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初探

2018-10-30高韵林

考试周刊 2018年85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能力初中教学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鉴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音乐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让学生能够具备最起码的艺术情怀。

关键词:音乐鉴赏;初中教学;审美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往的经典可能早已不是经典了,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象征和特点。音乐最为流动的艺术,是人们精神食粮,每个时代都不能缺少他,即使都各有灵魂,各有特征,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去欣赏他们。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现有问题较易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按学生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则显得尤为关键,备受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高度关注。

一、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与学生的审美差异

音乐鉴赏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强化对艺术的理解。然而目前,由于教师与学生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所谓代沟问题突出,使得其审美差异较大。此外,大部分教师仅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学生发展情况与审美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沟通不多,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体系薄弱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所掌握的乐理基础知识也相对不多,若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沟通,较易造成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影响音乐鉴赏教学效率。目前,大多教师试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音乐鉴赏指导,但其实际成效却相对不佳,与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而忽视了音乐要素具有一定关联,也源于部分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体系较薄弱,种种因素均限制了学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二、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 联系表演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鉴赏不仅注重鉴赏者“听”的能力,对相应的动作或表情也有一定要求。长时间的只听不动,较易使得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通过欣赏具体的乐曲进行适时表演,则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现如今,边听边舞、模拟演奏等都是表演教学的常用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相较传统听讲方式更具实际效益。

例如,常见的《采茶舞曲》《天鹅湖》《西班牙斗牛舞》等作品,广泛应用于音乐鉴赏课程。按不同风格的乐曲划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舞蹈动作要领,边听舞蹈边用音乐表达的形式表现乐曲内涵,感受音乐带来的旋律美、节奏美,从而升华自身的审美观。此外,教师课后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明确双方对音乐审美的理解,便于培养师生间教学与学习默契,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红色娘子军》《赶圩归来阿哩哩》等作品,按模拟演奏的方法,安排演奏位置、表演乐器,选择不同的学生来完成指挥或表演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好动心理。若无表演乐器或场所条件,可进行无实物演奏活动,在每位学生身上贴上乐曲名称,使其转变为所演奏乐曲中的角色,从中营造浓厚的音乐表演氛围,由此强化学生对不同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 利用想象教学,强化学习效率

想象教学法具有培养学生跳跃性思维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创造性地进行音乐鉴赏。想象即是创造,同样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音乐旋律的不同展开丰富想象,使其在音乐的海洋中收获更多知识。常见的想象教学包括了整体感受法、进入角色法、自由想象法、听画结合法等方法,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与教学方法则是其至关重要的任务,从而有助于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目标。

例如,选择符合初中生实际的描绘性音乐作品,常见的有《百鸟朝凤》,利用整体感受法,明确音乐的高低、节奏、强弱等要素,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作品描述的场景中,用心体会音乐各段间的关系、总体布局,感受作品的朦胧美,从而收获欢快、轻松的直观体验。此外,描绘性音乐本质同样强调情景交融,常见的有《牧歌》《天鹅》等,利用进入角色法,引导学生调整气息,通过想象扮演其中的相关角色,尽可能统一自己与作品的思想情感,在脑海中重现作者要表达的人或物,使得自我与作品的互相融合。

又如,以情节性的音乐作品为主,常见的有《动物狂欢节》《扬鞭催马运粮忙》等,利用自由想象法,以无形的想象来探索有形式的音乐,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想,从中感受作品表達出作者的愉悦心情。或者,在抒情性的音乐作品鉴赏过程中,常见的有《蝴蝶夫人》,利用听画结合法,感受作者经自己心情创作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绘制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画面,使得音乐与主观想象的画面融为一体,有助于更加直观地体会作品的实际要点。

综合看,想象教学强调学生进行自由想象,从想象中提高自我音乐鉴赏能力,由此掌握必要的乐理基础知识,从而强化自身审美体验。此外,日常教学中,想象教学也可应用于课后活动中,利用2-5分钟的课后休息时间,播放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想象音乐作品的创造背景与主人公当时的心情,随后在课堂中进行提问,由此带入与流行音乐相关的鉴赏作品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习效率。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与审美的主观感受,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适不同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等要素而定,便于强化学生音乐鉴赏水平。音乐鉴赏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明确自身与学生的审美差异、学生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等要素,通过表演教学与想象教学等诸多实践方法,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得现有的教学方法更加适用于学生实际情况,由此强化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果淑侠.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146-147.

[2]陶仕明.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6):173.

[3]李慧.浅析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328.

作者简介:

高韵林,中学一级教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七十八中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审美能力初中教学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