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2016-12-12潘港陆国君

科教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中介语文化适应倾向性

潘港+陆国君

摘 要 文化适应理论由Schumann提出,开拓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新视角,丰富了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习所遵循的规律作了进一步解释。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中介语在文化适应导向下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文化适应 中介语 倾向性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68

Abstract The theory of cultural adaptation is put forward by Schumann, which has opened up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nriched the theory of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urther explained the rule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termediar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ndency of the intermediary language in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Keywords cultural adaptation; intermediary language; tendency

0 引言

一直以来,语言学界比较推崇的研究方法是对比分析,通过系统比较本族语与目的语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式,找出异同点,并提供避免或减少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否定母语在迁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Selinker通过研究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一种过渡性语言,既依赖于母语又不同于母语以及目的语的独特语言系统,他把这种过渡性语言称之为“interlanguage ”(IL)。中介语的概念的提出,为二语习得研究拓宽了视野。Selinker指出,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必然,其产生和发展变化受一定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制约和影响使中介语在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倾向性特点,本文拟就此特点作一探讨。

1 文化适应理论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也有的学者称之为“濡化”(高一虹,1992),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乐眉云,2012:123),这与Brown的“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Brown,1980a)说法基本一致。Brown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分成四个阶段:(1)最初接触新文化时的兴奋感和幸福感;(2)文化震惊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目的语文化的生疏感和抵抗情绪;(3)逐渐舒缓的文化紧张;(4)同化(assimilation)或对新文化的适应。作为二语习得的一种模式,文化适应是一个包含对态度、知识和行为三者修正的综合过程,整个过程需要社会和心理的适应,并对目的语语言习惯到功能的适切习得。Schumann区分了两种文化适应类型的习得者:(1)习得者与目的语群的社会融合,这类人在社会生活方面融于目的语群,心理上对该群体持开放态度;(2)习得者不仅具备第一种类型的所有特点,以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取而代之(乐眉云,2010:123-124)。这两种类型的习得者是文化适应中习得目的语比较成功的两类,上面所述的后一种习得者是“最佳学习者”,因为 “文化归属感改变的更彻底”(高一虹,1992:72), 是一种相对彻底地“濡化”。从此点来看,二语习得与适应目的语文化是紧密相关的,习得的效果既依赖于母语向目的语文化间的过渡也与个体主动参与的态度相关。

2 中介语倾向性的文化因素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研究中的重要课题。Selinker指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这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的努力”(辛春雷,1999:118)。换言之,中介语是除了母语与目的语两极之间的事体,这个事体存在于习得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异的语言文化系统表征。Richards(1974a)解读为“……形成一种变化的,逐步趋于成熟的语言系统”。中介语语言系统虽有其独立的语音、词汇乃至于语法规则,但中介语的产生者即学习者处于一定的母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之中,其形成和发展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倾向性。

2.1 发展初期的母语文化自启性倾向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占有重要地位,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在习得中的作用。在中介语出现之前,习得者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母语资源,对客观世界在语言上的表征存在结构(如语音、词汇、句法、书写系统及交际功能等)上较为完善和相对的稳定,对母语文化环境体现出无差别的社会距离感及心理距离感,即对社会和心理感知呈现趋同状态。杨炎雨等(2012)认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具有正负迁移作用,并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义方面阐述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出现负迁移的情况如词性派生变化、词语搭配、被动结构以及语义的“伪对应”和不同程度的语义重叠。但无论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都会出现母语自启性的状态,当面对所接触的目的语时会自动进行母语化“改造”,所形成的中介语具有强烈的“社团”标签,这其实是母语文化对中介语形成的潜在渗透,使中介语具有如下突显性特征:

2.1.1 母语语音相似

高登亮等(2001)曾对陕北方言影响陕北人学英语的现象进行方言特点分析,认为陕北方言中鼻音和入声调现象是学英语的障碍之一。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目的语过程中交际用语实际是中介语,就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而言,学习者在对爆破音/b/、/p/、/t/、/d/、/k/、/g/,鼻音/m/、/n/以及边音/l/没有困难,原因在于汉语中的声母与之相似(杨炎雨等,2012)。此种情况下,中介语的语音特点是母语语音的迁移,学习者倾向于认为对目的语的发音与母语相近或相同。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母语化倾向是显性的,唐希(2005)作了如下统计(表1):

2.1.2 母语语言结构相似

二语习得者总试图在习得过程中套用已有母语语言结构,母语语法结构与目的语一致或相似的,中介语语法结构即与目的语一致,相反,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生造或文绉绉不地道的句子,尽管结构上是完整或符合正常语法建构,但这种结构对于目的语人群而言很少用或者不用,如下例:(L=a Learner NS=a native speaker)

L: I go New York.

NS: Youre going to New York?

L: [doesnt understand]What?

NS: You will go to New York?

L: Yes.

NS: When?

L: 1972.

NS: Oh, you went to New York in 1972.

