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促进中俄师范共赢发展
2018-12-27杜永军张景涛潘腾飞
杜永军 张景涛 潘腾飞
摘 要:创立于1872年的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莫师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师范类院校排名第一的学府,该校以优异的教育水平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同时,莫师大也是俄罗斯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创建了外国人员和无国籍人员教育系的高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莫师大与我国30多所高校签有合作协议,促进了双方师范类教育的创新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莫师大与中国高校开展了诸多活动,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充分、取长补短。莫师大在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经验亦值得我国师范教育借鉴和吸收。为此,我们专访了莫师大副校长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多岑科教授,聆听他对中俄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师范教育;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
一、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多岑科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本刊的专访。您所在的高校创立于1872年,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请您介绍一下贵校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多岑科:我校建于1872年,今年是建校的第146周年,我们正在积极筹办150周年校庆活动。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尚无女子高等学校,为了让俄罗斯的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校教授向沙皇提议建立女子高等学校,于是我们成立了俄罗斯第一所女子高等学校——第一女子大学。1918年,学校更名为莫斯科第二国立大学。1930年,第二国立大学分成了三所高等学院,其中的师范学院就是今天莫师大的前身——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曾在我校的9号教室先后进行过三次演讲,因此从1941年起,我校就以列宁命名,称为莫斯科国立列宁师范大学。现在我们所称的莫师大,则是从1990年开始的,这一称呼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我校建校以来所经历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自成立以来,莫师大始终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1918-1921年,列宁曾多次在莫师大发表演讲;2001年,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到校考查;2007年,梅德韦杰夫入校访问指导。因我校对俄罗斯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是苏联时期50所最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所以在196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授予我校劳动红旗勋章,1972年又授予列宁勋章。2009年,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令,莫师大被列入俄罗斯联邦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项目行列。多项评价指标显示,莫师大已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师范大学之一。
自建校以来,莫师大的办学规模极为庞大,教学楼和宿舍分布在莫斯科的各个区域。学校主校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伏龙芝地铁站附近,新教学楼位于维尔那滋大街,学校主楼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我们的教学楼出自著名建筑家舒霍夫之手,在历史上一直因其华丽的外表而著名。正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造型和华丽的装潢,许多电影都在此取景拍摄。可以说,莫师大的教学楼是俄罗斯最美的建筑之一。
二、卓越的教育教学业绩源于优秀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方式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师范类学校排名第一,在师范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保障方面,请问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多岑科:莫师大之所以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师范类学校排名第一且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和我校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及诸多优秀的教授、学者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
俄罗斯的师范教育历史悠久,师范教育制度始于18世纪70年代。1776年,沙皇政府颁布了《1776年国民学校规程》,第一次以立法程序规定了国民师范学校的师资培养制度。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在收回教育领导权的同时,大力发展师范教育,从而使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师范教育又进行了一些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针对苏联时期传统的模式性、复制型师范教育体系,莫斯科教育发展所所长阿伯拉莫夫提出了连续性师范教育构想,又称作“阿伯拉莫夫构想”。阿伯拉莫夫认为,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形势迅速发生变化时,教育必须尽快对社会新的需求做出反应。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变革同步。为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连续性师范教育体系,它能紧随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我们又称之为连续性师范教育体系。第二,2001年10月,俄罗斯教育與科学部颁布了《普通教育内容现代化战略》方案,其附件四《教师培养中个性化取向教育的原则》阐明了现代教师个性化取向的基本特征,确立了个性化教师培养的下一步改革任务。第三,俄罗斯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共分为四个系列: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系列、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系列、一般职业课程系列、专业课程系列,故称为系列课程设置。
莫师大能够根据俄罗斯教育政策及时调整学校的教育教学部署,打破原有封闭单一的师范教育体系,建立多样化招生体制和多模式培养体制。根据《俄联邦教育法》和联邦普通教育、学前教育国家标准明确提出的教育机构长期发展目标,要求改革传统的以知识范式培养教师的方式,要求教师培养的内容、过程和结构进行持续性更新,形成从关注知识积累转向独立解决职业任务的技能,从而促进未来教师个性化职业能力的形成。按照师范教育国家标准从教师普通文化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培养提出了30余种能力要求。新教师职业标准则从教师的教学、德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做出明确规定,使教育更具有操作性。
另外,莫师大作为历史悠久的师范类高校,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源。学校目前拥有教师1650人,11位著名的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诺贝尔获奖者,如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学派创始人塔姆曾在本校任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菲洛夫也是本校名誉教授之一,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荷兰物理学家克拉普维克(Klapwijk)也在莫师大开展研究。学校教授和学者著作等身,每年都会发表大量的学术性论文,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莫师大要求教师自己编著教材,这一传统对提升莫师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独特性尤其重要。此外,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古·巴斯科夫是莫师大的实践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在他的带领下,莫师大的音乐教育成就斐然,学校建立了世界上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活中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教研室。
良好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了莫师大的师范人才培育,保障了教学质量。现在,我们也正在努力和中国高校开展合作,运用现代信息化方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种高校之间的跨国合作对中俄双方都是有益的。
三、俄罗斯将全纳教育引入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之中
《世界教育信息》:俄罗斯在幼儿教师培养方面有什么经验?
