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昌县形成茶树菇培育热潮

2018-10-29谢娟姚连京抚州市广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李娟抚州市农业局

江西农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茶树菇菇农广昌

文|谢娟 姚连京(抚州市广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李娟(抚州市农业局)

广昌地处武夷山西麓,山多林密、气候湿热,适宜食用菌生长,其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的香菇、秆菇(草菇)曾被选作贡品,声名远播。改革开放以来,广昌食用菌产业再次焕发青春,尤其以茶树菇产业独树一帜,“茶树菇之乡”远近闻名,茶树菇产业已成为广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全县生产食用菌(茶树菇)2.2-2.3亿袋,年产干菇 6900吨左右,产值约 4.8亿元,约占当地种植业总产值的 40%。茶树菇经济效益较高,因其回报率高,近年来培植户数、人员迅速增多,尤其是零星小户随处可见,成为当地农业优势产业,仅次于全县的物流、白莲从业人员。

产业化发展逐渐加快。广昌经过 30 年来的发展,现有一定规模的茶树菇生产经营企业有 13 家和一家民间食用菌研究所,茶树菇生产专业合作社29家。广昌茶树菇产、供、销各有专业队伍。为了延长茶树菇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广昌县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树菇精深加工,建设茶树菇产业园。目前,全县形成了包括精加工脱水菇、盐水菇、菇片、保鲜菇、冲剂和方便食品等产品,年加工产值达 1亿元以上。

科研成效显著,在全国食用菌科研中独树一帜。广昌县以谢远泰为首的科研人员加大了科研攻关力度,致力于茶树菇菌种繁育、原料使用、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茶树菇品种更新换代,已成功选育出茶树菇新品种“茶 3”、“茶 5”,单产增长2.5倍。二是茶树菇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广昌独创的茶树菇“液体注入接种法”取得成功,实现了茶树菇反季节种植,可明显提高菇产量,该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三是茶树菇生产原料生态环保。利用本县农作物下脚料——莲籽壳、莲蓬壳、茶籽壳、东茅杆等再生资源,实现茶树菇生产可持续发展。该项技术的推广运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四是茶树菇生产工艺高效节能。生产上运用高压蒸汽灭菌和蒸汽烘干法,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实现低碳、节能、环保。

茶树菇质量优越、品牌效应凸显。广昌茶树菇以其先进的种植与加工技术,质量特别优越,其味美,柄脆,香浓纯正,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保健食用菌。目前该产品不仅进入广州、福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并销往香港、澳门地区,而且出口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一直以来,广昌注重茶树菇品牌建设,广昌茶树菇先后获得“国际名牌食品”奖、“江西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并获“绿色食品”认证。

针对性建议。加强对茶树菇生产基地的生产指导,指导菇农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完善生产记录,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实现我县茶树菇质量安全有可追溯性;加强对茶树菇生产基地的科学用药技术指导,指导菇农不要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食用菌专用农药,引导菇农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如使用黄板、杀虫灯、性诱剂等其它绿色安全的防治病虫害措施,减少茶树菇中的农药残留;加强对茶树菇生产基地的监测力度,加大范围、加大抽检频次开展监督抽检工作,以更好的掌握我县茶树菇质量安全状况,并对菇农起到警示效果;加大对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的打击力度。

猜你喜欢

茶树菇菇农广昌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茶树菇菜谱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广昌:带着小小核桃 走上“核”变之路
广昌的今昔
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什么水煮什么花
从暴利开始的茶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