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与教学探索
2018-11-02廖柳青
廖柳青
【摘要】本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论述教师应围绕“多认少写”,探索识字教学游戏化;围绕“多读少讲”,探索阅读教学主题化;围绕“多说少答”,探索口语教学语境化。
【关键词】部编教材 教材特点 多认少写 多读少讲 多说少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26-02
相比传统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体系上有所不同(呈现的是双线组织结构),而且在识字、朗读与说话方面都有所突破。教师在吃透教材、坚守语文正道的同时,更要以教材为起点,主动探索创新,丰实教材的厚度,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自部编教材实施以来,笔者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教学探索,现将体会概述如下。
一、围绕“多认少写”,探索识字教学游戏化
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汉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研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先识字,后学拼音。从数量来看,一年级的识字任务比传统教材减少250个。教材中的识字原则除了兴趣方法外,就是提倡“多认少写”。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识字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还要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积极拓展识字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游戏识字。一方面其符合孩子天性,毕竟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的特有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其能够结合孩子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认、贴、传的方式玩识字卡,使游戏识字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资源。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入学时就会帮一年级学生购买与课文相配套的生字卡,并且通过初步调查了解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为以后实施教学奠定基础。在识字教学中,一般先让同桌之间互认互读,遇到不认识的、读错的,可以同桌之间先纠正;而对于有难度的、学生都不认识的生字,则统一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而且还降低了教学难度,便于教师集中精力,突破重点生字。
比如,《秋天》这一课的生字教学,笔者就曾借助版画的形式复现生字,即结合具体版画诵读课文,读到与版画内容相对应的生字时,把该生字卡贴在版画上,使文字与图画内容相对应。这样不仅强化了识字教学的直观效果,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对生字比较熟悉后,则在下课前几分钟与学生一起做生字对对碰游戏。比如,教师兴奋地说:“秋,秋天的秋,在哪里?”学生找到“秋”的生字词后,就会立刻高高举起小手,大声地、兴奋地回答:“秋,秋天的秋,在这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巩固生字识记,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生成教学精彩。另外,笔者还借助“抽奖”游戏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即让学生抽到什么生字,就围绕这个生字组词,说一段话;或者教师做“邮递员”,“寄送”生字;或者让学生“玩打字牌”,等等,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游戏识字方式,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凸显了汉字的奥秘,能够有效强化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围绕“多读少讲”,探索阅读教学主题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研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特别重视朗读,并且还将朗读要素编入课后习题之中,提示教师根据文本个性对学生朗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相较于传统教材,部编教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篇幅短小,如果仅靠教材内容,有的教师可能会将生字或者课文反复咀嚼,出现“炒冷饭”的情况,容易让学生反感;或者找个故事随意拓展,或者用绘本打发时间,教学指导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秉承“多读少讲”的原则,实现从繁琐分析向读中感悟的转变;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教材特点,以某一主题进行串联,充分挖掘其资源,比如童诗、绘本,乃至实践活动,等等,继而帮助学生建构主题式阅读。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而通过拓展朗读,我们既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把教材变厚,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比如,《四季》一文的教学,教师既可以借助“季节”这一主题相继拓展第二册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太阳》,也可以拓展课外阅读《春天在哪里》《夏天是个娃娃》《黄豆荚》《雪姥姥》。由于这样的拓展阅读没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因而學生的阅读会更加轻松。
为了增强阅读效果,教师也可以围绕主题设计一些挑战题。如针对《四季》内容,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季节的印象,或者让他们用笔画一画,从而有效巩固学生对《四季》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感。
关于主题阅读教学,教师还需要注意几篇文本之间不是平均用力,而是以课文为主,拓展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应集中于教材文本,拓展内容则是以学生朗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有范读、分小组读、男女读,还有开火车读、拍手读、分角色读,等等。具体来说,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不仅读文本,还要读拓展资料,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落实识字写字、理解目标的同时,也较好地贯彻“多读少讲”的原则,并且通过主题观照、勾连串联,完成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拓展和知识积累。
三、围绕“多说少答”,探索口语教学语境化
研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其把口语教学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不仅作为独立教学内容存在,而且强调口语教学的交际性、语境性和互动性。比如,《我们做朋友》这一口语教学内容,教材是先交代口语交际内容,然后分别用男女对话的形式呈现画面。这种直观形式的“聊天”,不仅便于学生模仿,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发他们自由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多地讲解口语表达技巧,而是应该搭建交流平台,创设交流情境,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自由表达。具体来说,则应在教学中遵循“多说少答”原则,即注重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自由表达。这与传统教学中的“一问一答”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不再关注学生掌握多少表达技巧,而是更注重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加之词语积累少,如果让他们脱离生活语境直接进行对话,则有可能让他们“无所适从”,感到茫然。而借助一定的语境进行表达,则会让学生有种“真实”的感觉,继而能让表达更显自然。这里的语境可以是教材中的资源,如插图或文本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可以通过教师语言、图片乃至视频方式进行创设,以便让学生借助一定的角色进行表达。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并且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说具体,乃至说形象。
对于一年级学生,我们还要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听说习惯,让他们善于听讲,敢于表达。比如,故事是学生都喜欢的,他们不仅喜欢听故事,而且还喜欢讲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讲故事。以《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口语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先观察画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说一说每幅画内有什么;或者先播放《老鼠嫁女》的无声视频,让学生对照视频,自己发挥想象,模拟配音,再播放《老鼠嫁女》的有声视频,让学生进行对照,然后进行“我是小小配音员”配音比赛,以便进一步激发他们讲故事的兴趣,最后,让学生脱离视频讲故事。这样层层推进,层层加深难度,在增加口语趣味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口语训练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笔者最大的感悟就是要研读教材,在与教材深入对话的基础上抓本质,以便坚守语文正道,有效提升识字、朗读与说话的教学实效。同时,也要围绕相关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创新,使学生从中掌握规则,习得方法,获得能力。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