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研究

2018-10-29胡婧

创新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

胡婧

摘 要:“生物剽窃”是知识产权有关生物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保护问题下的子课题之一,是近年来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话题。以遗传资源领域的“生物剽窃”行为为视点,分析、整理、研究,共汇编了涉及农业、医药、化妆品以及其他多个领域的“生物剽窃”案例,并按遗传资源对象、利用机构、资源用途、资源原产地和惠益分享5个方面进行汇编。通过对“生物剽窃”行为的案例分析,提出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关键词:遗传资源;生物剽窃;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战略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5-52-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5.014

Abstrac:: "Bio-piracy" is one of the sub topic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ated to biological genetic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is the key topic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bio-piracy" behavior in the field of genetic resources, the article analyzed, collected and studied the "bio-piracy" cases involving agriculture, medicine, cosmetics and other fields, and carried out 5 aspects of genetic resources objectives, utilization institutions, resource usage, resource origin and benefit sharing for compilation. By analyzing the case analysis of "bio-piracy", a strategy of establishing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nagement was proposed.

Key words: Genetic resources; bio-piracy; case analys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ategy

1 資料来源与分析

最早有关记录“生物勘探”这一行为的是在3 000多年以前,当时的埃及统治者将占领地的物种作为战利品带回埃及,之后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并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所谓“生物勘探”主要指为了科学研究或者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产品的开发,采集、筛选植物或者其他生物原材料,利用相关传统知识并通过实验分离出有用基因的行为。实际上,合法、有序地开展“生物勘探”对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科技进步,尤其是对于农业化工、医药开发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巨大的价值之下,加之发达国家拥有这些资源的有限性,诱使他们肆意掠夺、收集资源,进行实验、检测和分析,发现能够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标记”,据此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其“发明创造”,进而凭借知识产权固有的垄断性获取暴利,而对于资源提供国或其他国家,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而且还有可能稍有不慎就会侵犯他人专利权,甚至受到国际贸易制裁。这些发明创造往往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实质性的创造内容,多是简单复制或繁殖而来,实质上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和剽窃行为,于是,便出现了“生物剽窃”一词。此后,印度著名的学者Vandana Shiva在他的一本专著中对“生物剽窃”行为从多角度加以论述,从而使“生物剽窃”这一概念正式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

关于“生物剽窃”行为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在马达加斯加有一种稀有的紫长春花植物,因其具有独特的遗传性状,多年来当地居民用其治疗疾病,效果很明显。后来,美国的礼来制药公司(Eli Lilly)发现这一具有特殊而神奇功效的植物,从该植物中提取长春花碱和豌豆碱制造成药品,其后成功在美国申请专利,其功能主要用来治疗某些癌症等疾病,之后利用专利保护仅在1993年销售额就高达1.6亿美元。然而,提供这种遗传资源的植物原产国马达加斯加却没有因为礼来制药公司的这项专利在其中获取任何利益。

此外,更为警醒的案例是印度香米案。多年前,印度香米的遗传资源也同样被美国某公司通过类似的手段成功复制研发,之后获得专利,其结果是美国该公司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直接给印度造成每年近3亿的经济损失。

为了能更鲜活地呈现“生物剽窃”行为的特征与本质,文章搜集了近30年的相关国际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包括国际遗传资源保护行动联盟(GRAIN)、非政府组织国际乡村发展基金会、非洲生物安全研究中心(African Centrefor Biosafety)、第三世界网络(Third World Network,TWN)等关于“生物剽窃”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和评论等资料,通过分析、整理、研究,共汇编了涉及农业、医药、化妆品以及其他多个领域的“生物剽窃”案例,并从5个方面进行汇编(见表1至表3)。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正遭受“生物剽窃”掠夺,蒙受着巨大的损失,从表1至表3中可以看出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利用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动植物遗传资源获得专利,而后开发医药、农业、化妆品及其他工业产品,收益颇丰,但却很少与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地惠益分享,有些虽然签订了惠益分享协议,要么缺乏实质性内容,要么利益分享微乎其微。这些案例敲响了各国防治和管理“生物剽窃”行为的警钟,各国开始重视生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抵制“生物剽窃”行为。

2 结果分析

2.1 “剽窃”而非“创新”

如前所述,合法、有序地开展“生物勘探”对于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对于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开发与转化、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功不可没。但是,“生物剽窃”明显区别于“生物勘探”,发达国家主张的生物资源及其包含的遗传资源是人类公有的,各国不应宣称对其生物资源的主权。很明显,这只是他们为了掠夺别国资源的一种借口和狡辩,因为他们绝不会同意其他国家在自己的国家领域之内也如此肆意地“掠夺”和“剽窃”遗传资源。遗传资源“剽窃”者未经许可到资源原产国调查和搜集动植物材料,然后通过试验分离出有用的基因“标记”,再据此进行繁殖,提出所谓的发明创造,进而申请专利保护,其实质只是简单的“复制”,即使遗传资源经过简单改动也根本不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标准和条件,据此,“生物剽窃”行为本质上就是“剽窃”而非“创新”,不仅不能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因其劣根性而应受到制止。

