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时代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2018-10-30于洋
摘 要:作为热衷于接触新鲜事物的一类群体,网媒时代恰恰给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最能展现自我的平台,思政工作者如何运用新媒体展开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济南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探究网媒时代下在构建互动平台、搭建师生关系、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致力于为广大思政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网媒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一、 引言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在校生共777人,其中本科生739人,研究生38人,女生占比66%。据调查,学生中使用网媒产品的时间占手机上网时间的78%以上。学生当中微信、QQ、微博、抖音等网媒平台使用最为广泛,这群有艺术专长的使用者也迅速成为推进者和创造者。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出积极转变,充分迎合网媒潮流下的大学生群体,以济南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做以下探索。
二、 艺术类大学生在网媒时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 网媒时代造成大学生的价值观混乱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17级入学的200名新生中,有16名是00后,在这群成长在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宽松舒适的学生身上,内心简单,抵抗诱惑的能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弱、自律意识不强是他们显著的特征。而网媒时代,给虚假、色情、暴力信息提供了肆意渠道,大学生极易在蜂拥而至的信息面前喪失辨别能力,造成情感判断失误和价值观取向滑坡。
(二) 网媒时代使得高校思政教工作者地位缺失
音乐学院有4名专职辅导员和2名兼职辅导员,符合1∶200的思政教育要求配比,在如此合理的情况下,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依然对该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产生极大的冲击,大学生开始过度“迷信”微信公众号、大V言论等发布的言论,即使是从事思政工作多年有着深厚专业背景的团委书记也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三) 网媒时代下的思政工作摒弃传统思政教工作的方式方法
目前,由于科技大发展,迷惑大学生精力的事情不在少数,高校思政工作如果还是一味采用说教形式,且着重专业和政策的学习,忽略风靡于大学生中的网媒产品,恰巧艺术类大学生反感单一的灌输式方式,对网络上迎合其趣味和欣赏水平的人和物更感兴趣。与此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显现出时效性、全面性、灵活性差的弊端,成为思政教工作提高效度和力度的阻碍。
三、 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 正确认识并引导网媒时代给艺术类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网媒时代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比如和同龄人之间的顺畅交流、跨时空领域的信息获取、低门槛自由平等的情感表达等,思政工作者需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媒体平台的同时,了解微信、微博等不同通信平台的特征特点,发挥平台优势,探寻新的教育工作理念与方式。通过与学生的即时交谈,第一时间掌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辅导工作,通过在公众平台上发布思政教育信息,可以同一时间对更多的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
(二) 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往往使教师和学生陷入尴尬境地,师生之间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网媒时代的到来,正好给这群善于表达、喜爱表达的艺术类大学生平等互动的机会,极其符合他们的心理认知,为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网媒时代的优势,实时关注学生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消息、图片等,通过给学生评论、点赞等方式,传达一种和谐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并且在方方面面体会教师言行的感染与熏陶。
(三) 完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制度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自2011年建院至今,学生管理制度已经建立有8个年头,期间修订过两次,均涉及互联网时代学生、教师及平台的管理,学院计划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网媒产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增设专人负责学生的网络监控与引导,及时有效地降低网络上的偏激言论和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从而进行合理的疏通与引导。
(四) 搭建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平台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现有1个官方网站,2个微信公众号和3个辅导员微博,同时,29个班级群,3个学生组织群,经常利用微信公众号发起艺术类学生比较喜爱的时尚热点话题,通过辅导员微博传递信息动态。对一些让学生比较疑惑,甚至给予学生错误引导的观点,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其次,组织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艺术气息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学生组织在整学年约开展20项学生活动,2个学生社团紧抓时间节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增进师生之间的体验与交流,逐步消除网媒时代中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逐渐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四、 结束语
对于充分挖掘网媒时代各个产品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最大影响,以上的探索还远远不够。思政工作者在充分掌握网媒产品的同时,把握网媒时代特征,迎合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增进师生交流形式及内容,利用平台广泛深入宣传,努力让网媒时代的创新产品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为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明,裴培.“微时代”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94-96.
[2]李丽,农康,辛恺.微时代下“90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现状及思想教育应对策略—以G大学“90”后艺术生为例[J].中国市场,2015(19):237-238.
[3]宋庆彬.“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路径优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1):62-65.
[4]蔡莉.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17):151-152.
[5]赵宁,付玉洁.“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2):118-119.
作者简介:
于洋,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