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11-13郑晨寅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孝经

郑晨寅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黄道周与闽南文化研究所,福建漳州363000)

2018年6月14日,来自海峡两岸20多家高校及学术机构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东山,参加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东山县人民政府、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单位、部门联合举办的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是继2011年在东山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黄道周学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盛会。黄道周是明末大儒、文化巨子,其挚友徐霞客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王钧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孔子编订六经,为中华文化奠定基石,并“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心中的文化理想锲而不舍;而黄道周则以六经补偏救弊,忧国忧民,乃至舍生取义,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深切感受到先圣先贤的道德文章与经世济民的高尚情怀,研究黄道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儒学的传承、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研讨会共收到51篇论文,从学术思想、书画艺术、诗文创作及交游等各个方面对黄道周展开深入探讨,在此综述如下。

一、黄道周学术思想研究

黄道周思想博大精深,他既注重经世致用,发扬周孔之道,同时,对孔孟心性之学又有所发展、创新。中国政法大学黄震云教授认为黄道周是思想家、一代宗师,实现三皇五帝时代的社会致治是黄道周的人生目标,因此他选择《孝经》立义,主张依法治国,力主司法公平,黄道周的言行践行了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福州大学杨肇中副教授认为黄道周人性论思想建基于对宋明儒“气质之性”论的批评之上,在黄道周看来,“性”与“气质”乃是截然分判之事,论“性”则应从本体上看其为“常善”“至善”,至于经验层面中之“恶”,乃由后天“习”蔽之所生,其人性论思想异乎宋明儒学之主流而独标一帜。集美大学杨中启副编审认为,黄道周在前人的基础上会通理学与心学,由工夫见本体,重视为学、实学与经世致用,强调格物致知与正心修身,不承认有与生俱来的“良知”,认为良知也须涵养、保持。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郑晨寅教授认为,黄道周服膺孟子性善说,反对以气质为性,由“性善”而证成“心善”,邺山书院三近、与善、乐性三堂的命名与营造格局,乃其心性思想的重要体现;黄道周“舍命不渝”,使道德主体与宇宙本体相贯通,在超越的意义上实现了性命的不死与内在的自由。台湾成功大学林金泉教授以表格的形式分析了黄道周《三易洞玑·文图经纬中》十二气流注的天人同构体系,指出黄道周将向称难懂的文献资料作全面性解读,其学术贡献即有助于医、又有功于《易》,他虽不以医名显,然其为传统医学尽力之雄心,在西学东渐的明清易代之际令人肃然起敬。

明代一向被认为“经学积衰”,但黄道周却是屈指可数的经学大师,于六经皆有很高的造诣,与会论文集中在其《礼》学、《春秋》学及《孝经》学上。台湾海洋大学黄丽生教授认为,黄道周《儒行集传》一反宋明主流儒家数百年贬抑《儒行》的旧说,重新树立《儒行》在儒家学脉的正统地位,深入阐释了《儒行》义理的三大核心:以“归仁”确立《儒行》的根本义理,以“道命”“成天”贞定《儒行》的实践动力与形上依据,以“圣人之言”恢复《儒行》之正学统脉的地位,并有其近乎宗教家的形上信念与体践力行为基础。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蔡杰认为,黄道周《缁衣集传》较为集中地阐发了儒家民表思想,指出长民者须好仁先行,此观点一方面体现君主行仁道先于民众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指明了君主作为民表具有教化民众的政治义务;儒家政治哲学视野中“民表”的意涵,实际上是将政治权力与教化能力合二为一。同济大学苏小秋博士结合明代《春秋》学背景以及黄道周经学思想的整体格局,指出黄道周《春秋》学主要特点有二:其一,黄道周治《春秋》,事多取《左氏》,而尤其精于“比事”之学;其二,受象数《易》学影响,其《春秋》学表现出明显的“天人之学”的特点。河北社科院许卉助理研究员认为,受晚明《孝经》学思潮及宋明《孝经》学发展内在逻辑的影响,黄道周推崇《孝经》,力图恢复《孝经》的经典地位;与朱熹及晚明诸多改编《孝经》的儒者不同,黄道周推重流传的《今文孝经》,主张恢复《孝经》原貌,,其《孝经集传》等著作推动了晚明《孝经》学的复兴。同济大学谌衡博士指出,黄道周《孝经集传》共引《孟子》条文约62处以为传注,一是作为《大传》的内容,二是引用《孟子》条文解释《大传》篇章之义,置于《小传》之中,其引文涵摄多方面思想,可见其对于孟子的推尊,以及在引用的过程中对《孟子》文本的发挥。

