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越位”现象 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18-11-28于红红

名师在线 2018年17期
关键词:越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于红红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山东青岛 266100)

引 言

“位”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预先设定的学生要达到的学业水平。“越位”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课前备课内容的一种超越[1]。这就会在课堂上出现有的学生感觉学习的任务太简单,有的学生则学习吃力跟不上的情况。因此,针对“越位”的现象进行研究,寻找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联动家长,关注探究过程

如今学生上各种辅导班的情形比比皆是,家长为了使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阶段就为学生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殊不知,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辅导班确实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效果,但大多数辅导班均以“分数”为目的,授予学生固定的解题方法,使他们失去了自我探究的能力。

为了引起家长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关注,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时候,笔者要求所有的家长一起参加。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笔者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利用纸张剪出一个长为6cm、宽为5cm的长方形和一个底为6cm、高为5cm平行四边形。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进行得很快;随后笔者又要求学生和家长将剪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分解成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学生和家长都剪完后,笔者还没来得及进行引导,学生就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原来可以由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似乎发现了三角形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开始去计算长方形的面积,6×5=30;然后思考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应该都为15,所以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通过和家长的进一步实践操作,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还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学生很快得知了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为:底边长×高÷2 。

联动家长、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而非仅仅是分数,使家长明白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这样,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还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一举两得。

二、分层设计,尊重生本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习上的成就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相对的事物,有的学生得到‘5分’才足以欣喜若狂,有的学生得到‘3分’就手舞足蹈了[2]”。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的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实行满堂灌的模式,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则会导致整体教学水平的下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生本差异,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讲解“方程”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未知数和等式的概念,分清等式和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笔者采取分层次设计练习习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的开始,笔者为学生列举了40+70=110、60+28=88、40+30=70等几个等式,和25+30>40、35+20<80、50-30>16等几个不等式;然后,召集学生总结等式和不等式的不同。当学生都充分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笔者又加强了练习题目的难度,列举了( )-54<77,23+( )=55,68-( )=32等几个题目。这几个为含有空格的不等式和等式,在做含有空格的不等式的时候,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也更加掌握了未知数的概念。

三、搭建支架,凸显生活价值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比较熟知感兴趣的日常事务。对于小学生,一些数学知识概念是模糊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引进到课堂上来,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还可以使他们充分体会到生活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先为他们引入一些生活中存在的例子,便于他们理解方程的含义。例如,学生对加、减、乘、除的算法已经了如指掌,因此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下,笔者引入了下题:“小红有一个姐姐,今年17岁,小红的年龄乘上2再减去5就是她姐姐的年龄,那小红今年几岁了?”学生根据经验,通过逆推法也能做出来,(17+5)÷2=11;然后,笔者为他们引入了方程概念来解决这道题。如果运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应当先设小红今年的年龄为x,分析题意可以得2x-5=17,式子左右是相等的,然后就可以解出x的大小。有了这个铺垫之后,当遇到经典问题“鸡兔同笼”的时候,学生很快开动脑筋列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共有鸡和兔32只。如果设鸡的个数为x,那么兔就为32-x,再根据腿数来列方程就十分容易解决了。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上的困难,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搭建支架,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四、陌生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和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情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但是,过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陌生情景,引发认知冲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区分分数大小的章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大小问题,笔者为他们设计了相应陌生的情形,便于他们理解。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吃过西瓜,但是如何分西瓜,他们并不太了解。为了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将他们日常认识的卡通人物放入到题目中,题目为:喜羊羊、美羊羊、村长出去玩的时候,看到有一片西瓜田,它们十分高兴,就摘了一个。等到分西瓜的时候,灰太狼来了也要分西瓜,村长看它可怜打算每人分得1/4,可是灰太狼说:“我特别渴了,你们多分我点,我以后就不吃你们啦,我要1/2。”村长笑笑不说话,等灰太狼拿到1/2西瓜后,十分不开心地说“明明8比4大,为什么我分得的西瓜较少呢?”笔者问学生,灰太狼说得对吗?这时候学生也存在疑惑,8是比4大呀。就这样,趁着学生的好奇心,笔者为他们讲解了相应的知识,教学效果极佳。

笔者在认真分析了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设计陌生情形,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在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中,缓解厌学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结 语

由于学生存在差异,“越位”现象在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学生会更好,学习不好的学生干脆就不学了。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笔者从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面出发,直面“越位”现象,力求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越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小长方形找朋友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有多少个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巧替换,妙解答
找图形
寻找图形中的比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越位,毫厘之间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