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研究

2018-11-3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导学式直线教学活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凌 锋

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数学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也顺应了教育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具体来说,开展导学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详细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为了孟子三次搬迁的故事,由此可见,一个学生周围的环境对他的学习是多么关键。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内容也比较烦琐,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我们更应当为高中生营造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情境中设计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我在开展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的时候,在课堂中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张商场海报的照片,并由浅入深地设置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1.买5包零食礼包,30瓶可口可乐,你会选取哪种方案?2.买5包零食礼包,40瓶可口可乐,你又会选取哪种方案?3.买5包零食礼包,50瓶可口可乐,你会选取哪种方案?理由是什么?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既可以让学生产生研究兴趣,又能够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海报当中所呈现出的数量关系,并思考应当怎样选择函数模型,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展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有着诸多的好处。首先,它能够让整体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其次,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最后,它还能够让整体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流畅,让课堂结构更加完善。

二、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去,是导学式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众所周知,活动是教学的载体,同时也是广大高中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为基础,设计一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尝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导学式思维方向。具体而言,活动的类型有很多种,例如合作型活动、游戏型活动、探究型活动等等。

例如在开展直线方程的教学时,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探究型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在课件上播放了一个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动画,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可以把一条直线固定下来,需要几个量?经学生探讨之后,得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结论。于是我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节课的斜率公式,可否把直线上具有代表意义的点(x,y)与已知点(x0,y0)用斜率表示出来?这个问题让学生的内心产生了疑问,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直线方程的形式进行探究,我进行了如下的追问:(x,y)与(x0,y0)这两个点能重合吗?如果不能重合,是不是就说明我们所列出的这个方程忽略了某个点?你有哪些关于这道题的想法呢?随后我带领学生对这道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并由此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直线方程。

教师通过这种探究型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对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一种逐渐清晰的印象。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活动,在设计活动方案的时候,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发展认知。

三、注重练习总结,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通过了一系列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还要进行练习总结。通过有效的练习,能够巩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出合理的例题与练习,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数学公式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高效率的练习更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如在学习完与不等式相关的知识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训练例题。如题:解不等式|x+1|>|2x-3|-2,根据对题目的分析,这是一道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在解析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时,通常是利用绝对值概念|a|=a(a≥0)或|a|=-a(a≤0),将不等式中的绝对值符号去掉,转化成与之同解的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再去求解。去绝对值符号的关键是找零点(使绝对值等于零的那个数所对应的点),将数轴分成若干段,然后从左向右逐段讨论。这道题的解为:令x+1=0,∴x=-1;令2x-3=0,∴x=1.5。(1)当x≤-1时,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1)>-(2x+3)-2,解得x>2,与条件矛盾,无解;(2)当-1<x<1.5时,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1>-(2x-3)-2,解得x>0,故0<x≤1.5;(3)当x>1.5时,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1>2x-3-2,解得x<6,故1.5<x<6。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应该为{x|0<x<6}。

教师通过合理的训练,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典型的例题类型,这样一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会胸有成竹。与此同时,高效率的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成绩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想的有效方法。

总之,在不断发展的教学模式下,导学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形式。在实施导学式课堂教学时,教师更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达到提升自身数学能力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1]吴家美.高中数学解题中特殊值法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9).

[2]刘安兰.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及培养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7).

猜你喜欢

导学式直线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画直线
一样长吗?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你喜欢直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