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以伊犁师范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2016-09-03王军林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改革

王军林

摘要:大学语文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方面发挥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中长期处于一种疲软的状态,毫无起色。笔者在文中主要以伊犁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为例,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师资结构和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方法、考试评价体系、经典篇目的选取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探索。通过教授大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认同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改革;民族传统文化;伊犁师范学院

大学语文是人文社科中一门极具特色的重要学科,它在每门学科的学习和发展中极其重要。尤其在高校中,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他们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陶冶心灵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更是体现一个人内在涵养和气质的一门人文学科。学语文就是为了学做人,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但我们长期在量化标准体系的考核机制下,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忽视了其它方面的综合培养,这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漠视,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大学语文的功能和意义

语文教学涵盖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上,是个人内在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提升的体现。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提高文化的品味和审美情趣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功能。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门学科。

大学语文涉猎面极广,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加大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除了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以外,还要加强阅读方面的练习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在训练、调查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涉及到民族文化,因此,学好大学语文,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都有着极大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使他们真正接受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获得身心的健康,这些方面的功能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自己在科研中的一些思考、体会和田野调查的经验结合起来给学生进行情感式、美的讲授,并在寒暑假带上学生去调研,或者让学生调查和关注、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以利于他们进入文化的场域进行观察,开学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经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人文品质的提升都有帮助。

2伊犁师范学院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疲软状态。伊犁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再加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考查课,对学生没有一定的制约性。因而,大学语文在学生心目中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和学生的这种态度也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对象的多元化。伊犁师范学院地处边疆,学生成分复杂,汉语水平层次不齐,这就给大学语文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鉴于此,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地域现状和本校的独特情况,专门为本校学生编写了《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突厥语族)四大部分。这样的教材设计有利于兼顾各民族学生,并在讲授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拓展知识面。在民族文学一部分,将突厥语族的民族文学编写进去,而着重讲授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书面文学,并兼顾民间文学,这样一方面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对于构建多元交融、以和为美的文化和谐,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重大意义。并对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传播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有极大地帮助。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崔第品说:“第一,明确大学语文身份;第二,建设一支稳定的大学语文好老师教学团队;第三,明确课程定位,更新教学理念;第四,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大学语文应明确课程定位,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注重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创新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在民族预科班的教学中也占有同样地位。笔者从担任的民族预科五个班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来看,学生很努力,但基础相对薄弱,因而接受起来较为吃力。因为双语班学生以前所讲授的语文基本上是以民族语文为主,选取的经典篇目都是本民族的诗歌,小说等,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了解更多汉语的机会,也不利于他们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授课中,笔者发现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现行的大学语文中对经典篇目的选取,从内容上来说,都很好,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教学的对象是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弱。双语班教授语文的部分教师,在普通话和汉语知识文化的掌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

(二)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太合理。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对大学语文教师的队伍结构和建设不够重视,层次不齐,大部分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并且青年教师对大学语文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课,讲的好坏都一样,反正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样的意识支配下,教师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做的课件比较老化,而且在知识体系上较陈旧,没有融进自己的思考,造成了讲课乏味枯燥,也是造成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讲授中,过分注重单项灌输,缺少营造一种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高校教育教学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从而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完善自我,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写作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训练。并在长期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的讲授练习中,提升和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塑造。

3大学语文改革的探索

大学语文在当下的境遇,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科建设,因而就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但每个高校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大学语文的讲授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需要我们在立足本土文化和本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在许多高校,一些领导和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就是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课,学生没有兴趣,不爱学,教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少,没有将大学语文的教育提高到和其它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而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共识就是大学语文是公共课,上课应付一下就行,从心理就没有引起重视,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授课效果和质量。同样,“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也需要相关人文课程的支撑,在课程的设置上,除大学语文外,还要开设一系列人文公选课程,如社交礼仪、文学名著鉴赏、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民俗学、写作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这些也必然会对大学语文教学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选取上,也要仔细斟酌。从伊犁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来看,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水平参差不一,汉族学生不了解民族文学,而民族学生对汉族文学也了解甚少,面对层次不齐的教学对象,需要在经典篇目的选取和教材的编写上下大工夫。因为一些民族学生以前学的是双语,对于汉族文学、文化了解甚少,在实际教学中,一下子涉猎太多的古代诗词鉴赏,学生极难接受和消化。因而就要选取一些汉族和民族文化衔接紧密的经典篇目,而且知识容量不能太大,毕竟一周课时有限,需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将民族文学和汉族文学穿插讲授,这样有利于不同民族学生多角度了解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摸索尝试编写一套适合民族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作为试行本。

第三,内容的选取上,选取一些和民族文化比较接近和有关联的篇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于民考民和双语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穿插讲授一些既与少数民族相关,又是汉族文学中的经典篇章,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发扬都有极大帮助。

第四,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大学语文就是对学生语言文字、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测评,但实际上,目前高校对大学语文的一种考试评价体系,不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因而要对其进行改革。“平时成绩的评定范围可以包括研究材料的搜集、学习态度、发言的见解水平、论文的质量、知识掌握的灵活性等。期末考试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既可以是闭卷考试、也可以是开卷考试,还可以是论文式。”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考核,以加强对他们人文素养的一种提升。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容小觑。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塑造、文明礼仪的修养都与大学语文的学习分不开。因而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遵循大学语文的人文特性,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和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改革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改革创新(二)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