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理由及策略
2018-12-27李广法
李广法
摘 要:德育是指德行的养成和培育,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是,目前一些高中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都急需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德育管理涉及全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理由及策略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 存在理由 解决策略
台湾有一位德高望众的教育家高震东曾说过:“智育沒有德育为基础,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腐化的催化剂。”由此可见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然而,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和高中的德育管理中出现的新理由相适应,因此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十分必要。笔者针对目前高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几个理由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
一、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理由
(一)德育评价过于理想化
因为没有全面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致在德育工作开展中的目标及评价过于理想化。德育目标的要求比较高,已经超越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受社会风潮变化的影响,德育目标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容易导致德育评价理想化。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德育目标因为难以实现而让人觉得无法遵循,甚至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措施就会出现凭借成绩判定品德的现象。很多高中教师把教学成绩的考核作为主要内容,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教学活动十分普遍。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目前,一些高中德育课还处于灌输式阶段,教师一味地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缺失。有观点认为,道德并不是依靠教而学会的,而是学生在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以及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道德并不是规范内化的结果,而是在社会现象、关系中认识和评判道德的同时协调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道德关系时建构自己的道德结构。尽管主体可能对这些道德的现象认识很浅薄,但是作为建构主体的地位是无法转变的。
(三)学校与家庭之间合作不够
家庭和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但是很多人认为德育教育的责任是学校的,因而在家庭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少。而且学校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也忽视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只有出现德育理由时才会借助家长的力量转变学生。传统的学校德育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往往通过书本灌输的策略进行教育,而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的主动性被忽视。
二、做好高中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融合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艰巨且庞大的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实现德育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而家庭实施的德育教育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则容易出现理由。对此,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在社会大环境下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开发网络功能
通过开发网络功能可以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和教师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某一个事件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求同存异。网络平台讨论的优势在于学生在讨论时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摆脱随大流的现象,让一些不善于开口的学生敞开思想,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在网上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让学生学习新的教育技术,为学生开创新的德育学习空间,这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等都有积极影响,最重要的是避开智德的分离。采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的形式使得抽象的理论转变成可感的材料,使得空洞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也随之提高,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并对教学的内容作出反应。在网上开展德育工作,学生还可以脱离单纯受教育的角色,从被动接受的主体成为主动的教育主体。在研究自己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德育工作的快乐。学生在创造中不断学习、成熟,参与德育学习的热情得以提高,推动德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德育教师的道德素质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依靠教师的作用把德育贯穿于学校生活中。首先,教师要调高责任意识,承担进行德育工作的责任;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道德水平、思想和品德要高于学生,以自己为榜样,以身作则;最后,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学校可以开辟各种可行的渠道抓好德育活动,重视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
加强高中德育管理是新时期学校管理的必定要求,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学校要加大建设校园道德体系的力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范锦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挑战及策略——以东莞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7):37-38.
[2]朱学粉.职业高中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理由意识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0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