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飞翔“黑天鹅”
——高中语文课堂关于师生如何分配时空问题初探

2018-11-28朱寿春福建省福安一中福建福安355000

名师在线 2018年27期
关键词:抗金曹植黑天鹅

朱寿春(福建省福安一中,福建福安 355000)

引 言

在当地人发现澳大利亚有黑天鹅的17世纪之前,欧洲人一直都认为天鹅全是白色的。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因黑天鹅的出现而轰然崩塌。从此,“黑天鹅事件”约定俗成表示那些意外、不同寻常且能改变一切的事件。虽然现今世界把这种事件大多认为是负面事件,但笔者仍然认为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正是缺少这种意料之外的“黑天鹅”。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有弊病,其中之一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情感,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于是语文课毫无生气,没有意外与惊喜,教学时间多,效果却并不理想。《礼记》里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今天笔者要阐述的就是如何让语文课堂时时飞翔“黑天鹅”,如何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放飞思维、拓宽视野。

一、预习反馈,寻觅“黑天鹅”

孔老夫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人已经告诉我们,没有经过学生充分的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教师就给予满堂灌式的讲解,是一种最低效的教学。因此,注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预习环节是我校“五环教学模式”的起点,是“先学后教,训练拓展”的第一环节。预习是推进课堂进度,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但仅仅为预习而预习,还远远不够。预习的关键是要学生能静思细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沉浸于预习内容中,放飞心灵,寻觅“黑天鹅”。有了这样自由且精心的预习做课堂的铺垫,授课过程中才会让学生发现意外,收获惊喜,进而深入研究探讨。这样的课堂才会趣味盎然,时时拨动学生心弦。我们的课堂也会不断飞进思想的“黑天鹅”。

如学生在预习《白马篇》时提出: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但曹操为什么不传帝位给他而传位于曹丕?如学生在预习《春末闲谈》时提出:题目中的“闲”有什么深层内涵?又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石壕吏》中官府差役连老妇人都抓,为什么作者杜甫没有被捉呢?

可见,只要我们为师者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再缺少让人惊奇的“黑天鹅”。

二、互动研讨,放飞“黑天鹅”

互动研讨是我校“五环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也是最精彩、最能发挥学生个性、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中心环节。有了上面觅到的“黑天鹅”,那么课堂的精彩就有了源泉,就可以让学生尽情放飞思想,放飞“黑天鹅”,燃起思维碰撞的五彩斑斓的火花。思想自由就能使他们打破陈规,追求思想的无限延伸。思维一旦没有了束缚,我们课堂中的互动研讨就会惊喜不断、跌宕起伏,往往给师生意料之外的收获。

就像前文提到的问题:《石壕吏》中官吏为什么不抓捕杜甫?学生放开想象,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其结果意外得犹如让你又遇“黑天鹅”。答案五花八门,有学生觉得“杜甫躲在家中衣柜里”;有的觉得他“跟老翁一样逾墙而逃”;有的觉得“杜甫不是本地户口”;有的觉得“杜甫是政府官员,是当时的公务员”,等等。这样课堂有了充分的研讨,教师的点拨就水到渠成。杜甫写《石壕吏》时是由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的路途中所作,虽然是被贬,但仍是政府官员,杜甫有诗“名不隶征伐”可以为证。

又如《春末闲谈》中的“闲”的深刻内含,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互动讨论之后,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想法进行归纳。“闲”意为无拘无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活泼变化;表面随意谈谈,实则无奈之中揭罪恶、侃侃而谈是嘲讽;更是对当时白色恐怖时代的愤慨与控诉。

听听《白马篇》关于曹植的讨论:观点1,曹丕是老大,曹植排行第三;观点2,觉得曹植过于恃才自傲;观点3,因曹植才高八斗,遭兄弟嫉恨;观点4,曹植好酒贪杯误事;观点5,曹植常常任性而为,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这样的讨论结果,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预习和深思熟虑,是无法达到如此高度的。当然经过这一番的“切磋”,学生对一问题的领悟应该是刻骨铭心的。以此反观教师满堂文采飞扬的讲解,就显得苍白而索然无味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放开手脚,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我们的课堂飞过的“黑天鹅”一定会在学生思维的苍穹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语文让师生共同收获惊喜和快乐;只有这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灵动。

三、拓展延伸,导航“黑天鹅”

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一个足够宽广的时空,他们就可以伸手碰到天。思维的弹性和张力是我们无法遏制的,我们为师者能做的就是如何把贮藏在学生脑洞里的“黑天鹅”导航向辽阔而充满神奇的远方。因此我校“五环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把它设定为“拓展延伸”。课堂行程推进至此,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犹如画龙点睛。它也涉及语文本身的语文味的问题,也关系到一节课的高度和广度。当然,这种延伸的制高点应该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接受的,仰望可以目击的。

《孔雀东南飞》中学生提问:刘兰芝那么好的女子,焦母为什么要儿子“休妻”?原因大体有三:一是他们婚后二三年无子;二是焦母面前,儿子表现得过于疼爱妻子;三是地位不够匹配。结合课文本身分析原因后,就可以适当拓展,引出周朝就颁布的对已婚女子进行约束的“七出”:不顺孝、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窃盗。古代夫妻在父母面前过分秀恩爱也属于“不孝”,加上多年无子。这些在“七出”范畴内,所以焦母要儿子“休妻”。

说到南宋抗金诗篇时,就可以延伸出下面这几位南宋抗金信念最执着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故事,来辅助学生理解南宋文坛关于抗金、光复北方、爱国的不变而悲壮的永远的主题。一当选辛弃疾,他率领50多名抗金战士,孤军深入敌营,活捉导致抗金将领耿京被杀的叛徒张安国,并交给南宋朝廷。临终时他连呼三声“杀贼!杀贼!杀贼!”然后绝气而去。二当属陆游,以诗为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管是生前或死后,他此生只有一个主题“北定中原”“九州同”。三应是宗泽,岳飞之师傅。66岁时他成为北宋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与金兵交战几十次,屡战屡胜,金兵吓得大叫“宗爷爷来了”。但他还是无法挽救北宋覆灭的命运,68岁忧愤成疾,一代抗金名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含愤辞世。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悲壮、什么是执念,至此还用多说什么呢?

例子很多,不必一一列举,一斑可见全豹。这些拓展延伸,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因此,伴随学生喜悦的获得感而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记忆自然更加久远。

结 语

总之,我们的课前、课中、课后如果有了这样的“黑天鹅”的飞翔,那么语文课的现状、语文面临的窘境,应该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吧,唯愿如此。

猜你喜欢

抗金曹植黑天鹅
黑天鹅
岳飞大破金兀术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灰犀牛”“黑天鹅”
小区里的黑天鹅
市场突遇黑天鹅机构 继续减仓
七步诗
岳母刺字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