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27梁颖萍刘苑韩冀皖韩晓云赵存东赵安源
梁颖萍 刘苑 韩冀皖 韩晓云 赵存东 赵安源
摘 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对来华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是提高留学生培养和管理质量的前提,也是留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太原理工大学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开展研究,并结合学校培养目标、管理办法、政府政策为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一带一路”;文化适应
一、引言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教育愈加普及,国际学生在他国的分布范围更广,涉及领域更多,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亦呈现出新的特点——更加区域化、具体化、制度化。这就要求教学、管理、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要有配套改革,与时俱进[1]。在国际教育领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发挥蝴蝶效应,尤其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其影响力更为突出。[2][3]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太原理工大学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项目,截至2017年7月,该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在校学生为183人,来自20个国家,占在校国际学生总数的62%。笔者以太原理工大学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18名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考查他们的文化适应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帮助来华留学生提高文化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且通过理解与分析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所选取的118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就性别与年龄而言,男性有85人(占72%),女性33人(占28%);年龄以21~25岁为主(见表1)。
就国籍而言,其生源国以阿富汗、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主(见表2)。
就学历而言,学历生为96人(占81%),其中本科生为76人(64%),硕士研究生11人(占9%),博士研究生9人(占8%)。此外,汉语研修生为22人(占19%)。
就专业分布而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汉语研修学生人数为72人(占61.02%);文科其他专业的学生人数为23人(占19.49%);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人数为23人(占19.49%)。
就汉语水平而言,汉语水平初级的学生人数为40人(占33.9%),中级为59人(占50%);高级为19人(占16.1%)。
就来华时间而言,来华时间为1~6个月的有9人(占7.63%),7~12个月的有38人(占32.2%),1~2年的有57人(占48.31%),两年以上的有14人(占11.86%)。
在来华原因上,不同的学生各不相同(见表3)。
此外,在来华之前,研究对象中表示对中国非常了解的有13人(占11%),表示了解的有81人(占69%),不了解的有24人(占20%)。
(二)研究方法
文章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以问卷方式开展研究。问卷主要包含两个量表,即国际学生心理适应量表、学习适应量表——前一个量表调查心理适应情况,该部分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包含以下10个条目: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情况等,它要求研究对象根据“现在”或“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填写。每一具体条目按照五级量表评分,分为“从无(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五个等级。后一个量表调查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该部分参考移民适应量表(EAI)及相关学者[5][6]关于来华留学生学习适应情况的问卷调查,包含以下10个条目:坚持每天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使用图书馆、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理解课堂内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与老师关系融洽、与中国学生成为朋友、与本国学生成为朋友、与其他外国学生成为朋友,每一具体条目亦按照五级量表评分。
问卷调查发放时间为2017年5月3日至5月5日,共发放13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三、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五级评分量表中,研究对象的学习适应平均值在1~1.5分之間,说明此条目所示症状在研究对象上体现得不明显;1.5~2.5分说明研究对象具有该条目所示症状,但程度较轻;2.5~3.5分,说明研究对象在该条目所示症状的程度居于中等水平;3.5~4.5分,说明研究对象在该条目所示症状的程度居于偏重水平;4.5~5分,说明研究对象明显具有该条目所示症状,且十分严重。将每个条目的分数相加即得总分。
(一)心理适应情况调查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验记分方式,采用心理适应总症状指数来分析被试的心理适应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在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上,各项平均值介于1.66~2.48,最大的是“很难入睡”(M=2.48),最小的是“害怕空旷的场所和街道”(M=1.66)。每个项目的平均值都在2.5分以下,说明研究对象有条目所示的症状,但程度较轻。现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心理适应情况分析。
第一,国籍。在10个具体条目中,五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心理适应总均值不一,按照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很难入睡”是五个国家留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
第二,性别。五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中,男性平均值基本在2分以上,女性平均值则多位于2分以下,男性的普遍平均值高于女性。尤其是“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这一条,男性平均值与女性平均值相差最大,说明男性的心理适应问题普遍比女性严重,但是女性在“头痛”问题上则明显高于男性。
第三,年龄。“无缘无故突然感到害怕”“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很难入睡”的困扰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由于31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数量较少,故在文章中忽略不计);“感到人们不友好”的困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第四,学历。语言生的分数平均值普遍高于学历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历生中,学历因素与“从未和其他人很亲近”呈正相关,与“头痛”“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呈负相关。在所有学历生中,“很难入睡”问题最为突出。
第五,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汉语研修生在“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上表现最为严重;文科和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很难入睡”问题严重。
第六,汉语水平。汉语水平为中级的学生总平均值高于初级和高级,因此汉语水平为中级的国际学生心理适应问题最为突出。汉语水平因素与“头痛”“感到人们不友好”呈正相关,与“感到孤独”“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很难入睡”呈负相关。
第七,来华时间。来华时间为1~6个月和7~12个月的留学生在“很难入睡”问题上最为严重;来华时间为1~2年的留学生在“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问题上表现最为严重;来华时间两年以上的留学生在“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和“很难入睡”问题上较严重。总之,来华时间较短的留学生比来华时间长的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大。
第八,来华原因。选择“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奖学金等)”和“想了解中国人及他们的风俗”的留学生人数最多,选择“中国的学费低”“考中国的大学比本国的大学容易”的留学生人数较多。
