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探析
2018-11-09张翠芳
张翠芳
摘 要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活动,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发展和意识形态价值导向工作。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是传承与开放,一方面是传承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另一方面是在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语境中实现价值引导。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坚持四化,即内容上要丰富化,形式上要多样化,合力上要凝聚化,环境上要优化。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民族传统文化 价值引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41
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is an activity with nation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y and the value-oriented work of ideology.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ethnic areas are inheritance and openness. On the one hand, it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excellent ideological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it realizes value guidance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must adhere to the four principles, that is, the content should be enriched, the form should be diversified, the combined force should be cohesive,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optimized.
Keywords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value guidance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不例外。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而进行的,其教育实践彰显出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色。教育实践的有序进行需要民族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探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1 传承与开放: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一种群众性活动。而群众性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下进行的。因此,必须了解清楚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较特殊的环境系统,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1]民族地区环境的独特性,使民族地区的各项发展印上了民族的特色。由于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特色,这种特性既是对民族地区优秀传统的传承,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赋予民族地区新的发展内涵。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传承性。这种传承性体现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要融合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要与民族地区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相结合。“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民族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及其不断向前发展,发展至今拥有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而这些思想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凝聚的思想精华和精神财富。这种传承性很明显地表现在民族地区的节庆中,民族节庆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凝聚民族地区人民力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因此,可以依托民族地区的节庆活动,弘扬民族优秀的思想精神,推进其教育实践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这种民族节庆活动延续了民族地区思想文化的宝贵精华,这种延续凸显出其传承性的特征。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全球化的袭击和国家的全面开放,使民族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密切。这种与外界日益密切的联系体现出民族地区日益开放的特性。民族地区的开放体现了其民族包容的心理,这种开放包容的特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形式与方法,丰富了其实践内容。
2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境遇
2.1 民族地区思想观念的多样性
由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相对其他地区较落后,传统思想观念还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如今随着民族地区与外界交往日益密切,外界的思想文化逐渐传入民族地区,面对多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出现,人民群众的思想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思想对人民群众传统的思想观念具有较大的冲击。如何在坚持传统优秀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优秀而先进的思想观念,对人民群众进行有地域性、有针对性的教育呢?这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环境具有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者可以改变实践的策略、形式与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更加地适应民族地区人民的思想發展。环境是由我们人来改变的,但作为教育者他一定是受教育的。所有的教育必须要根据当时的环境所进行,脱离环境的教育一定不是成功的教育。当前我国一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较复杂,宣传民族分裂的言论尚存,扰乱民族地区的人心,使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2.2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载体与合力的优势不突出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应当仅仅局限在理论宣讲的基础之上。理论宣讲很大程度上只是对理论的一个传达与阐释,并没有完全说明人民该如何去落实践行这一思想政治理念,在践行的过程中该采用何种形式,该注意其哪些方面,其效果我们又该如何去评判等问题。也就是说,理论宣讲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思想政治理论是什么,怎样做却没表达出来。
2.3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的复杂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得到极大的解放,但也冲击着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不同的民族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生存条件、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信仰,导致了不同的民族地区具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
3 推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代发展的基本路径
在当代推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还有利于民族间的团结稳定。选择怎样对待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怎样对待国家的明天,这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是检验国家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探索推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代发展的基本路径尤为重要。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坚持四化,内容上要丰富化,合力上要凝聚化,形式上要多样化,环境上要优化。
3.1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内容上要丰富化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突出民族特色,挖掘独特的实践资源。由于民族地区人民思想相对复杂,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尊重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前提下,教育实践必须在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补充。其教育实践要借助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交往的条件,将实践的内容扩展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所需上,只有关乎人民自身利益的实践,人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才会提升,实践的实效性才能凸显。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设置,需要体现民族与地区的特色。民族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时可以利用当地的语言文字进行教育,也可以将当地的一些名人志士、思想革命先驱和古老传说融合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让群众了解自身生存环境的由来,从而引起群众的共勉,提升实践的实效性。
3.2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形式上要多样化
一要抓住节日契机,提升实践的实效性。利用民族地区独具的民族节日如京族的哈节、侗族的百家宴等,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中,其节日信念和思想是民族地区人民所遵从的,由于节庆活动人民群众的心理较愉悦,易于接受新事物。抓住这一特点在节日活动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会产生很大的实效性。二要发挥名人效应。在民族地区中寻找一些较有威望的家族和个人,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推举有威望的家族和个人号召当地的人民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三要挖掘特色资源。
3.3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合力上要凝聚化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合力的凝聚,一是教育实践要实现日常生活化。教育实践的日常生活化有利于教育者实时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策略,使受教育者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涵与精神,将理论转化为日常生活实践的动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实现日常生活化必须根据民族特性、社会存在问题、人民需求而进行。二是要建立健全的教育实践队伍。队伍素质如何,教育的效果就会如何。教育实践队伍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实战经验和为民族地区教育实践做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有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决心,把握民族地区人民的思想规律;运用民族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人文信仰来开展教育实践,充分调动人民参与教育实践的积极性。教育实践的日常生活化、教育实践队伍的完善。
3.4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环境上要优化
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实践环境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易于接受新思想,能有效提升实践教育的实效性;不良的实践环境会使人产生消极悲观的态度,达不到实践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我们应优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其实践的实效性。一是要优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大环境,大环境主要是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民族地区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条件,在现今时代,优化经济环境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对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其政治环境的优化需要加强该地区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文化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环境的优化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地区优秀的文化。二是要优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小环境主要是家风环境、校园环境、村落环境等。民族地区的家族观念较强,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一套家规家训,这些家训家规的运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些家规家训与现今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在家风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应把这部分剔除掉。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