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因自主探究而精彩

2018-11-30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东坎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者长方体创设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东坎小学 李 艳

人类创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们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弱,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认知储备,激发学生的发展欲望,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素材,为学生的探学做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探寻问题的本质,让他们经历思考、质疑、讨论、操作,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分析,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吸纳,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小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认可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甚至是荒谬的,要让他们跳出思维的局限,使智慧火花促成燎原之势,成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手脑并用,成为发展思维的工具,学生只有亲历探索的过程,才能使潜能得到发掘。

一、精心准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情境,打破学生认知发展的平衡,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氛围中,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使学生的主动性变强,思维变得敏锐,就会主动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良好情境的创设会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探学愿望。如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礼品盒,大家猜猜里面藏着什么?”拆开后,原来是一个茶叶盒,学生很是纳闷。教者再问学生:“这个茶叶盒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是长方体。教者适时追问:“你知道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铁皮吗?”学生在观察思考后,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教者顺势揭示课题,学生热情高涨,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2.储备技能

自主探究是自主发现、做出假设、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让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为探学做好准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与学生内容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顺势引发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

3.联系实际

学习是观察、想象、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思考并表达见解,开展激烈的讨论,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如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的教学中,教者出示一个牛奶盒:“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牛奶盒的净含量是400毫升(忽略接头部分),制作这种盒子需多少纸?”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探究,计算这个牛奶盒的表面积。“如果你是加工厂的老板,你会选择何种规格的牛奶盒来装400毫升牛奶?哪种规格的牛奶盒既能装400毫升牛奶,用的纸皮又最省?”教师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经历探索中获得真知。

二、探究过程:激发动机,有效引导

1.激发动机

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中,让他们主动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如在学习平均数内容时,教者出示问题:由班级选出2组学生进行夹球比赛,第一组6人,第二组5人,一分钟内看哪个小组夹得多,哪个小组就获胜。比赛结束后,记分员将各组夹的球记在黑板上,正待公布结果时,第二组的一名学生急切地提出:“这个比赛不公平!因为我们组的人少。”教者顺势提出:“有什么办法使两组同学公平竞争?”有学生提出:“算出两组的平均数。”教者顺势指出:“说得很好,当人数不同时,看总数是不公平的,但可以采用求平均数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教师引导

教师要依据学情,为学生选用合适的材料,设计问题,进行思维诱导,引发学生探究,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设计交互学习的“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想象,从不同角度探寻解决的方法,从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当学生得出不同结论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争辩的机会,让他们不断质疑,在争论中碰撞智慧,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分组探究新知。教师要遵照异质搭配的原则,将不同认知心理、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合在一组,这样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在探求长方体体积公式时,教者让学生分组搭“积木”,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并观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4.留有空间

探究是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重组认知结构,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猜想、探究,营造有广度的探究活动,要及时把握课堂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富有活力的生命课堂。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者提出问题:“长方形花圃原长9米,修建时增加了4米,面积增加了24平方米,原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者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思考:增加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何联系?知道哪些条件?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何帮助?教者要留有探究空间,引领学生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探究的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深入探究,从而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1]丁洪.搭建有效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吉林教育,2010(14).

[2]孟淑廷.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1(1).

[3]宁连华.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的特点及其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

猜你喜欢

教者长方体创设
有几个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