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水平数字校园 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品质
——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

2018-11-23

儿童大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园数字化数字

肖 倩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 300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0年)》提出“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各地和职业院校要建设宽带、安全、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广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提升建设势在必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

(一)行政管理

大力提升学校的校务办公、管理协调、人才培养、生活服务和感知校园等信息环境,形成适应于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字校园;为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提供信息支撑与管理保障。

(二)教学管理

在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制度保障,加速数字校园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数字”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着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将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发芽。

(三)教学应用

基于综合实训基地及数字校园平台,引企入校,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研发等多种途径,达到产学研一体化,最终实现数字校园对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作用。

二、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硬件设施建设和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与教学应用三位一体的综合运维体系,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数字校园通过整合网络硬件现有资源、搭建软件管理平台、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三个阶段,重点解决了教育信息化支撑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学应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层

1.强力推进管理服务平台

为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提高信息化在行政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学校建设了行政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校务管理、学生管理、项目管理、后勤管理。四个大类中包括八个子系统:OA、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迎新系统、收费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

行政管理平台的搭建,是学校实体职能的网络化延伸,较之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大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朝着实时、透明、高效、精细、低碳方向转化,从而达到优化学校各项管理、提高工作执行力、提升工作质量的目的。

2.全面应用移动系统平台

随着手机通信网络的提速,手机等掌上移动办公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学校面临系统应用平台操作便捷性提升的问题,因此,为了提升信息化水平,引进了移动校园服务平台。教职工可通过手机进行文件处理、课表查询、成绩录入、请假、调课等;学生及家长可通过手机查询成绩、考勤等,家长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3.构建大数据分析系统

学校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召唤着数据分析系统的引进,集中整合分析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并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背景下,学校引入综合校情分析系统,以统一数据中心平台为基础,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集中到一起,以师、生角色为主线,提供跨部门立体式的人事、教学、学工、设备资产、财务经费等综合查询服务。实现以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为基础,支持面向主题的多维查询,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给校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教学管理层

教学管理应用层由教学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培训三部分构成。数字校园的核心是教育的信息化应用, 即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等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环境和方法整合运用在教育系统中, 从而实现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教育活动, 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应用平台、数字资源、培训是信息化应用的保障。

1.教学应用平台

数字校园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教学应用平台的载体作用,为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应用平台,学校引入了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及移动学习客户端。

为规范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引入了教务管理系统,从学生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查询到学籍管理、毕业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实现信息化。

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及经贸E学APP,满足教师网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咨询、考试的信息化及移动化,实现“数字”走进课堂。

2.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化在教学中深度应用是数字校园的关键和目标,资源建设是加速应用的催化剂。学校资源建设采用引进和自建两种形式完成。

图1 资源建设框架

引进资源主要包括区域共建共享型资源,体现为各个专业科的资源光盘、文件包等;各个专业独立引入的仿真类教学软件和学习APP软件,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方向)引进的robot studio仿真软件、专业建设的精品课程等。

这些资源极大的充实了教学资源库容量,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除引入资源以外,学校还大力支持老师自建资源,为此建设了影视转播实训室、专业级录音棚、录播教室、微课研发实训室、项目研发实训室等,为老师自建资源搭建了高质量的平台。

3.培训

培训在系统应用中有着特殊地位,是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支持。通过对各个机构中不同角色人员的针对性培训, 不同角色教师其培训的目标、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目的在于提高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绩效。

数字校园的推进,关键是教师。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化培训学习。对于教师的培训,我们采取“全员培训—按需培训—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①全员培训:让教师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基本的办公软件、学校数字校园系统的使用、流程的申请等,采用全员培训、逐一过关的方式,让每一名教师都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②按需培训: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专门的信息化培训。例如,针对参加信息化大赛的教师进行录影、视频制作等相关培训。

③骨干培训:在各个教学部门抽调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信息技术团队,以开发、制作、服务为目的,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

(三)教学应用层

学校建设的影视转播实训室、录音棚、微课研发实训室、项目研发实训室、录播教室等构成了集授课、实训、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以其作为基础平台,通过引企入校、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研发等多种途径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数字校园支撑教育教学及专业发展的目的。

图2 产学研综合实训基地

1.产业发展

学校综合实训基地积极引入企业到校办公,带来项目资源和企业管理方法及企业文化。一方面结合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不断转化教学思想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在校办公企业实习到托管企业项目再到孵化自营项目来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梦;另一方面企业获得学校资源及专业人才,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助推企业发展。

目前,基地与超星尔雅科技公司、南极光(天津)科技公司等7家高科技公司达成共建和订单式培养合作意向。

2.教学创新

传统教学中理论加简单实操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无法达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以基地为平台,计算机类专业通过教师与企业专家针对岗位知识技能重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共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的三对接;其他类专业通过基地自建教学资源配合教学管理平台,教师将知识点碎片化并根据项目进行知识点的重组,利用微课、动画等形式进行演示讲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自身技能。

以计算机动漫专业为例,因课程教学案例需要,专业团队申请动漫形象版权6项,完成形象设计案例264个,并被微信表情开放平台收录,累计下载量超130万。

3.项目研究

引企入校的最大优势在于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为学生创建学习的真实场景并助力企业项目研究,产生信息化产品,助推企业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生专业技能。

三、体会与总结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是数字化校园实施的重要前提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使用,将改变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方法,必然会给教职工在短期内增加一些“麻烦”,对教职工在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强力推进,否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将难以实施,事倍功半。

(二)提高教职工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保障

现代技术教育的高速发展,对教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队伍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是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关键,必须加强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能力,让更多的教师了解、熟悉、喜爱信息技术。

(三)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是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些都必须在应用当中得以体现。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发现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进;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校园数字化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校园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