2.2 侵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生物剽窃”,利用所谓的“知识”获得了现行知识产权授予的垄断性权利,抢占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发达国家的制药产业每年可从中获利约几百亿美元。而作为生物资源原产国,既没有在身份上获得明确的承认,也没能与发达国家分取任何利润,反而原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却不断被发达国家企业所挤占,被迫无法出口,甚至在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就已经侵犯了他人的“专利”,因而遭到国际贸易制裁。

2.3 转基因物种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2014年初,著名央视名嘴崔永元赴美调查转基因,一时掀起了公众对转基因的关注。转基因作物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抗虫害等方面确实功效显著,种植者和生产者选择新物种放弃旧的生产方式无疑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体现。但问题在于发达国家研究机构或者私人企业通过“生物剽窃”获得的这种“新产品”很多并不具备专利授权实质条件中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标准,但却可以独享这种垄断所带来的收益,而生物资源原产国的种植者则因培育代价较高,收获颇少,也就缺乏了保护这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动力,不得不放弃原有作物的种植,周而复始,最终会导致某一生物遗传资源的灭绝。从整个的生态环境来考虑,每个物种可能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生态平衡。一个物种的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某一物种的消失还可能导致科学研究所依赖的原始资源的消失,进而影响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3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对于防止“生物剽窃”行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于国内企业对本国生物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实施的主体。企业应充分利用本国遗传资源,实现技术创新,并有效地投入市场运用,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创新技术。具体而言,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

企业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才能获得强劲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屡受侵犯,成为他国“剽窃”或“掠夺”的主要对象,究其原因与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强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以生物制药技术为例,在国外,一项专利药品因为有专利的保护,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例如,日本利用汉方“六神丸”的组方开发了“救心丸”,年销售额则以亿美元计。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创新,大多以仿制药品为主,往往一个产品由多个企业生产,风险大,回报却很少;与国外生物制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大相径庭。

3.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否则,即使拥有再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当面对“剽窃”等侵权行为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其结果不仅影响企业利润,还可能遭遇国际贸易上的制裁,甚至是巨额赔偿。

3.3 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战略

“维权”只是手段,“运营”才是目的。2014年修改的《公司法》,已取消了公司非货币资本出资的比例限制,企业的竞争已转化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企业应缩短将遗传资源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加速遗传资源市场化转换,实现企业自有知识产权价值增值。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建立本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为自己所用,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加强我国对于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将“生物剽窃”行为抵制在国门之外。

4 结语

生物遗传资源争夺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随之产生的“生物剽窃”正如“海盗”一樣,他们在野蛮抢夺他国生物资源、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给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国造成生物资源匮乏、减少,甚至是灭绝。漫长的历史证明,“生物剽窃”者不可能自己停止掠夺,如不能有效地遏制这一行为,最终只能使生物遗传资源的原产国的合法权益受到更严重的损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遗传资源“生物剽窃”行为的分析,引发国家和社会对防止生物遗传资源“生物剽窃”行为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薛达元.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 GEORGE J,VAN STADEN J.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ants and Phyto-Medicinals-Past History,Present Scenario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South Africa[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2000(8) :433.

[3] Captain Hook Awards.Bio-piracy Captain Hook Award Nominees[EB/OL].(2017-06-17)[2018-03-02].http: ∥www.captainhookawards.org / nominations.

[4] GRAIN K V.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in Asia-Pacific: Problems of Piracy and Protection[EB / OL].(2017-05-30)[2018-03-02].http: ∥www.grain.org/.

[5] Assisi Foundation,Biothai,CEC,et al.Bio-piracy,TRIPs and the Pa-tenting of Asia's Rice Bowl: A Collective NGO Situationer on IPRs on Rice[EB/OL].(2017-02-17)[2018-03-06].http:∥www.grain.org / article / entries /27-biopiracy-trips-and-the-paten-ting-of-asi-a-s-rice-bowl.

[6] JAY M.Out of Africa: Mysteries of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R].Washington DC,USA:Edmonds Institute,1999.

[7] FEIZAL S.Sri Lanka Biopirates Patent Traditional Wisdom[EB/OL].(2017-05-23)[2018-03-06].http: ∥www.ipsnews.net/.

[8] Rural Advancement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RAFI).Mexican Bean Bio-piracy:US-Mexico Legal Battle Erupts Over Patented “Enola” Bean[EB/OL].(2017-06-17)[2018-03-06].http: ∥www.rafi.org.

[9] EDWARD H.出自巴西:小小花生為美国带来巨额利润[EB /OL].刘质加,译.(2017-05-23)[2018-03-06].http:∥twnchinese.net /?p = 1202.

[10] The Hindu.Opposition to Monsanto Patent on Indian Melons[EB /OL].(2017-05-23)[2018-03-06].http: ∥ www.thehindu.com.

[11] Edward Hammond Institution.Bio-piracy Continues:A Compilation of Some Recent Cases[EB / OL].(2017-05-23)[2018-03-06].http: ∥www.twn.my /.

[12] JAY M.Out of Africa: Mysteries of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R].Washington D C,USA: Edmonds Institute,1999.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案例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利用数据流进行电控故障诊断的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