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2017-03-07鲁国权

关键词:部编教材阅读教学

鲁国权

摘 要:“部编教材”中“自读课”的出现,意味着编者对学生阅读过程中自主性的强调。“自读课”的学习,在某种意义上看,是对“教读课”学习成果的巩固、深化与拓展,也是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独特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自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自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关键词:部编教材;自读课;阅读教学

“自读课”,作为教材的课型专名提出来并不是第一次,它相对于“教读课”而言,更能体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部编教材”中“自读课”的出现,意味着编者试图强调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读、略读不分,几乎全都讲成精读课的状况。如果说“教读课”是教师带着学生学“法”,那么“自读课”就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用“法”。而现行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自读课”的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一是“自读课”淡化了“自读”的过程,而增加了“教读”的环节;二是“自读课”缺少课堂的规定动作(教学目标),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三是“自读课”缺少学习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要彻底解决以上几种弊端,我们不仅要对“自读课”进行定性,而且还要强调“自读课”的规定动作。

一、“自读课”的再定义

著名语文教育家余映潮认为,所谓“自读课”,是教师少讲析或不讲析的课,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的课,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的课,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课,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课,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课,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追求独特体验的课,是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课……结合余映潮老师的观点,和对“自读课”的一些体验和理解,笔者认为“自读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结合阅读材料,强化阅读方法的运用

“自读课”是学生结合教材指定的阅读材料,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方法,落实教学内容的过程。比如学生在“教读课”中学到朗读和默读的方法,就可结合自读课文的材料进行训练。

(二)教师是自读活动的组织者不是指导者

“自读课”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课,它和“教读课”最大的不同是淡化了教师的教,强化了学生的学。“自读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和体验,学生自读习惯和意识的养成是“自读课”的起点,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是“自读课”的终点。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自读活动的关键

“自读课”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机械又枯燥的被动学习。学生在自读中不仅要收获语文知识,而且要提升阅读的自信力。在“自读课”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保持阅读的欲望。

二、“自读课”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

“自读课”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对“教读课”学习成果的巩固、深化与拓展,也是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独特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自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自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一)侧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2016年起用的“部编教材”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共性,语文学习内容不再是在重复中进行,每一单元都有既定的学习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掌握朗读要领”和“揣摩课文语言”,而“自读课”《雨的四季》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巩固朗读能力”和“巩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然,“自读课”课文的目标是单元目标的细化和再落实。这样,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自读课”教学不但方向明确,而且效率也能得到提高。无论是“自读课”还是“教读课”,教学目标一致可以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

“部编教材”把七年级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确定为五种,其中七年级上册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略读”和“浏览”。“朗读”教学目标是这样规定的:第一单元要求“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第二单元要求“继续学习朗读(重音、停连、语气、节奏)。“默读”教学目标是这样规定的:第三单元要求“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第四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第五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侧重摘录”,第六单元要求“学习快速阅读”。七年级上册的具体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了三个方面:一是“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二是“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三是“概括文章中心,发挥联想想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必须要把这些教学目标熟记在心,并在“教读课”中教授到位,以便在“自读课”中让学生运用到位。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雨的四季》时,教师可以这样选择教学内容:

1.自讀课文,给课文第二段内容标上重音和停连符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分别朗读课文第二段,朗读形式可以多样,比如表演读、赛读、配乐读、齐读等。朗读评价重点以“重音、停连、流畅、情感”为主,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从课文第二至四段内容中任选句子赏析语言。赏析语言重在从修辞手法角度入手,分析比喻、比拟手法的妙处和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讲解语言赏析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其他学生模仿、借鉴并运用。这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让学生掌握阅读中语言赏析的方法。

3.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四季雨的性情”。这一教学内容重在让学生寻找优美的写景句子,品读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

(二)侧重文体特点的呈现

“部编教材”的“自读课”选文,大致有实用文阅读和文学阅读两种类型。这两类阅读各自的功能不同:文学阅读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性,阅读是鉴赏,重点放在对作品中人物言行的品味和感悟;实用文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的意思,阅读是理解。明确了这一点,自读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就能有标准。“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总共有七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情类文章

《雨的四季》《散文诗两首》等属于抒情类文章,教学时可采用朗读教学和美点欣赏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实践来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来感悟情感的美和语言的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赏析法来品味语言,如用“文中的‘ ,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抒发了 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自读。

