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2018-11-26闫然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网络

闫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新媒体的出现,我国当代青年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亦不断提高。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分析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形成因素,探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对促进我国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稳健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青年 新媒体 网络 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41-02

政治参与一般是指参与的主体通过某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当代我国政治参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政治参与,另一种是线下政治参与。线上参与是当代我国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其以互联网为依托,公民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自身的政治权利。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为青年,青年主体社会化的变化形式反映出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的完善,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其形成亦对青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形成因素

(一)当代青年的社会意识提高

我国大部分青年为高校学生,其思想社会化与主人翁意识亦来自于良好的高校教育。自教育改革后,我国高校不断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力推进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当代青年学生社会意识的提高。此外,当代青年往往追求与时俱进的生活,在当下新媒体空前发展的时代,具备社会主流思想的当代青年均希望能够借助新媒体实现个人权利,互联网的出现不仅迎合了广大青年的思想,更方便了其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此外,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各种社会意识、主观意识亦对当代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新媒体的发展为青年提供政治参与平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媒体多数为“一对多”的传播媒介,例如广播、电视等,这些信息媒介往往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形式较为单一。新媒体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单一的弊端,实现传播形式由“一对多”向“多对多”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方便用户之间的积极互动。我国网民的主力军是当代青年,他们的政治观念亦多数来源于网络,当代青年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不仅能够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锻炼,更能够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新媒体来表达个人的政治立场。[1]

二、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一)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1.有效开拓当代青年的政治视野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具备互动性与实时性。当代青年借助网络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提高社会信息与知识的储备量,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开拓自身视野。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政治知识与政治学说,进而明确当代青年的政治立场。当代青年积极运用互联网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这种“因时而变,乘势而上”的前卫思想有助于当代青年更深入地了解当代政治社会的发展现状。

2.形成当代青年对政治参与的自主性

实质上,我国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当代青年的很多线下政治参与具有被动性,往往是党团组织活动和政治写作等方式。被动参与不仅难以调动当代青年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更容易对政治生活产生抵触情绪。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政治信息的获取方式,也为当代青年搭建了良好的政治参与平台。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政治主张,方便快速且积极性更高,对当代青年政治素养的培养有所增益。我国现阶段进行民意调查多数以网络为主,正是因为网络调查的参与者往往是主动参与,所调查的结果更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网络媒体在调动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对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提高了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当代青年难以拥有政治表达的权利,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新媒体给予了当代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平台。新媒体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当代青年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与政治立场。在网络中表达个人的政治观点亦不需要表明个人身份,通过匿名的方式发表言论,亦避免了社会舆论的压力,提高了当代青年对政治参与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当代青年对社会政治理论和立场观点的理解难免存有偏差,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学习,能够丰富当代青年对政治的正确认识,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为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政治参与做好思想准备。

4.鼓励当代青年主人翁意识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青年人不仅缺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其所表达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观点也较为敷衍,缺乏理性。网络媒体的政治参与形式大大改变了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意愿,不仅不需要被动地发表违心的言论与立场,供其选择的政治参与路径亦得以扩展,政治观点更加理性与成熟,当代青年的主人翁意识受到了积极鼓励。传统的政治活动,其参与方式十分单调,政治信息较为统一,政治立场、观点与思想也比较一致。网络媒体则将政治信息与观点直观地呈现在当代青年面前,促进其对各个观点与立场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了当代青年政治意识的独立性,有效拓宽了政治生活的参与角度,进而使当代青年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2]

(二)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1.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立场失衡

每个人的政治倾向是由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心理条件决定的,这就导致个人的政治立场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此种差异性有可能造成部分当代青年的政治观发生变化。网络媒体的出现,让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代青年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教育,他们更希望找到有效的途径来丰富个人的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知识。网络新媒体满足了他们的诉求,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互动,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与倾向。但是,当代青年的思想尚未成熟,有时在网络发表的各种言论,其政治观点与政治倾向有失合理性。当代青年的政治立场失衡便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3]

2.当代青年的政治表达过于激进

政治表达是社会成员依据宪法的明确规定进行政治观点的表述。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政治参与能够培养当代青年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然而,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众多当代青年受到了不良网络言论的影响,转变了个人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观点。当代青年的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言论与立场的干扰,进而发表了许多不负责任的政治言论。网络媒体中的不良信息让部分青年失去了理性,作出错误的判断,让当代青年的政治表达过于激进,容易引发政治暴力。

3.当代青年的政治追求意识薄弱

网络媒体出现以来,各种思想纷涌而至,传统的政治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众多当代青年受到了功利思想的侵蚀,导致其个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发生转变。功利思想借助网络媒体泛滥,让诸多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热情降低,甚至变得消极被动。为了能够实现个人的功利欲望,其对以往的政治诉求亦逐渐消失殆尽,政治的参与形式变得极为消极,唯有涉及其个人利益之时,其政治参与的自主性才会被调动起来,网络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当代青年的政治追求意识。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青年人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不仅学会了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娱乐、交友和学习,同时通过互联网来行使个人的政治权利,这标志着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更彰显了我国政治建设的完善性。然而,青年人网络政治参与亦包含着一定的消极因素。为此,必须严格规范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以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征.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J].人民论坛.2013(29).

[2]陈丽莉.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视角下的政治认同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戴锐,马文静.网络政治参与与青年政治意识的发展[J].学术交流,2013(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网络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