L: Yes , I go1972.

(H. D. Brown, 2001:211-212)

2.2 发展过程中中介语的阶段线性稳定倾向

长期以来,国内对中介语的研究多关注其石化现象,早期的研究多借助于国外定义,认为中介语的石化或僵化现象是一种错误(顽固性错误、固化了的错误、典型错误等),无论用“石”还是“僵”,强调的状态倾向于停滞不前,“化”是状态或倾向的意思,这些研究在中介语的发展表述上值得进一步思考。

中介语是动态发展的,而动态性意味着发展中的变异性,运动中的变体在语言机制上是稳定的。笔者假设习得者在社会和心理中所涉及的态度和动机与目的语文化的距离在各阶段构成一个连续体,根据文化适应模式,习得水平与目的语在距离上越近,习得就越成功,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习得者的态度和动机趋于高涨,习得水平随即上升,反之,则趋于迟缓或下降,形成一定时期的中介语特征和机制。随着对目的语文化及语言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更新,反过来刺激习得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从而更新中介语的积累,使中介语在各阶段实现线性的稳定,如图1所示。

2.3 中介语的伴随文化变异倾向

中介语的发展是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两种或多种文化交织的过程。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会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但目的语的习得过程不是文化间的简单叠加,也并不是一方强加于另一方文化之上,是一种交织的融合状态。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有文化间变异的现象,表现如下:

2.3.1 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异

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局限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是希望得到更广阔的视野,习得交际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面对价值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直接表现为语言结构的变化,西方的价值观强调是个人目标的实现,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往往表达句子主语多是“I”,而中国的价值观是集体的,往往结构上是“我们、大家”,但我们并非要严格地执行这个价值观的差别,我们可以尊重这个差异,并在实践中去协调,以开放的态度,兼容并蓄,在语言上为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找到各自存在的价值。

2.3.2 个人思维方式的变异

人类的思维有着地域性、时代性,也有着所处民族的特色,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思维的改变,比如在翻译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也是两种思维习惯的转换。所以,我们强调用目的语思维去学习第二语言,没有这一变异,就无法理解所要表达的内涵,无论中介语的习得程度高低与否,都会直接影响交流的效果。

3 文化适应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文化适应理论是Schumann在研究一位第二语言习得失败者Alberto的基础上提出的,虽有其片面或局限性,但对二语习得中中介语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的外语教学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仍然是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跨文化教育,最终结果就是培养大批只会做题而缺失对英语国家文化认识的人,把目光定位在目的语的输入上,导致文化失语。因此,本文结合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3.1 重视多元文化元素融合

任何语言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也是文化在社会层面上的表征,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都是对所处环境和对世界范畴内价值取向的反映。因此,英语教学要和其文化相结合,才能彰显语言的活力和魅力,教师自身树立多元文化的理念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剖析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背景,了解其中的内涵所在,最大限度缩小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社会距离感。

3.2 增加跨文化资源建构

基础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得英语课堂教育切实要进行跨文化资源的建构,从体验文化开始,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具,利用交互式白板对课程进行整合,从空间到概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留意英语国家的民族习惯和风土人情,了解异域文化,培养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定期开放语言实验室,让学生多接触真实的语言文化背景材料,拓宽对英语语言的认知视野。

3.3 培养学生学会策略选择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英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增强自己的学业效能感,实现良性循环。而低效或无效的学习策略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造成一定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和心理上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抵制,进而最终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兴趣点,多做中外文化比较和观察,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循序渐进地提高对英语学习的达成目标。

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认知风格、个人性格以及教师的影响,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4 结语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中介语的过渡性存在是二语习得者对目的语文化融合不断深化的结果,了解其形成与变化的倾向性有助于规避学生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找解决途径,体会文化间的差异,增强自信心,加快实现自我语言知识的完善。在加强外语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母语文化的反思,通过对比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及理解,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对跨文化的理解,适当把握在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倾向性特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正确认识中介语在习得过程的阶段性和动态性。明确在教授语言纯文本知识的同时,引入非语言的知识及对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Brown,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 1980a.

[2] 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Thir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11-212.

[3] Richards,J.C.Social factors, inter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J. C. Richards,(ed.) 1974a:64-91.

[4] 高一虹.试析“濡化”人格[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二),1992.

[5] 乐眉云.应用语言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3-124.

[6] 辛春雷.中介语与中介语理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118.

[7] 杨炎雨,牛钢钢,刘琼.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

[8] 高登亮,张志敏.陕北方言的特点分析——陕北人学英语的障碍及解决途径研究之一[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9] 唐希.母语对中介语习得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英语教学(双月刊),2005.

猜你喜欢

中介语文化适应倾向性
分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文献综述
恩格斯的文艺意识形态观探微
两篇调查性报道的有益启示
论汪曾祺小说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老挝留学生文化适应度调查研究
从文化不连续性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低龄留学要做好“文化适应”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