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2018-12-07杨双
杨双
摘 要:自新媒体出现以后,给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带来了机遇和无限的可能性,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怎样巧妙的利用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来提高大学的思政教学效果,成为教育部门以及各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了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创新;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9 — 0132 — 03
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不仅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非常严峻的影响。新媒体的更新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很多机遇,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不干净的网络环境,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从新媒体角度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创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何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成为现在大学生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出现后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可能
1.新媒体让大学生有了新的思想价值观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过度到社会的地方,由于大学生刚刚成年,与社会交流又比较少,加之新媒体信息快速的传播,导致大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尚不能清楚的理解,对传播的信息辨别能力差,不能区分有用无用的信息,不能区分信息是否好坏,价格观不够成熟,心理比较脆弱,情绪上有盲从和不稳定性,这些都会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机会,将大学生作为诱骗攻击的目标。而新媒体出现以后,可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新媒体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海量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大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网络资源、电子产品等随时了解关注社会动态,时事新闻,从中对社会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正义感,也能让爱国情怀在大学校园里面被更深刻的唤醒。
2.新媒体引导并帮助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
新媒体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平台,新媒体本身具有多元化、随意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而大学生由于追求信息新潮,没有正确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看问题肤浅、表面,对一些社会活动没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导致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缺乏信仰和信任。甚至有些钻空子的不法分子,会利用大学生这种心理,趁机宣传不利于党和国家发展的活动,大学生意志不坚定,政治立场淡薄,会受这些不法分子的蛊惑,迷失自我。而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国家政策、党章党规等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了解了国家的发展方向、政策动态、优良作风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身作则,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
3.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上了大学已经完成来了任务,每天就是享受,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浪费,非常不利于未来的发展。新媒体出现以后,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也丰富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手段!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学习新的知识、思想、技能、开拓眼界、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大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了。新媒体让大学生的生活不仅丰富多彩,同时也起到了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目标和理想的作用。
4.新媒体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有利也有弊,因此大学生要灵活、合理的对新媒体技术进行运用。比如: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各种活动,那么学校就可以组织一些‘网络访谈、‘手机论坛等活动,实时加入一些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或者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参与讨论。思政老师利用好新媒体这一载体,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引导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书刊、报纸、杂志等信任度高的媒介,来宣传引导大学生,让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了解社会最新的实事动态,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新媒体出现后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1.新媒体快速传播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新媒体发展传播快速,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方便、快捷,心理上容易偏激,容易产生走捷径的心理。例如:只要付费,就可以找到帮你写作业、考试、写资料,只需在网上简单搜索就可以找到各种技巧。虚拟的网络过于肤浅、抽象化、感情化,让大学生思维片面,充满幻想,不能脚踏实地,不能认真思考。
大学生是最年轻的消费群体,新媒体的个性、时尚的消费被大学生奉为潮流,出现了攀比的心理和现象,比手机、比电脑、比相机、比穿着的潮流、时尚,受新媒体的影响,传统的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等道德观念逐渐丧失、背离。
网络流行语也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电脑、手机打字日益取代了书写,大学生甚至很多文字不会书写,汉语能力下降。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快速,不恰当的使用方法,比如:看微博、浏览网页、微信、查看信息等,形成了 “拇指族、微博控、微信迷”,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不爱思考、不爱学习、不爱交流、沉迷于自己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价值观偏离。
2.高校老师加强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运用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课本上固有的知识进行讲解、举例,枯燥、单一、乏味,不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不利于大学生获取正确的思想,不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独立的人格。所以,就要求高校老师急需改变传统的媒体运用方法,掌握新媒体的运用并恰当的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丰富,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兴趣,这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修养。
新媒体有利有弊,合理使用,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和突破,否则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容易让大学生误入歧途,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高校老师使用新媒体技术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熟练度就有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老师,要时刻关注并提醒大学生的个人行为、集体行为,更好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落到实处,让大学生有积极、健康、上进的思想,并建立健全的人格。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更新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能给大学生引導提供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落实到大学生的各个生活层面中去。
三、利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
1.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深化辩证认识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里的客观发展,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情况,慢慢了解网络流行语,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一方面要看到这些网络流行语在校园和学生之间的传播给学生价值观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也要恰当的将良好有趣的网络流行语带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各高校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学校纪律和规定,不让不良的文化在校园里传播。
对新媒体的信息环境也要加强优化,打击不良信息、网络谣言的传播,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对网络信息的安全也要加强监管。 新媒体的导向功能很强,因此,高校思政老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自身能力,让大学生主动的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升要更进一步,尤其是对媒介的认识。清楚的了解媒介的性格和功能,正确的看待信息传播对自己或者对其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分辨筛选流行语的性质。也要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以及媒介的批判能力,对媒介传播负面信息要有一定的辨别和批判能力。
2.新媒体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题价值观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剖析事件背后的本质,不断探索该新闻的真伪,明辨是非,对善恶、美丑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分组实践讨论。大学老师传统的都比较重视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利于大学生接受老师的讲解,大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反而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大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没有发挥和交流的机会。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大学生自己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这样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帮助大学生认清现实,鼓励大学生努力奋斗,在讨论过程中,也能相互纠正自己错误的想法,改变不良的状态。
改善授课方式,扩展影响范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案例,结合新媒体信息,通过师生辩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减少课堂理论的枯燥性,让学生间接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提高警惕,能够做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在校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角落,建立学习园地,可以宣传一些我国共产党的英勇事迹,随时更新时事新闻,帮助大学生认清一些国内外形势变化,也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利用新媒体增加并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利用新媒体能让大学生和老师部分时间、地点的集中在一个群组里面,一起讨论相关问题,快捷的就能解决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在群组里面,高校老师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实时的思想政治引导,提醒并规范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让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也帮助高校老师时刻有效的监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提醒大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学生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解除疑惑。利用新媒体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融合利用。大学生普遍没有自我约束能力,意识薄弱,容易对新事物好奇并进行尝试,但是辨别能力又比较差。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高校老师对大学生要有一定的约束,在约束下,大学生自行分辨可以不可以,获取更多自由。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帮助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利用新媒体帮助大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让大学生明白什么是道德底线,确认自己的道德底线,从而让大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通过新媒体不断建立完善,思政老师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管理,帮助大学生认清问题、解决问题,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能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
四、总结
新媒体的创新传播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不仅以其特有的姿态引领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也改善了各高校老师和学生的教育学习方式。在这种挑战和机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更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主动探索新媒体的功能,转变陈旧落后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念,顺应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利用新媒体信息的多样性,开放性,延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改变摒弃传统观念,顺应这种趋势,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落实提高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胡敏.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5):98-99.
〔2〕张靖.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途径〔J〕.文学教育:中,2017,(12):118-118.
〔3〕邓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基于辅导员视角的育人途径新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0):78-80.
〔4〕蓝木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采写编,2016,(01):263-264.
〔5〕陈彩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112-112.
〔6〕王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17,(15):48-49.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