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班级日志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2018-10-30程青曼张鸿来刘璐张向锋刘丽王林

考试周刊 2018年85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医学生

程青曼 张鸿来 刘璐 张向锋 刘丽 王林

摘 要:班级日志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补充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拟对南京医科大学班级日志管理工作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班级日志管理模式思路,并对该管理模式的内容和运行方式进行阐述,为拓宽医学院校育人途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班级日志;管理模式

一、 引言

班级日志是由一个班级全体同学执笔,逐日记录社会、学校、学院、班级、个人的动态,通过传阅评阅日志达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的目的。班级日志早期实践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班主任通过阅读学生记录的班级考勤、上课值日等情况了解班级动态,辅助班级管理。近年来班级日志逐步应用到高校管理中,通过搭建师生之间、朋辈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的目标。

二、 管理工作经验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实施班级日志管理已有8年之久,班级日志管理集中在低年级医学生群体。借助班级日志平台,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医学生思想动态,辅助学生管理。学生通过记录、传阅、评阅日志,扩大了朋辈间的沟通交流。班级日志以其操作性强、参与度高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本校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予以归纳如下:

(一) 明确管理群体

班级日志为高校管理提供了新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低年级医学生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主,未涉及校外见习实习课程,集中学习时间长,保证班级日志轮流记录及时提交的可行性;

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处于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广泛实施班级日志管理,对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有重要意义;低年级医学生辅导员迫切需要一个有效平台,利用最短的时间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将低年级医学生作为管理群体迎合了实际需求。

(二) 重视实施过程

班级日志的操作性强得益于一套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班级日志本以班级为单位,开学初进行集中发放。班级成员按照学号顺序,不分男女,依次传递,一人一天轮流记录。轮到的学生留下个人信息,记录相关内容。

班级日志每周五由班级负责人提交至辅导员,辅导员评阅后于次周周一返还,学生继续按照学号顺序进行记录。记录与评阅不间断。

(三) 提倡个体化引导

班级日志在帮助辅导员高效快捷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辅导员每周评阅日志,是在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

学生在日志中的叙事、情感、评论、建议都将成为辅导员的关注点,辅导员以师长的身份聆听学生心声,发现学生面对的困难,及时答疑解惑;发现学生的建言献策,予以评论与支持;学生的烦恼,有效疏导;学生的荣誉,积极鼓励。在评阅日志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成长。

(四) 鼓励情感共鸣

班级日志的传阅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学生间的了解与交流。学生记录班级日志,是主动思考的过程。学生在特定阶段有着普遍的经历与相同的心声,将个人的情感、态度、观点、评论在日志中分享,易引发朋辈间的情感共鸣。

鼓励学生传阅与互评日志,通过同龄人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的热情,实现共同进步与成长的目标。

三、 管理模式思路探讨

从本校班级日志管理现状看,实现了低年级群体的全员参与,大部分学生在记录日志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并认可辅导员评语与朋辈评语对自身的启发意义。但仍然有学生疲于流水账式记录,内容不深刻,这可能与班级日志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有关。为保证班级日志管理育人的质量,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 制定一套日志记录准则

笔者对实施班级日志管理的班级进行过个别访谈,学生熟悉班级日志的流程,但对该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深刻,甚至有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记录哪些内容,往往是记录前看看前几篇日志,再依葫芦画瓢完成自己的内容。为保证日志内容质量,制定日志记录准则是有效途径之一。

班级日志的意义、记录流程、评阅流程、内容范围均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其中班级日志内容是核心,可进行重点强调:引导学生记录日常考勤、个人动态、学校动态、建议意见、观点看法、读书笔记、学习经验,也可延展记录时事述评、科研心得、心理活动、社团日志,通过学生个人态度情感价值观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拉近师生乃至朋辈间的距离。日志记录准则附在每本日志首页,方便为学生提供记录思路。

(二) 注重前期管理宣传

班级日志的管理对象是低年级医学生,因此需在入学之初广泛宣传:入学教育引入对班级日志的介绍;辅导员召开年级大会重点动员;班团会议中学生干部进行二次动员;在学生网络公众平台例如微信、微博、QQ群上传优秀班级日志供新生阅讀,通过多方宣传,确保全体成员知晓该项管理制度,并能够熟悉日志记录规范。

(三) 评语的价值观引领

辅导员每周对班级日志进行集中评阅,这是辅导员借助班级日志辅助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辅导员的文字、态度将直接作用于学生。为更好地回应学生日志,辅导员应以积极乐观、富有正能量的评语评阅日志,在评语中渗透乐观、坚强、正直的信念,以语言的魅力引领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

(四) 搭建后期交流平台

学生借助班级日志载体,通过文字展示自我个性,增进互动交流,本身也是班级文化的表现形式。定期将有特色的班级日志筛选出来,在整个年级分享阅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人和生活,学生自由点评,激发思维的火花与观点的碰撞,引发情感共鸣。

分享交流日志也是进行班级文化的传播,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年级QQ群、网站推送优秀日志,年级大会与班团会议点评优秀日志,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吸引学生分享、思考、交流观点,使班级日志不再是流于形式的记录,而是在不断地分享交流中实现了内容的延伸,升格为班级文化。

(五) 共性、个性问题重视与反馈

班级日志管理的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需求能否及时满足。只有学生的心声得到回应,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班级日志管理过程中。

班级日志反应的共性问题,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引起重视,能够自行解决的,通过日志评语、班团会议、年级大会进行反馈,无法解决的,也要联系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处理,并把处理过程告知学生。

班级日志中的个性问题,辅导员可通过评语、谈心谈话与个别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与关爱,同时辅导员也进一步发挥其良师益友的作用。

四、 结语

总之,医学院校班级日志管理模式应立足立于学生发展实际情况,变革传统思维定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努力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医学院校管理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蓉.以班级日志为载体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2016(6):203-204.

[2]易洁.改革班级教学日志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5(3):101-102.

作者简介:

程青曼,张鸿来,刘璐,张向锋,刘丽,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

王林,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医学生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