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情趣引导
2018-12-09刘汝琳
摘 要:音乐是一种即时的、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而音乐教学正是对这种艺术进行审美、感受的情感的和艺术的课堂活动。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去感受音乐中传递的情感,进而使之产生共鸣,陶冶情操。而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意识和社会意识发展阶段,审美能力都比较缺乏,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成为小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获得丰富且积极的情感的重要方式。但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中,由于小学生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的能力匮乏,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入门或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情趣引导就成为做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对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情趣引导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教学;情趣引导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在进行音乐鉴赏时可提升自我的感性能力和理性认知水平。而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感性能力和理性认知水平都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因此对其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需要注意情感兴趣的培养,否则学生会因理解困难,寻找不到音乐欣赏中的兴趣点而逐渐对该课程产生排斥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情趣引导,帮助学生融入课堂中,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音乐是一种不同的音符有组织且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听觉意向,即时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因此音乐艺术也常常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欣赏课是让人学会欣赏音乐,并体会音乐中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课程,它的目的就是提升人们的感性能力,陶冶自身情操,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同时帮助人们提升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为日后的音乐学习提供帮助,培养个人的音乐兴趣。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情感意识,让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逐渐感受音乐传递的积极的情感。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学生情趣引导策略
1.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课程中,对音乐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情感认知能力。音乐是由不同音色按照一定的旋律或节奏构成的,因此在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认知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已有的音乐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只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才可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表象,当学生学会关注不同的音乐表象,进而提升情感意识时,就可以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基础音乐教育可帮助学生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高低音的不同切换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音及不同音间的变化带来的情感变化。比如在高音中,让学生领会到积极兴奋的心情,在低音中,让学生领会感恩忧伤的心情。通过不断的片段式、针对性的练习,可帮助学生丰富自身音乐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文化,学习音乐形式
音乐作品有一定内部逻辑结构。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形式的结合规律,并对相关创作文化背景进行说明,使学生融入创作情景中,進而营造一种理想的情感体验氛围,提高学生的欣赏情趣。对不同的音乐形式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对相关乐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相关乐器的说明,讲解不同乐器表达情感的特性,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中每个乐器体现的情感细节,细化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音乐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山路十八弯》,展现了土家族热爱劳动、勤奋耕耘的高尚品德,也体现出土家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音乐背景入手,可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记忆
我们要不断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对新鲜音乐的好奇心, 这是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旦对音乐有一定的记忆力,会自然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一定先加强对学生进行音乐记忆力的培养,背诵音乐要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像背诵英文单词及课文一样,学生可以先试着熟练背诵一段音乐旋律,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练习,经常聆听和背诵一些经典的音乐旋律。老师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音乐记忆力的训练,随机唱出一个音的音高,让学生跟着老师模仿,不断尝试训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得到有效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小学生处于情感意识初步发展阶段,对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很难都能理解。因此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情趣的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欣赏兴趣,更好地深入课堂,学习音乐。本文对情趣引导工作提出了几条建议,为广大同行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文会.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J].教育(文摘版),2016(12):152.
[2]任金花.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外交流,2016(23).
[3]任义娟.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与学生欣赏力的培养探索[J].北方音乐,2015,35(18):111.
[4]付春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速读旬刊,2016(5).
作者简介:刘汝琳,女,汉族,籍贯:湖北,专业: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