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习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7-06-26黄桂梅
黄桂梅
摘 要:2016年9月,我区实施了部编义务教育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教材”)的教学。部编教材最有特色的是课后练习的设计,改变以往第一册多数是老三篇(认字、写字、朗读背诵)的面貌,注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学时可以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来细化每一课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分层落实到教学课堂中。
关键词:学段目标;核心素养;部编教材;课后练习;策略
部编教材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点,将目标落实到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努力做到“一课一得”。部编教材编排的课后练习有四个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系列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目标装在脑子里,把语文要素牢牢地扎根在脑子里,把握学段目标,采取有层次性、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一、把握朗读目标,进行层次性的训练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一年级正处于起步阶段,老师肩负着达到朗读训练目标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双重任务,所以,老师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尤为重要。部编教材编排的课后练习都是“隐性的知识体系”,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都安排朗读课文的练习,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而提出来的。
(一)读准字音,感知词义
部编教材第一篇课文《秋天》的课后练习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我把朗读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语言表达从正确、规范到形象、生动。具体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1.老师范读课文、带读课文,让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初步感知“一”不同的读音:一(yī),一(yí)片片,一(yí)会儿,一(yì)群。
2.分类出示带有“一”的词语:一月、一天、一只、一个、一台、一车等。
3.先引导学生发现三类词语中“一”的不同读音,然后老师借助词语引出“一”的变调规律。
4.学生回归文本,熟读词语句子,在语境中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5.举例说说“一”的不同读音还有哪些?
很多学生一下子就说了很多课外的,还有的翻到第7课《大小多少》,并大声地读起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这样,通过层次性的训练,学生直接在大量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一”的不同读音,从而读准字音。
(二)读好长句停顿,初步认识标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入学不久,识字不多,朗读技巧几乎没有,对一些长句,要想正确流利地读出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就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在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第八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第二题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与课文的朗读相结合。
1.出示句子: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2.老师范读。学生说说听出了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地方”的“方”是轻声,读得短一些;看到逗号停顿一下,句号稍长;后面的“没有花”和“没有草”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也要稍微停顿一下,“草更绿了”读得轻一些。
3.学生跟着老师读,谈感受。(认为自己读得怎样?)
4.出示有“\”的句子,让学生自由练读,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
5.指名读,老师纠正。
6.对比读:小组、男女、师生等,评议谁读得好。
范读是很好的方式,仿读又得到了巩固,就在这听范读、仿朗读中培养语感,掌握朗读长句的方法。
二、把握语言积累目标,进行整合性的训练
积累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的语文教学,积累的习惯更应该及早养成。课后练习基本上概括了课文的重难点,老师只要在教学设计上稍加留心,把课后练习巧妙安排到教学中,就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过程中。
(一)文本中整合目标,进行词语读、记、说的训练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的重要渠道,低年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部编教材课后练习的词语训练是由两个层面来完成,第一层面:采用“读一读”或“读一读,记一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常用词语。如《青蛙写诗》《大小多少》等。第二个层面: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常用词语。如《小小的船》《项链》等。那么,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我把“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整合在一起,把文本语言直接引用,进行语言重组的表达,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存,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学生只有懂得积累,才能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运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二)单元中整合目标,进行句段的训练
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达到从词语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的运用。
部编教材课后练习的句子训练目标是由三个层面来完成,第一层面:认识逗号句号。如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等。第二个层面: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如第六单元的《雨点儿》等。第三个层面:运用中体会逗号句号的用法和停顿。如第七单元的《项链》等。在教学第一课《秋天》时,我就完成了第一个学段目标认识逗号句号,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告诉学生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数数本课有多少个自然段,然后按自然段逐个学习。在教学课文《四季》就完成第二个学段目标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到学习后面的课文时我就把三个学段目标整合在一起,达到单元学习目标,使各个单元的每一课都得到有效的训练。
如:第五单元《青蛙写诗》,这课的课后第二个学习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教学时设计以下的环节。
1.用笔圈一圈第一节认识的逗号句号,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圈画进一步认识逗号句号。
2.通过范读、练读,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学生通过读,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3.根据插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水泡泡的特点,出示相关的句子,进行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进一步了解逗号句号的用法和停顿。
通过单元整合学习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也是进行名段训练的好方法。
三、把握阅读方法的运用目标,重点训练
(一)寻找明显信息,简单直接运用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课的课后第一个学习目标是: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在教学时,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兴奋心情。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请学生上台完成以下填空:雪地里的小画家是( )、( )、( )和( )。通过圈圈画画,学生找出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明顯的信息,寻找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借助图画,自主阅读课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中,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是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在图画的设计上是颇费心思的。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把这些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画,学习自主阅读。
如课文《小蜗牛》是这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这课的课后练习二: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以下加点的是什么字吗?教学时我落实以下策略:
1.图文对应,找出相应的字与物。
2.图文对照,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即落实课后习题一“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3.看图猜读生字。即落实课后习题二“在图画的帮助下,你能猜出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
4.看字形猜读生字。引导学生还可以借助形声字的声旁,如已认识的“牙”“每”来猜读,借助形旁“虫”“草字头”大致了解字义。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猜读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方法,初步尝试自主阅读,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可以借助图画去猜读课文,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生活经验”去猜字、认字。
总之,部编教材的教学要注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依据课后练习,把握学段目标,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来细化每一课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分层落实到教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