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2018-10-30葛丽丽

考试周刊 2018年8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食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引进优质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就来自于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群的学生。本文从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分析了食品专业群实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及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制约性,阐述了在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现代学徒制

一、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包括的专业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检测专业等。这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使学生在就业时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走访,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这类专业的授课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在教室进行理论学习,老师的授课内容几年几乎都一成不变,去实验室做的实验也都是极其简单,实验设备和仪器陈旧、实验方法落后。通过对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到企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对于高精的食品检测仪器不会使用,一般的食品及农产品检测项目不会检测,在学校学的知识到企业之后用处不大,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这就给学生及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究其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企业对食品专业类人才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是我们培养出的食品专业群类的学生只掌握了几种简单的食品及农产品检测技能,在应用上还不熟练,对于高精端的仪器在学校的时候大多数是以参观的形式进行学习的,真正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不重视实践环节,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不能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求高职院校对食品专业群的教学进行改革,效仿西方国家推行的学徒制改革,在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改革。

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对于食品专业群的学生正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二、 食品专业群实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的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交替进行,学生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进行技能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授予毕业证书和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针对食品专业群,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一) 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单从学校和企业层面来说,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有助于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在招聘市场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許多食品企业存在着“用工荒”的问题,企业招聘时无人问津,或者招不到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食品专业群学生就业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对用工企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

因此,学校应从食品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食品专业群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选择与一些优质、且有意向和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的安排,让学生们“旺工淡学”,先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然后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企业也要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平时在校内的设计教学活动中,企业也定期派资深专家到课堂进行实践授课。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没有实践操作场所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到企业一线的工作环境,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设计人才培养任务,在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企业逐渐了解、认可校企合作的企业,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企业,从心底里认可这个企业,学生不用担心毕业就失业的问题,企业也不用担心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了。

(二)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许多教师都拥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讲得很生动,但实践的水平很差,通常就是纸上谈兵。很多食品专业群的老师都没有在企业实践过,大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就来高校工作了,空有理论,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企业的锻炼,在课上也就不能按现代食品企业的用人要求来授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与企业的脱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普遍反映不会操作,还必须经过企业的培训才能勉强上岗,上岗后对于自己的工作感到很难胜任,甚至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从而很沮丧。其实这些都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在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真正地教给学生生存的技能,使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之间脱节了。为了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就要求教师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有双重技能,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能力,不仅要有理论知识多后盾,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就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而现代学徒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资质。实践证明,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将现代新的理论、技能、工艺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先进的技术,做到与时俱进,使自己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是他们比较薄弱的环节,而动手能力上相对强一些,也愿意动手去操作。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深入到企业,带着问题去实践,不仅有助于理论能力的提升,也锻炼了动手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早接触到社会,有助于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下,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还时刻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学生的眼界,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益处。

三、 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制约性

(一) 校企合作是否能使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真正地得到实惠

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是校企合作。企业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必然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学生被“培养”出来后,是否能留在企业工作,这是企业要担心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在校企合作中时有发生。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帮助学生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是高职院校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给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这些都需要我们高校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逐渐渗透,并帮助学生们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经费问题

对于食品专业群的学生来说,食品检测所需要的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和试剂都是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是承担不了的。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来共同解决,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真正能达到共赢。除此之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实训设备的购置能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 制度制约

就业准入制度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目前高职教育基本解决了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问题,但就业准入机制还是没有解决。我国的食品行业几乎是没门槛的,对学历的要求不高,一些操作工种更不需要职业资格证,导致新型学徒制缺乏制度的驱动和保障,因此,高层面的规章制度还需尽快完善起来,确保新型学徒制的制度支撑。

现代学徒制的实行虽然有一定的制约,但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提高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怎样使现代学徒制和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更好的结合,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

参考文献:

[1]胡锦秀.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2]杨小燕.新型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09).

[3]江秀珍,严雄飞.浅谈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实行新型学徒制的必要性[J].职业,2016(02).

作者简介:

葛丽丽,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粮食与食品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