增殖及病情进展[4]。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 其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活性, 以阻断VEGF和受体结合, 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 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防止肿瘤增殖及复发[5]。近年来, 经临床试验证实,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中显示出明确疗效及生存获益, 故2014年10月被CFDA批准可用于晚期胃癌(或胃腺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二级及以上治疗, 但用于其他实体恶性肿瘤治疗尚处于临床试验中[6-8]。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 平均生存期(6.53±1.8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93±1.25)个月,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显示了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PHC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缓解率及生存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 晚期PHC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缓解率,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且用药安全性高, 故推荐使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