2.叙述类文章

《窃读记》《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塑生命的人》《动物笑谈》《女娲造人》等属于叙事类文章,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可以更多考虑故事的脉络梳理和细腻的心理描写。《窃读记》的教学,教师可突出“窃读”的过程和“窃读”的体验,前者重在于培养提炼故事情节的能力,后者主要是学习和分析细腻的描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第一步,让学生讲故事,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梳理基本情节;第二步,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同时学习心理描写的手法。《再塑生命的人》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身残志坚”者的成长故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抓住小说的特质:一是“分析文中莎莉文老师和‘我的形象”;二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动物笑谈》是奥地利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笔下的一篇科普小品文,文章语言精练而传神、生动而幽默。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抓住“趣事”和“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去“概括趣事”“品析语言”,进而领悟作家关爱动物的情怀。《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演绎与扩充。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抓住神话这种文本“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分析故事中采用丰富想象的内容。

(三)侧重文本特质的呈现

抓住文本特质开展教学,王荣生教授是这样说的:“研读课文,包括以下内容:(1)这一特定文本,最要紧的是在什么地方?文本的关键点在哪里?或者说这一特定文本的特质何在?(2)理解、感受、欣赏这一特定文本的关键点有哪些?或者说如果发现文本的关键点,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才能获得与课文相一致的理解感受?”仔细揣摩王教授说的两方面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文本都有它的特质,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找到它,并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去理解分析,从而形成新的阅读体验。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七篇自读课文的文本特质及可采用的阅读方法如表1所示。

三、“自读课”的学习活动设计

“自读课”的教学,要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才好。学习活动要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能让学生真正在课堂里动起来,能激发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够读出妙处来,哪些地方欣赏不了、感受不到,这些都是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考虑的。

(一)凸显学习中的阅读经验

“自读课”中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对所学文本有深入阅读的体验。体验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积累,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丰富阅读经验。以下以《雨的四季》为例谈谈应如何唤醒和增长学生的阅读经验。

《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在細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对一年四季的雨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任选一个季节的描写内容,说说雨的特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习活动二: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季节的雨,请作简要阐述。(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促进对文字感性认识,在体验中融入丰富的想象、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活动三: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把雨写得如此富有“性情”。(让学生学习写法,巩固之前的阅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的经验)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阅读经验呈螺旋式上升,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累积。

(二)凸显学习中的能力素养

“部编教材”凸显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能力和道德素养,在自读课中,教师能明确能力素养要求,教学目标就会更加清晰。以下以《雨的四季》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凸显能力素养。

《雨的四季》一文,《教师教学用书》列出了三个有关能力素养提升的要求:一是掌握朗读中情感的表达技巧,二是提升对散文语言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三是发展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围绕以上三个素养提升要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请任选描写雨的某一个片段进行配乐朗读,并简要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学习活动二:你从刚才同学的朗读中读出了“雨”怎样的美?美在何处?

学习活动三: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简要概括作者笔下雨的性情。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能力素养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故事;二是体会文章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三是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结合这三方面的要求,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

学习活动一:文章是围绕什么事件来描写的?主要写了哪两个部分内容?

学习活动二:结合故事情节,分别从“我”“杰利”“父亲”的角度有条理地叙述故事。

学习活动三:文中哪些描写内容可以告诉读者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结合内容说说作者这样设计处理的意图所在。

(三)凸现学习中的过程方法

学生学的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自读课”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去学习的方法,以下以《散文诗两首》《再塑生命的人》和《窃读记》为例,谈谈学习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学习《散文诗两首》,学生就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开展活动,如:

请结合《金色花》与《荷叶·母亲》两篇文章的内容,开展对比阅读,完成下表(表2)。

《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可以采用“情境体验”的方法来设计活动,如: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请试着闭上眼睛,捂上耳朵,体会一下海伦·凯勒在受教育前后的心理感受。

这一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揣摩人物心理。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结合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窃读记》的教学,同样可以采用“情景体验”法来设计学习活动,如:

假设你是作者林海音,你能够体会到这种窃读的心情吗?

这一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总而言之,在“自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在交流中分享阅读成果。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话语权,让“自读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并从中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幸事。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部编教材“感悟人生”内容主题单元有效教学的策略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