第九,来华之前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来华前对中国的不同了解程度因素与“做事必须反复检查”“无缘无故突然感到害怕”“容易烦恼和激动”“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很难入睡”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头痛”呈负相关。来华前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和“了解”的留学生在“很难入睡”问题上最为突出,来华前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为“不了解”的学生在“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问题上最为严重。
(二)学习适应情况调查
在学习适应情况调查中,每个单项条目得分越低,表明被调查者有此现象的程度越轻,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在研究对象中,学习适应情况的平均值整体在3分以下,说明研究对象在10个具体条目中均存在一定困难,但程度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其中,“获得奖学金的机会”(2.61)困难最大,其次是“理解课堂内容”(2.50)、“积极参加实践活动”(2.20)、“与老师关系融洽”(2.17)等问题。“使用图书馆”(2.08)、“与中国学生成为朋友”(2.06)、“与其他外国学生成为朋友”(2.05)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样,文章从以下9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国籍。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阿富汗、越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和孟加拉国学生“理解课堂内容”问题最为严重。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学生“获得奖学金机会”问题最为突出,其中哈萨克斯坦学生平均值最高(4.2)。
第二,性别。男性的学习适应问题普遍比女性大,但女性在“获得奖学金机会”和“理解课堂内容”问题上感到的难度比男性大。“获得奖学金机会”的问题是男性(2.44)和女性(3.06)共同存在的问题。就“坚持每天上课”而言,男性(1.94)和女性(1.64)的平均值都小于2,说明在此问题上男女性适应状况良好。
第三,年龄。年龄因素与“按时完成作业”的难度、“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的难度、“理解课堂内容”的难度呈负相关。在16~30岁之间,“获得奖学金机会”难度最大,“理解课堂内容”难度次之。31岁以上的来华留学生认为“和中国学生成为朋友”与“和本国学生成为朋友”难度最大。
第四,学历。学历因素与“与中国学生成为朋友”的难度和“与本国学生成为朋友”难度呈正相关,与“理解课堂内容”难度呈负相关。学历生中,本科生“获得奖学金机会”(2.45)难度最大;硕士生“使用图书馆”(2.7)难度最大;博士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2.6)难度最大。语言生中,“获得奖学金机会”难度最大。总体而言,学历生学习适应状况较好。
第五,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汉语研修的国际学生认为难度最大的是“获得奖学金机会”(2.43);文科其他专业、理工科的国际学生难度最大的是“理解课堂内容”,文科生尤其明显(3.22)。对所有研究对象来说,难度次之的是“理解课堂内容”,而“坚持每天上课”状况较好。
第六,汉语水平。汉语水平因素与“按时完成作业”难度、“使用图书馆”难度、“获得奖学金机会”难度呈正相关,与“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难度、“和中国学生成为朋友”难度、“和本国学生成为朋友”难度呈负相关。“理解课堂内容”和“获得奖学金机会”仍然是所有汉语研修生存在的最大难题,而“坚持每天上课”和“按时完成作业”对所有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来说适应状况都比较好,尤其是对于汉语水平为中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小。
第七,来华时间。来华时间因素与“使用图书馆”难度、“获得奖学金机会”难度呈正相关。来华时间1~6个月的留学生的“理解课堂内容”难度(2.3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难度(2.33)、“与老师关系融洽”难度(2.33)都比较大;来华时间7~12个月、1~2年及两年以上的学生,尤其是来华时间两年以上的学生难度最大的是“获得奖学金机会”(2.79)。
第八,来华原因。不同來华原因的留学生在“获得奖学金机会”“理解课堂内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上难度较大。
第九,来华之前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来华之前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与“按时完成作业”难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难度、“和中国学生成为朋友”难度呈正相关。“获得奖学金机会”难度在所有留学生中都较大,其次是“理解课堂内容”。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笔者就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管理部门,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应当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设立国际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责任制,让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理有据,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国际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培养者,应设立相关部门,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工作进行指导,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进行监督,实行明确有效的奖惩制度。此外,来华留学生初到中国,“找到喜欢吃的中国菜”“很难入睡”等问题较为突出,完善国际学生的生活服务设施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应积极在尊重学生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提供国际化标准的生活服务设施。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意识,成立相关组织。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教职员工在生活学习上提供相应的帮助。另一方面,因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各异,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故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成立相关的学生组织的形式让留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给予来华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第三,实行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一方面,实行中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趋同化管理,同时注意特殊性。国际学生入学以后,特别是汉语授课的本科生,建议与中国学生一起统一进行学号编排,统一进行专业课学习和学分累积;在住宿问题上,中外学生可以选择是否住在同一幢公寓或同一个宿舍。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许多国际学生反映“参加志愿实践活动很难”等问题,建议学校创造条件让留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加快适应当地环境。
第四,适当增加奖学金名额,扩大奖学金的覆盖范围。高校可以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为来华留学生设立相应的奖学金,给予适当的激励措施。
第五,加强来华留学生汉语培训和考核,提供双语服务。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大部分为非汉语语系,而中国大部分高校为汉语授课。因此,高校應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以前,加强汉语培训,借助互联网等教学手段辅助汉语教学,用汉语水平(HSK)等级考试对其汉语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在学生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后,也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汉语学习情境,鼓励中外师生加强交流。例如,可以提供双语基础上的多语种图书资料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琳.谈如何做好高校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J].黑河学刊, 2007(3):104-106.
[2]孙乐芩,冯江平,林莉,等.在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建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1):41-48.
[3]安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09(18):61-62.
[4]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 上海精神医学, 1984(2):68-70.
[5]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6]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