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计划”下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构建
2018-10-30陈肖
摘 要:互动课堂,简言之,就是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实践突出的课堂。互动课堂的构建,落实“学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的需要。目前,互动课堂的构建,学生并没有真正互动的状态,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文章基于“学讲计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论述构建互动课堂的几个主要策略,以及实施的途径,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讲计划”;互动课堂;主要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数学兴趣,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讲计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在教师的有效的导学下的自主先学、合作学习,在课前、课堂上先“学进去”,再和学生一起讲出来,这个过程的完成,是在互动的基础上的学习和探究,从这个层面上,互動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基础,但是互动,需要对纪律的控制,才能发挥互动的作用,互动才会不远离初衷。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述学讲模式下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模式的构建的几点体会。
一、 课前互动,互动中“学进去”
素质教育,不代表课后没有作业和任务,而是作业的形式从复习巩固、题海战术,转变为自主预习上。预习的作业形式也多样,如让学生观看微视频,或者观看网络教学视频,也可以发给学生自己制作的微课,通过视频的观看,初步感知课堂上要新学的知识,初步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四年级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时,让学生打开链接“名师精讲课程”中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之笔算》,执教老师从60÷20、240÷3等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口算除法”法,给出93÷30、90÷31、90÷28、422÷60等计算题,引导学生“除法的估算”,再引导学生“竖式计算”,口算、估算为竖式计算打下基础,也埋下伏笔。并且,为视频中执教老师给出一定的思考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观看视频预习,较之于看教材、做练习的预习,增强直观性、并且执教老师讲解细致,方法到位,利于学生整体掌握,促进学生有效“学进去”,也利于学生课堂上“讲出来”。
教师的精心设计的预习学案,也是学生课前的“先学”和“互动”的依据,在预习学案的设计时,教师应注重学习目标的明确,如《升和毫升》的预习学案上,首先教师在学案的考试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升和毫升两个单位,并掌握二者的换算单位,然后,再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思考问题,构建知识。通过预习,初步感知数学知识,把握重点和难点,了解疑点、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前可以先讨论,也可以课堂上提问并交流。
此外,课前的互动,还可以通过活动而彰显出来。如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通过玩七巧板的方法,感受平行四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接而成,因此,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学习,1/2的含义,通过折纸、玩七巧板等活动,活动为依托的自主先学,更给学生互动合作、自主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 启发探究,促使学生思维互动
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事无巨细”地讲解,学生点头“附和”,课堂上没有波澜,没有问题,甚至没有意外,谈不上生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也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力。为此,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发生撞击,让学生思维中互动。
例如例题的讲解,改变教师一人讲、众人听的单一模式,给学生留出自主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合作探讨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促使学生合作互动、思维互动。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教师给出25×41的例题,通过这个例题,教师让学生掌握分配律在简便运算中的运用,这时,给出例题后,教师会从分配律的形式和运用而讲解,用拆分法,将41拆分为40+1,再运用分配律,于是运算过程也呈现给学生:25×41=25×(40+1)=25×40+1×25=1000+25=1025。这样的给予式的教学,学生听得看起来头头是道,其实,心中有疑问,为什么要拆分为40和1,而不是30+11、39+2等,而如果这个例题的解决的时间和探讨解决的思路的权力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到拆分的方法和这样拆分的目的,才不会辜负这个例题的用意,也不会造成课堂安静的尴尬。
启发探究,以教师提出学习内容为主要形式,设计问题,让学生探讨,让学生互动探讨,自主构建知识。
三、 快乐互动,融洽愉悦氛围
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数学知识又枯燥,如果没有适时的快乐互动,很容易“神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降低、思维不活跃、气氛沉闷时巧妙运用多媒体等,转换教学的方式,融洽愉悦氛围。如《圆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说:你想知道圆周率3.14是怎样得来的吗?然后,打开多媒体,学生的注意力从黑板转移到多媒体,既实现方式的过渡,也激发学生对圆周率的探究的兴趣。
当学生对问题感到有难度,学习比较吃力时,不妨停下来,先注意引导,或者通过“温故”的形式,把学生重新引导到问题的思考中。或者融入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促其互动。如低年级的简单的加减计算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注意力比较短暂,也容易感到疲惫,此时的游戏是最好的调节剂,如开展看谁算得快的比一比游戏,给出一些计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出的多、算得准。也可以融入“一角五角”的游戏,让学生先明确一个女生是一角,一个男生是5角,然后教师随便报出一个数,如“一元三”,让学生自动抱成一团,抱成一团后,再算算人数所代表的和是不是一元三,不是的话,就被淘汰,游戏继续。游戏是促使学生互动,提高课堂互动的主要途径,是“学讲”课堂的背景下,活跃课堂的有效途径。
“学讲”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导学作用,在教师的有效的引导下,不论是课前的先学、课堂上的探讨、问题的讨论,都应从兴趣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等着手。只有这样,学生为中心、教学创新、课堂模式转变,学生才能真正互动,课堂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沈文旭.有效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J].考试周刊,2018(22).
[2]徐希林.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17(22).
作者简介:
陈肖,江苏省新沂市,新沂市墨河街道办琅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