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18-11-26于霄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于霄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要全面发挥育人功能,这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系到教育的根本目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单向的线性知识与人文知识与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充分利用了课程的隐性资源实现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协同统一。大学英语课程是所有高校均会开设的公共外语课程,受众广,把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189-02

英语是一种语言,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充分了解目标语文化,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成为跨文化交际人才。在语言的学习中,融入关于国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识,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国情、特色并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形成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在语言学习与不同文化的浸染中,逐步形成国际化、全球化视野,具有大国情怀与格局。

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在充分尊重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形成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其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以具体可操作的载体得以实现。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谈如何在大学英语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一、关于课程思政教师师资力量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应具有高度的语言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养。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先行。在高校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各种困难,首先专业知识需求日新月异,大学英语改革的专业英语方向使得大学英语教师面临不断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教师必须保证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也会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不可小觑。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也要具有强大包容心及高度的责任感。遇到调皮的学生,需要不断变换方法掌控课堂纪律与节奏。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很无力,不知所措甚至想要放弃。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找到能够正确支撑我们价值取向和判断的哲学体系,这样就不会经常感到痛苦,也不会因为个人境遇的变化而怨天尤人,甚至自怨自艾。学校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不定期举办讲座、学习,使广大青年教师了解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和着力点。教师还可以深入到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课堂,汲取马克思主义优秀的哲学精华及深邃思想,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相结合,寻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青马学会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教师进一步走进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认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使高等教育成为传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使青年学生承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传统,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论理解我国国情,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能够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并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进步。

二、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第一、二、三课堂,全方位育人。在第一课堂中,教师充分把握课程特点,并与思政相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在语言与文化学习中,了解国家与世界历史,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坚持道路自信。在国外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学习中,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丰富,涉及名人传记、医学故事、神奇发明、自然现象、现代科技、动物科普等等方面,在这些材料中找到思政建设的突破口并不是难事,难的是使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结合点连接自然并成体系。而不是一课一说,杂乱无章。体系的建立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着力点,通过课文学习,拓展,找到系统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英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生动幽默的讲解及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使艰涩的理论变成可理解、接地气的语言,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第二课堂,充分开展多种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讲座,并邀请相关专家做關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研究的讲座,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英文诵读会、了解马克思的生活并组织学生进行英文形式的角色扮演等。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优势,在学生活动中开展马列主义经典英文诵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英语发音,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这是语言的练习,也是中外文化的结合和碰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英语语言的认识都有所加深。学生中也有自己的青马学会,在青马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及实践活动,使这些学生及教师成为课堂思政内容的主要传播者及骨干力量。第三课堂,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应该首先是校园中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因为学校是教育的重地,只有保证学校这块阵地的思想与理论的正确性,才能保证整个教育在良性的轨道内发展、循环。在校园内,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中医与英语结合起来,信中医,用中医,学中医,坚定文化自信。在校园形成人人爱中医,并有把中医带入世界的雄心壮志,能够不断夯实基础,成为跨文化交流者。为中国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和幸福感。人的幸福感最终来源于自己的社会价值,它是基于外的而不是向内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也是源于我们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从内心深处对自己产生的深刻的认同感。

三、关于教材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目前市面上已存在的教材,并进行融合整理,形成有体系、有逻辑、有知识、有情感的系列。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中医与英语结合起来,可以自编中医英语教材,把中医及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通过英语教学传达给广大学生,并充分利用中医史上的名家故事及其精神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喜爱的中医英语文化故事。教材建设涉及思政内容与英语专业结合的自然连贯性,不能盲目贪快,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研究、考证,从而保证课堂思政建设的质量。

除此以外,还要多方面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师话语体系的建立,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等等。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远任务,要在不断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实现教育的全过程化、全面化。

参考文献:

[1]陈霁霞,曹深艳.“课程思政”视阈下“基础英语”课程三维功能融通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4):178-179.

[2]冀淑辛.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海外英语,2012(22):20-21.

[3]吴丹.浅论英语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4):41-42+4.

[4]朱毅,陈世润.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32):26-30.

[5]朱媛.英语教学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英语广场,2015(12):121-12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寒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