二、黄道周文学研究

黄道周诗文为一时翘楚,其文学理论与创作对当时及后世文坛产生重要影响。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柯霁阳认为,黄道周作诗超然蹊径之外,深得奥峭之格,呈现出奥衍闳肆、才学并重的特点;晚明诗坛流派纷呈,黄道周在师古、师心之间折中并蓄、以学问兼性情为诗,呈现情、理兼备的取向;其诗偏师出奇,一反闽地宗唐之遗绪,呈现崇宋倾向,休现出地域因素的影响,亦为闽诗流变之链条不可忽视的节点。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斐斐重点研究了黄道周的拟骚之作《九绎》,认为此为“自悯之辞”,其书写模仿屈骚“九”体和祭祀之辞,如同屈原作骚以陈辞,感慨其失时不遇,申其抑郁忧愤之志;黄道周对屈原十分仰慕敬重,“自比湘累”,有着浓郁的屈骚情结,黄道周对屈骚的接受,从他的作品《九绎》中可窥知一二。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洁如认为黄道周与诗人吴伟业同为晚明时期朝中清流的代表,二人之间的交游主要体现在师承、同僚以及文学研究影响三个方面;晚明变乱之际,吴伟业曾问业于黄道周,所授受之学术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吴伟业多次题诗赠黄道周,赞其气节,颂其品格。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秋月则探讨了黄道周与另一著名诗人陈子龙的关系,指出二人的师生情谊在当时颇受世人赞誉,在数十年的交游中,黄道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领着陈子龙,陈子龙对黄道周亦十分景仰和爱戴,二人患难与共,惺惺相惜,结下深情厚谊。

三、黄道周书画研究

黄道周书法为晚明三大家之一,其画亦独具一格。厦门大学历史系侯真平教授对广州陶贤果先生收藏的黄道周行书七律《深青驿道寄答张汰沃》绢轴进行考证,认为此轴乃黄道周于崇祯2年十二月中下旬北上勤王途经泉州同安县深青驿(今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时,赋诗并书写赠答挚友张燮(号汰沃)之作,此诗大意是后金兵临京城,不可继续隐于野,此次回朝廷,虽然或许发挥不了才干,但是可以隐于朝,相信才学终能成就一番伟业,并考证此轴梁鼎芬题签中的破损字是“直看子”,意为立轴。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罗觉华副教授指出,荣宝斋版《中国书法全集》第56卷《黄道周卷》自1994年出版至今,因其资料丰富、考证详细、印刷精美而产生巨大影响,但作品图片后面所附《作品考释》谬误众多,故对其释文错误一一作了订正,以利于正确地解读和传播黄道周诗文。闽南师范大学邓建民教授指出,黄道周楷书创作审美源于对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名家的继承,他楷书作品中的质朴、茂密、刚毅、优美等内涵,是独具艺术个性的审美创造,黄道周的楷书审美理论观念及创作实践对晚明盛行的董其昌优雅、空灵而又靡弱、稚嫩的时风有较大的矫正作用;黄道周以深厚的学养、完美的人格和殉国的壮烈把楷书审美格调推向后人极难逾越的崇高之境。葛超、黄立成、郑镛、蓝杰聪等对黄道周小楷、章草、行书等书体进行研究;陈根民、陈建新、陈旭山等对黄道周的《自书诗卷》《自西库过请室复逢除夕》《沉舟看过棹》等具体书法作品进行论述;陈远鸣、林仲文、李闽山、夏煜轩、江智猛等则对黄道周书法艺术风格与其人格特征、地域特色的关系及其影响进行阐发。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蔡力杰对黄道周《雁荡山图》所描绘的具体山水实景、图像叙事语境和隐含情感表达进行探讨,并考证《魁星图》并非是黄道周真迹,而是清中晚期假托黄道周之名的伪作。

四、其他方面研究

黄道周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其高尚的人格与气节对弟子、后人影响深远。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孙君恒、硕士研究生刘可馨认为,黄道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可歌可泣,是君子情怀的生动写照,作为著名的儒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对传统君子观有深刻的认识和躬身的实践,是中华君子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非常有必要加以深入挖掘和进一步的研究。福建省语言学会理事李阿山指出,黄道周殉国之后,海内多有遗文,其弟子洪京榜、洪思父子起而收文,历57年始全,洪思妻子戴深明大义,为支持丈夫义举作出巨大牺牲;了解洪思父子收文、敬身种种情况,当有助于黄道周之研究。长泰县政协文史委刘涛则从黄道周的军籍出身出发,结合其生平事迹,发现黄道周身边曾形成军籍交往圈,并对其民族气节的形成与学术成就产生重要影响。孙英龙、林喜勇、林定泗、林跃奇、王照年、朱艺蓉等则从家风家训、交友准则、人格内涵及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对黄道周文化进行探讨。

研讨会上,山东大学翟奎凤教授还就“《黄道周全集》整理与研究”的课题论证,向与会学者征求意见。该论证分析了黄道周研究的深广领域与丰厚内涵,阐述了《黄道周全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孝经
“蒙以养正”
《孝经》: 以“孝”为中心的儒家经典
从《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管窥孝道
《孝经》《论语》在《旧唐书?经籍志》中的排列与思考
汉唐时期的孝经学
《世说新语》中的“孝”与《孝经》中“孝”之不同与发展
《孝经》中的几个问题
“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孝经》文化负载词英译
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内蕴及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