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位,毫厘之间的战斗
2015-09-10玩个球
玩个球
越位,是足球运动中最为复杂也最难以明确辨析的规则。对于越位与否的判罚,不仅要求裁判对规则有非常到位的理解,也要求裁判始终处于最有利的观察位置和角度。纵观足球历史,不少世界级名哨都倒在了“越位”之下。
越位,也是不少菜鸟球迷的噩梦。在观看足球比赛中,每当主裁鸣哨吹停或边裁摇旗示意时,总有些球迷不明所以:没有任何球员犯规啊,为什么裁判认为进攻方犯规了呢?其实,这都是越位惹的祸。今天,球哥就要给大家好好上一堂“越位课”,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判罚越位,在什么情况下又不算越位呢?
平衡足球的产物
19世纪70年代初,足球运动开始在欧洲等国盛行,那时的足球理念普遍重进攻而轻防守。当时的比赛阵型多为1217和1226,前场队员多达六七名,而防守球员则仅为1/2。攻守力量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比赛的精彩和激烈程度。前锋进球如拾草芥,后卫队员无心防守,这样的状况阻碍了球技和战术的发展与提高。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874年,来自英国的一群足球从业者率先制定了越位规则,并得到了英足总的认可和采纳。1925年,国际足联正式通过了有关越位规则的处理意见。至此,越位终于成为全球范围内认可的一项重要规则。现在运用的越位规则正是源于1925年的相关规定,它对足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越位规则的制定,也就没有足球运动的今天。
错综复杂的规则
在足球比赛中,当进攻队员在对方半场(在接球队员比球更接近对方球门线的前提下)接本队队员传球的一瞬间,少于两个对方球员(包括门将)更接近于对方自己防守的球门线者时,即为越位(不包括角球和界外球)。
但是,足球比赛瞬息万变,对于越位的判罚也需要裁判随机应变。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越位情况。
斗智斗勇的时刻
作为足球比赛中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则,越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走势。由于足球运动的节奏极快,进攻方和防守方往往会在转瞬间发生变化,因此现代足球也开发了犹如盾矛的“造越位战术”和“反越位战术”。
造越位战术是指在进攻方传球前的瞬间,防守方球员突然全线压上,使目标进攻球员处于越位位置。此时,防守方便可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球权。不过,这种战术对防守方的整体性要求非常高,一旦有一名队员没有前提,造越位便会失败,极易被进攻球员得到皮球,形成“单刀”,导致失球。
针对造越位战术,反越位战术应运而生。当守方采用“制造越位”战术,后卫线集体向前压出时,攻方传球队员突然把球传向异侧,由埋伏在第二线的队员突然插上控球突破,威胁球门,使对手猝不及防。
虽然越位非常复杂,但仍有球员将它利用得出神入化,来自意大利的菲利普·因扎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在一场比赛中创造了17次越位的惊人记录。不过,因扎吉却经常能利用反越位战术,撕开对手的防线,并留下了许多经典进球。这位游走在越位边缘的足球精灵,是所有防守球员的噩梦。弗格森爵士曾感叹道:“因扎吉是在越位线上出生的,并长期在那里居住。”穆里尼奥也说:“面对有因扎吉的球队,我绝不会使用越位战术,天知道这得冒多大的风险。”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及的那粒进球,范尼究竟有没有越位呢?答案是没有!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意大利球门后方有一名倒地不起的意大利球员。根据比赛规则,防守队员未经裁判批准离场仍视为参与比赛。因此,守门员布冯才是距离门线第二近的防守队员,当值主裁判的判罚非常准确。
由此可见,各种越位情况的确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当然,如果你能准确地理解这一规则的意义,那么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赛之际,你一定能得到众多“伪球迷”和球盲们的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