多岑科:在幼儿教育方面,俄罗斯提倡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师范教育,这也是俄罗斯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新趋势之一。全纳教育强调保护和尊重所有学习者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学习者的差异化和多样性的需求。俄罗斯的新教师职业标准要求教师在德育职能中具备建构考虑儿童文化差异、性别年龄和个性特点的德育活动的能力;在教师发展活动职能中具备掌握和应用与各种受限儿童打交道的教育心理学技术(包括全纳技术),包括天才儿童、处境不利儿童、失去劳动生活能力儿童、移民子女,以及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同时,教师要牢记职业宗旨:给予任何儿童帮助,无论其学习基础、行为特点和身心健康情况。研究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路径、适合学生个性年龄特点的个性化发展计划和个性本位的教育计划。《师范教育现代化纲要》明确提出培养未来教师的全纳教育能力,掌握与特殊儿童打交道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将在新的学士、硕士培养基础教育大纲中体现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原则。
四、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地位的提升
《世界教育信息》:俄罗斯在中小学教师地位方面是如何规定的?在教师政策方面,俄罗斯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多岑科:關于教师地位问题, 2012年,普京总统签订了五月总统令,规定了根据区域来划分教师的工资标准。教师的作用在俄罗斯越来越重要,教师也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尊敬,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考入师范院校,这些都是源于教师地位在俄罗斯的提升。但是,我们和中国的教师待遇还有所区别。在俄罗斯,教师待遇支出被纳入国家预算,但教师不是国家公职人员,也无国家公职教师一说。不过,我们有许多针对教师开展的活动(如教师年等),提升教师地位。另外,俄罗斯的领导人十分注重教育事业,引领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了教师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使教师真正成为播撒知识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五、优化国际教育发展,共享前沿科研讯息
《世界教育信息》:据我们了解,莫师大是俄罗斯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创建外国人和(俄罗斯或独联体国家境内的)无国籍人员教育系的高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想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多岑科: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的大国。近年来,两国的高等教育和教育国际化进程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莫师大作为俄罗斯培养师范人才的重要教育中心,其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主要是在俄罗斯境外设立教学机构、吸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开展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且莫师大招收的第一批外国学生就是中国学生。1951-1952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建交不久,少数中国学生前来学习。随着两国交往日益密切,中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目前,莫师大共有2000名外国留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占50%。
为了吸引留学生,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手段。因此,莫师大适度扩大对外教育投入,优化办学条件,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在发展教育国际化方面,莫师大与中国共同实践了诸多合作模式,如与华中师范大学在学生交换、教师交流、合作科研、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合唱团互访演出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与中国共建多所艺术学院,开展联合培养画家项目;与30多所中国高校及社会组织(如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签订合作协议。
大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又一重要内容,通过跨境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及时获取教学科研信息,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为高校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上述跨境合作使莫师大与中国多所高校间能够进行有组织的共同研究,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整合。我相信,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加深,高校之间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会不断增多,这将有益于中俄两国的教育发展。
六、“一带一路”倡议为跨境教育合作再创新机遇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中俄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有哪些机遇?
多岑科:“一带一路”倡议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首创,它将单一的经济合作变成了一种国际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教育优势互补,加强协同发展。2014年,中俄签署《中国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组建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谅解备忘录》,开启了从政府层面引导构建高校间对口合作的新机制。2016年,中国在俄罗斯留学人员已达2.5万人,俄罗斯在华留学人员也攀升至1.8万人,且双方提出到2020年,双边留学总规模达到10万人的目标。近年来,中俄两国高校的合作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双方高校签署了近1000份合作协议,设立了100多个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可见,中俄两国在跨境高等教育领域可谓是相互依托、利益攸关。
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契合性,为两国的高等院校合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遇。在此主题下,莫师大开展了许多活动,如和陕西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关于教师培养、档案互通、图书馆建设、东方艺术中心建设等一系列合作备忘录。同时,2018年是两国元首提出的“中俄地方交流合作年”。2018年3月,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组织35名民族民间艺术家,在莫师大的美术学院建立了“东方民间艺术中心”,馆藏作品约200件。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是莫师大扩大留学生规模和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当面向中国留学生时,莫师大相关教师注重教授“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交流与合作的新空间,积极培养为实现该倡议而更好地服务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化人才。我希望随着两国切实围绕“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合作的过程中,深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发挥积极效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地区发展等方面开展更多有意义的合作,为实现俄中两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