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图谱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6-03-25朱玉琴
朱玉琴
摘 要: 图谱教学具有形象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能用到,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抽象难理解,如果在小学低年级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适宜学生认知水平的简易图谱,则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达到喜爱音乐、享受音乐、提高音乐素养的效果,并且可以增强教师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音乐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 图谱教学 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
当美妙的音乐回想在耳际的时候,我们几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正如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爵士所说:音乐是人类的必需品,如同空气和食物。失去了音乐,我们可能会少了活力,或在精神上造成缺憾。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是如此重要,所以音乐教育更是重上加重。尽管先贤们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而将其阐述概括得接近神秘,但事实上,了解或聆听音乐并非难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图谱、学习相关的音乐背景、了解作家、听音模唱、色块、创作音乐活动,等等。在这些教学手段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便是图谱教学。
什么是图谱?图:用一定的色彩和线条等绘制出来的形象。谱:从言普声。籍録也。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在音乐中图谱可以解释为:用一定的色彩、线条或图形等按照音乐的系统特性将其形象地绘制出来。由于图谱教学具有形象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能用到,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抽象难理解,早有奥尔夫替我们解决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他仅用了几个符号(图谱),结合儿童的语言特色,使音乐的形象更加突出,层次分明、化难为易。《水族馆》是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教材,在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启示下,整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图谱教学法,利用图谱的形象思维跟音乐活动的巧妙合体,使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大减弱,让学生在欣赏时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坐立不安、左右为难。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技能,而且获得了艺术美的熏陶,获得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图谱教学给《水族馆》一课带来的便利。
一、选用图谱,树立音乐角色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著名音乐家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的确,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想法。但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乐曲创作者的本意进行欣赏教学,还要善于运用有效方法准确地帮助学生想象感受音乐。
如:《水族馆》整首乐曲主要描述了两个音乐角色:柔软的水中植物与活泼的水中动物。在分辨这两种角色时,我采用听音乐,为音乐选择合适的线条的方法进行教学。再给出三个图形:竖形曲线,竖线,圆形,请学生听完后选择与音乐旋律较接近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形象教学,学生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段旋律选择的图形是曲线,因为音乐旋律缓慢轻柔,曲线的表达最合适。再进一步设计问题: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水中的哪一角色?是柔软的水中植物还是活泼的水中动物?这样一来,这段音乐的音乐角色便清晰地产生了,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得形象又直观,轻而易举地达到了原先设定的教学目的。
二、创编图谱,展现音乐结构
图谱是一个广阔的概念,它形形色色,可以是线条,可以是图形。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图谱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本身启发或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或发现音乐,培养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水族馆》的第二板块“小鱼吐泡泡”,这段旋律节奏密集,整八小节都用了十六分节奏、旋律每一小节往下走一个音域,音乐虽明快但夹杂着快速的连贯,就好像“小鱼”在水中一边不停地吐着泡泡,一边从水的顶端游到水底。在教学时,首先请学生对音乐角色“小鱼吐泡泡”进行创编图谱,大多数学生选用了“●”表示小鱼的泡泡,这一图谱既能表现小鱼的泡泡,画起来又简单,是最合适的图谱。当第一遍听音乐时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只能说出音乐表现的大体情绪。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并记忆乐曲,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图谱进行听音乐画图谱,黑板上呈现出整个板块的音乐结构图:由四个小“●”组成一个大圆圈,一共是八个大圆,但这八个大圆也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台阶式一个一个向下。
当学生看着图谱复听音乐的时候,已经对音乐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有了深刻体会,它不是一根线条式的直上直下,也不是盘山公路式的螺旋下行,而是“小泡泡”组成“大泡泡”,“大泡泡”又台阶式地一步一步下行。本来模糊相似的音乐在图谱的诠释下显得那样富有生机与多变,再配合相应的音乐活动,几遍下来,学生自然能把这段音乐铭记于心中。
三、运用图谱,明晰音乐旋律
听音乐画旋律线,是音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通过画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情绪的起伏和乐句的长短或连贯或跳跃。
如《水族馆》的第四板块:“小鱼再见”这一情景的音乐是一个音阶下行,但在旋律进行到快结束时又变为上行音阶,就好像表现了小鱼们从水的最顶端一路滑翔游到水底,再稍作停留与水草告别,转身再游向大海,越游越远,最后消失在海底。(图谱展示是从上而下再往上的由圆形泡泡组成的曲线,最后消失在大海的泡泡再设计成又大变小的形状对比。)
在这一情景音乐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听旋律画旋律线的方法感受旋律的走向,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小鱼”“越游越远”,我还特意选用形状大小不一的图谱表现。这样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学生清晰直观地分辨出音乐表达的意境,体会到“小鱼”在游玩一天后快乐回家的心情。
四、比较图谱,突破乐曲难点
比较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把相似的几种知识通过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我们的教研员王老师在研讨时经常会提醒老师要活用比较的方法教学。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点,突破重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水族馆》教学中我也用到了这一方法。《水族馆》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是相似的两个板块乐段,在乐曲教学时把他们称作“A”和“A”,区分这两个板块乐段的异同是我设计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在学习“A”板块音乐时,音乐图谱设计成三个相同的曲线。当欣赏“A”板块时,图谱设计成前半段与“A”的前半段相似,但后半段加入了圆形图谱和竖形曲线图谱。然后将两段音乐图谱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A”和“A”前半部分音乐是相似的,后半部分是不同的。他们后半部分的区别在哪里呢?“A”部分出现了“●”——小鱼的踪迹,就好像小鱼与水草一起玩游戏,做了好朋友。
通过图谱比较,使学生的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分辨了两段音乐的异同,对音乐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图谱是音乐的骨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合适的图谱,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有效手段,细细推敲图谱教学法,还有很多有利之处,它既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基础特性、基本手法、基本结构有感性认识,又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高兴趣,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更加深入,那些复杂抽象的音乐在学生的脑海里不再是一片混乱模糊的音响,而是结构清晰、有对比、有变化的美妙音乐。如此多赢的教学方法值得更深入地发掘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