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2018-10-30马玲
摘 要:当下,社会的教育方式逐漸改变,其中小学教育的改变最为突出,故优化小学的班级管理,是在管理工作进行中环节使用最佳的管理方式,通过管理影响学生,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与学习习惯。基于此,班主任会在管理进行中明确班内的制度,及时与学生沟通。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一、 引言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细化,为班级活动进行的基本载体,而在班级中,班主任是所有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它会是所有学生的示范。通过管理,可帮助学生塑造好的品格,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所以,有效管理是根据班级的基本情况,优化各方面的管理,并实现创新。
二、 小学班级管理
班主任既是授课教师,同时也是班级的管理者,负责日常管理。具体工作中:要求培养出优秀的小帮手,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前者,教师每天负责多个班级的教学,很难长时间在班级内,所以,小帮手的培养,是让其在管理中找到有潜力的学生,让其按照班级内的管理规范管理,发挥自身的作用,增强责任感,后者,班主任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引导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做出行为后会自觉规范。
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情况是,受原有的教育观念影响,管理内容未贴近实际情况,学生在管理中可能形成消极影响。同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没有公平对待学生,并未体现出民主、公平。
三、 小学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方式
(一) 明确规章制度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进行,是把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孩子作为对象,这些孩子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明确班级内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用制度约束学生,如果做出为违反规定的行为,必须接受惩罚。每所小学都有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对此,教师会跟学生能力的高低,以及工作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与内容,并确保这些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实现“量体裁衣”,而内容中的处罚,不要过于严肃,而是用带有趣味性的方式让其加深印象。
班规的制定除有约束作用以外,也会要求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其在未来发展中有好的成长。
(二) 调动班级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相比,其需负责两份工作,工作内容复杂,而在管理中为优化班集体的建设,需要在班级管理中突出班干部的作用,让其履行自己的工作,共同优化班集体的管理。所以,让班级干部投入到工作中,是肯定班级干部的工作,与班级干部及时沟通,指导其具体工作的进行,同时,班干部也可以根据班级现有的工作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供班主任参考。班会上,由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决策,并在决策工作进行中积极听取各方的意见,确保最后内容的科学。
班干部向教师汇报工作时,班主任需给出客观评价,让其了解自己在工作中有哪些优势与不足,避免其内心产生抵触心理,增强工作的自信心。
(三)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任意一项管理都有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诱发突发事件,待突发事件发生后,怎样才能恰当的处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智慧。即处理事件中,班主任必须保持冷静,公平对待事件的当事人,果断处理,从现有的事件中,体现出处理的智慧。由此,要求班主任用平常心对待事件,处理中始终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个人内心的偏袒,决定事件责任的归属,要求必须做到所有结果的公平公正,借助事件,实现学生的成长,让其从中积累经验,提升个人的思想认知。
(四) 班级管理中及时沟通
沟通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是通过沟通尊重对方,其班主任也会在沟通中鼓励学生。沟通的使用是把尊重作为前提,每位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个人想法的差异,所以,管理工作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思维,用友善的态度和他沟通,了解到学生真正的想法后,给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尊重,以此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同时,若想保证班级管理的质量,要求必须营造好的氛围,这个范围内会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用情感与学生沟通,给予鼓励,所以,班级的有效管理,需要有效沟通配合,沟通过程中鼓励学生,让孩子从教师那得到肯定,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为实现有效沟通,会在沟通进行中使用技巧。其一,在恰当的时间点施加教师的权威,科学处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做到宽容,在工作中学会自我批评,而如果学生犯错,教师也要进行换位思考,倾听学生的想法,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五) 深入调查,关心学生
小学班级管理进行中,教师要做的一点是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深入学生的生活。很多小学生的家庭中,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父母、长辈溺爱,导致学生的自理能力不足。这一方式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用恰当的方式引导,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如,组织班级的大扫除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让其尝试参与工作,并随着工作的进行,参与到扫除中,从而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为正确引导学生,其也要用自己的行为改变学生的看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好的教师,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被教育者,改变学生,对此,教师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素养,纠正不正确的行为举止,并用教师权威适当辅助,以此为学生带来正面影响。同时,班级管理中也可以引入奖励机制,只要学生满足设定的标准,即可得到奖励,当学生达到标准,教师履行承诺给予奖励后,双方会建立基本的信任,在学生内心形成了教师特有的威信。即通过调查,可让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最佳的管理方式,同时,奖励机制的建立,也会用信任拉近两者的距离,消除学生对管理的抵触心理。
四、 结语
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是班级管理进行中明确规章制度,并基于现有的制度,确定管理的基本思路,通过与班干部的配合、民主管理、相互沟通等方式,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参考文献:
[1]韦健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8(31):186.
[2]池景春.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艺术及沟通方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97):186.
作者简介:
马玲,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范家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