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27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实验

丁 勇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600)

引 言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人们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是一个人在以后发展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格,会对人的自我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而初中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接班人,只有确保其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才能为社会发展与祖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以推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快速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科学伦理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不应因谋一己私利而做出损害他人及环境的行为。这也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对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对学生实施科学伦理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应用化学知识的思想与观念,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防他们做出伤害别人及自然的行为。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中与“硫酸”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将一名清华高才生把硫酸泼向狗熊的事件讲给学生听。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狗熊皮肤是非常厚的,那硫酸能对其有严重腐蚀,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就会回答出“说明硫酸具有很高的腐蚀性”。借助这一教学案例,就可将硫酸性质这一抽象的知识点变得非常具体。教师还可趁机对学生开展科学伦理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化学知识当成服务社会的有效工具。只有借助科学伦理教育,才能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的正确应用方式,才能将服务社会当成应用化学知识的方向。

二、培养学生的微观探析能力

思维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处理问题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与指标,也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1]。而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对化学课程来讲,其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符号世界、微观、宏观等方面看待问题。化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分析化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化学事件等能力的高低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从符号、微观及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逐渐提高自身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HCl”与“NH3”的化学反应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了解与分析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特点,还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符号世界的具体特征。各种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都具有特殊性,甚至同类化学物质的性质也具有一定差异。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在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等知识教学中,恰当指导学生发展化学思维,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化学思路。再比如,在学习一种新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结构、组成、类别等方面做系统分析。这也是了解物质的一种思维路线。另外,针对那些不易被关注的物质特点,化学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特殊的视角对其进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对各种物质都有全面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

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微观、抽象、复杂等特点,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难以让学生全面而透彻地掌握[2]。针对这一情况,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推理分析,以便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化学问题趣味性的吸引下,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所以,要想有效提高学生探究化学问题奥秘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及化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从备课阶段就应结合教材内容及生活实际的关系,尽可能营造出关联到教材知识的、学生普遍较为熟悉的问题情境。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钙”元素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极易患骨质疏松症”;在学习到与“碘”“锌”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设计如下问题:有些人患上侏儒症及甲状腺疾病的原因是什么?使得学生可应用教材内容解释以上问题,尝试从物质的结构与组成等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独立推理及思考的时间,接着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推理出更多的化学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钙”“碘”“锌”的结构与成分等内容,明白人之所以患上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形成的推理及自主思考能力是科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的未来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知识普遍具有微观特点,教材中涵盖数量众多的化学反应,并且各种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这就不利于学生的深度理解及明细掌握,甚至还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化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与作用,明确所有化学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等,都是在大量的化学实验中归纳与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主动用实验探究法组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深度参与到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使得他们都能在亲自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感官了解与认知化学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果,能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概念、性质等有更为透彻的掌握,逐渐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让学生更加形象地学习化学知识,而且还能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牢固记忆。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九年级上册《氧气》时,很多学生对这种关乎我们生命,却看不到、摸不着的气体十分好奇,而仅仅凭借教师的语言描述是难以清晰掌握该气体的基本性质的。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教师就可运用实验探究法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O2”与“P”的化学反应实验中,使得学生在观看直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掌握“O2”的属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教材内容。学生在亲自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结 语

总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的、基础的素质,其关系到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应用化学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教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积极通过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微观探析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另外,还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进行推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