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过渡期护理模式

2018-12-18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头围过渡期早产儿

韩 倩

(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病房, 江苏 常州, 21300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加,现全球早产儿的发生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很大比例是晚期早产儿[1], 早产儿因为各种生理和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感染、喂养困难、黄疸、呼吸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不仅对医疗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更加凸显了家庭、社区卫生服务在促进患者康复与维持患者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2]。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就是在这一新的护理需求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Coleman[3]和Naylor等[4]研究显示,过渡期护理模式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减少了医疗卫生保健领域的总费用,并提高了患者和家庭照顾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目前已将这种模式应用于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现可以降低这类早产儿再次就诊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减轻家属护理压力并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5]。本研究运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加强家属对晚期早产儿的重视,通过积极的家庭照护,既降低了患儿再次入院的概率,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晚期早产儿的生命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遵医嘱给予禁食的晚期早产儿80例,由科室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患儿出生时体质量(2 180.0±320.0) g, 头围 (28.7±4.3) cm, 身长(43.8±3.2) cm; 对照组出生时体质量(2 230.0±270) g, 头围 (29.5±3.5) cm, 身长(44.1±3.9) cm。2组体质量、头围、身长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 ① 胎龄34~36+6周的晚期早产儿; ② 首次入院,出生后首次Apgar评分>7分; ③ 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患儿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 ① 先天畸形、外科疾病、病情变化危及生命者; ② 早期胎龄儿、低体质量儿; ③ 家属不配合的患儿; ④ 家属中途放弃治疗的患儿。此项研究均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早产儿父母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模式护理,家属不参加培训,出院前只给予口头指导,出院后第2天电话随访,保持每周1次,随访持续3个月时间。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过渡期护理模式: 成立过渡期护理模式小组,小组由1名护士长、2名专科医生、3名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护理的协调工作,医生负责解答患儿及家属的专业咨询及答疑,护士负责工作小组中患儿的日常护理工作。首先,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方面的疑问以及想要集中了解的护理内容,并评估家属对护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其次,根据收集调查问卷的结果为患儿家属反馈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实施护理知识培训。根据患儿家长反馈的想深入了解的内容,组织每周2次的护理知识培训项目,由2名小组医生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后喂养、皮肤护理等护理知识的讲解,并在培训最后留给患儿家属提问环节,医生针对性的阐释和回答,更有助于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并有助于后续培训及讲解内容的制定。② 制订个体化护理指导。根据每个患儿不同情况专门制定个体化家庭护理操作指南,并发放给患儿家属,嘱咐家属认真学习指南内容,可开展每2周1次的护理指南考试,根据考试情况得知家属护理知识的欠缺之处,,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同时,每周进行2次一对一健康教育指导,并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包括患儿腹部按摩手法的展示,以及皮肤护理等细节操作展示,进行患儿护理的操作训练。医生和护士根据家属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 ③ 展示护理知识展板。在走廊等处展示有些与早产儿护理有关的护理内容,以提高患儿家长的知识知晓度,展板上可以展示一些喂养以及日常为患儿按摩的手法图片示例,以便于家长更直观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30 d、90 d的喂养、排便、体温、皮肤完好情况; 并比较2组早产儿出院后30 d、90 d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出院后30 d、90 d的喂养、排便、体温、皮肤完好情况

2组出院后30 d、90 d患儿的喂养情况均良好,产妇能熟练掌握喂养技巧,熟悉喂养方法。患儿排便功能较出院前有所好转,质地较软,排便规律,体温正常,皮肤完好。但干预组患儿的喂养及排便情况好于对照组。

2.2 2组出院后30 d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干预组早产儿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且30 d在体质量、头围、身长的增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30 d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出院后90 d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2组90 d体质量增长、头围增长、身长增长等生长发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90 d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3 讨 论

TCM是当患者在疾病治疗与康复阶段,由于诊疗环境和护理需求的改变,需要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之间进行转运与过渡,同时过渡期护士为确保护理工作在过渡期间的协调和连续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应的护理行为。它是一种综合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性健康干预措施,该模式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出院、出院后随访等流程,是由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的,其中护士是最主要的协调人物[6]。这种模式最初是应用于危重症患者过渡到稳定期的特殊护理服务,目前将这种模式应用于低体质量早产儿。研究[7]发现,TCM可以明显减少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的不利因素,保证了对早产儿的全程、无空隙的护理,减轻家属的照顾压力,对于低体质量早产儿平稳过渡到家庭护理及其早期发育极为重要,更加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儿实施过渡期护理后,患儿在出院后30 d、90 d的喂养情况良好,患儿能保持每天排便1次,质地较柔软,体温正常,皮肤情况完好。这可能与实施过渡期护理后家长的知识知晓率增加,喂养能力、护理能力增强,且实际操作培训后家属对于患儿的按摩等措施改善了其胃肠功能,增强了排便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关。此外,患儿30 d 生长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干预组的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实施过渡期护理后,患儿家长较好的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及喂养方法,使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较快。而90 d 后2组患儿的生长指标差异不大,可能与患儿胃肠功能已经比较完善,对于母乳的吸收也较好,因此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有关。

综上所述,晚期早产儿相比足月儿存在很大的发病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危新生儿群体[8-9]。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给晚期早产儿更周到、更全面、更个体化的护理。过渡期护理模式正是一种关注患儿从医院向家庭过渡阶段的连续性护理服务,填补了患儿出院后医疗保健信息缺乏、护理服务中断、健康需求的空白[10]。

猜你喜欢

头围过渡期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农业农村部延长宠物饲料标签转换过渡期6个月
基于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胎儿头围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宝宝小课堂之头围有讲究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