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2017-05-05刘永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自信

刘永赟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背后”更深层的依据。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沉淀着深厚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应以科学态度对待,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兼收并蓄,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关键词】文化自信 民族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 弘扬 创新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24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将坚持文化自信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论,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基本要求之一,并将文化自信称之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是因为文化的存在形态及其影响人心所独具的特点,是因为中华文化之于中华民族每一分子所共有的意义,也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蕴含着我们所选择和探索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所发的“初心”。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背后”更深层的依据。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在文化问题上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精神状态,它体现为观察、思考和推动文化发展进程中对于优秀传统的礼敬、直面世界的从容、开创未来的坚毅。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能够在文化上有新创造的精神底气,是一个民族能够走向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备条件。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厚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

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琴棋書画,绵延古今。传统文学世代相传,影响深远。传统节日彰显民族礼仪习俗。中华诗词浩如烟海,璀璨夺目。中国戏剧异彩纷呈,历久弥新。中国建筑世界惊叹。汉字汉语形简意赅无与伦比。传统中医中华瑰宝。宗教哲学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民间工艺无与伦比。中华武术变幻莫测博大精深。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民风民俗、服饰衣冠彰显民族特色承载民族精神。花鸟虫鱼、赋予诗情画意戏陶冶情操;动物植物赋予精气神寄托美好希望。古玩器物美轮美奂叹为观止。饮食文化精美绝伦。传说神话寄托美好希望。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积淀而成的,不仅以经典文献、风俗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使其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世界。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三、大力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下转254页)(上接248页)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要堅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了解认同践行。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应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色和底气。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7-1.

[2]王保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党智慧》[N].学习时报,2015-05-13.

[3]《厚植中华民族奋力向前的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6-07-19日.

[4]孙守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4-05-21(07).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自信
博大精深的汉字
博大精深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疯狂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