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外侧入路Sistrunk术式治疗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11例

2018-10-29魏建初何云生郑建文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舌根舌骨瘘管

魏建初,何云生,郑建文

(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颈部先天性疾病,发病率约7%[1]。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完全,残留的甲状舌管上皮发育所致,常常表现为颈部正中甲状舌骨水平的无痛性肿块,大小不一,容易引发感染,所以临床上约30%的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会发生经久不愈的反复感染或继发性瘘管[2]。一旦确诊甲状舌管囊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常见的手术方案包括单纯囊肿切除术和Sistrunk手术,选择有效的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舌管囊肿并预防其复发值得探讨。本文对11例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进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例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30±5)岁,其中4例为多次手术后复发,7例为术后首次复发,2例初诊时有误诊史,分别误诊为皮样囊肿和会厌囊肿,全部病例既往手术组织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查体舌根部可见囊性肿物,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质软、随吞咽上下移动;喉镜检查可见舌根部囊肿(图1);术前磁共振检查支持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诊断(图2)。其中伴继发性感染和瘘管5例,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明显,疼痛随吞咽加重,挤压瘘管有炎性分泌物溢出。

1.2 治疗方法 对术前并发感染的病例,先行抗生素治疗使感染控制后,择期行手术治疗。采用颈外侧入路Sistrunk手术切除囊肿及部分舌骨(图3)。术前颈部B超行囊肿定位,排除异位甲状腺可能。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仰卧体位,术前留置胃管,肩部垫枕抬高头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于颈前肿块表面作长约6cm的手术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及颈阔肌,逐层分离肌皮瓣、带状肌,切断舌骨上下肌群,暴露并切除部分舌骨体,追踪甲状舌管并逐层分离,于会厌前间隙进入咽腔,直视下完整切除甲状舌管囊肿、瘘管及细小分支,缝合会厌舌面黏膜及舌根,封闭咽腔。冲洗术腔,充分止血,逐层缝合,颈部放置负压引流管,无菌敷料包扎,术后抗感染治疗7天。术后每3个月门诊查体及行颈部B超复查,随访1年。

1.3 结果 本组切除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证实为炎性肉芽组织,符合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管组织诊断(图4)。11例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咽瘘、舌下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以及吞咽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1年内本组无复发病例。

2 讨论

图1 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术前喉镜检查,见舌根部一囊性肿物,其表面光滑。

图2 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术前磁共振检查,颈部正中左侧舌根部可见一边界清楚的囊性占位。2A:术前磁共振水平位图像;2B:术前磁共振冠状位图像。

图3 颈外侧入路Sistrunk手术切除囊肿及部分舌骨。3A:术中暴露囊肿及部分舌骨体;3B:完整切除后的甲状舌管囊肿及部分舌骨体。

图4 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病理提示炎性肉芽组织(HE×100)

甲状舌管囊肿是常见的颈部先天性疾病,是甲状舌管未闭合或退化不全而导致在颈前区中线附近生长为皮下囊性肿块,当继发感染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时会形成无法愈合的瘘管。甲状舌管囊肿起源于残留的甲状舌管,可发生于自颌下至胸骨上切迹之间颈中线的任何部位,最多见于舌骨和甲状腺间颈部正中线或近中线区,可发生于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上下发生较多[3]。手术治疗为本病首选,但多因术前诊断不明确或手术切除范围局限、继发感染控制不当等出现复发[4]。

本病易误诊为皮样囊肿、淋巴结炎和脂肪瘤等。本组11例中2例术前曾误诊为皮样囊肿和会厌囊肿。颈部皮样囊肿与本病胚胎来源不同,皮样囊肿缺少中胚层来源的组织,所以不会随着舌体的运动而发生位置的改变,而甲状舌管囊肿会随舌体运动而移动[5]。甲状舌管囊肿在超声下表现:管状无回声或低回声结构(即甲状舌管回声),并能发现囊肿与管状结构相连或穿过舌骨体到达口底[6-7]。皮样囊肿在超声下表现: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强弱不一的斑片状软组织回声,偶有伴声影的牙齿、骨骼回声[8]。结合上述表现,可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因此超声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此外,颈部超声还可帮助排除异位甲状腺[9-10]。

手术方式选择也对本病预后起关键作用,单纯的囊肿切除虽损伤局限,但甲状舌管囊肿管道走形与舌骨的关系密切,若术中保留舌骨,因甲状舌管囊肿瘘道分支部分保留,术后复发率高达55.6%[11-12]。本组采用改进后的颈外侧入路Sistrunk术式,操作在直视下进行,并切除囊肿、瘘道、分支以及舌骨的中部,可向舌根部追踪至舌根盲孔,柱状切除包括甲状舌管在内的舌骨上肌肉组织,有利于彻底清除瘘管及其小分支,从根源上减少复发可能[13]。有研究指出,Sistrunk术式可将甲状舌管囊肿复发率降至5.3%左右[14]。此外,改良后Sistrunk术式过程相对安全,从颈外侧切开避免浅表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隐蔽。

继发性感染的良好控制也能减少复发可能。反复的感染和瘢痕形成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术中分离困难、组织清除不彻底为复发创造一定的条件。作者总结临床经验发现,改良后的Sistrunk术式切口位于颈外侧,有效减少恢复过程中的切口张力,有助于切口在无张力或小张力条件下的早期愈合,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本文对11例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进行颈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随访1年尚无复发,控制情况良好,表明颈外侧入路Sistrunk手术治疗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疗效肯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复发。

猜你喜欢

舌根舌骨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咽期舌骨运动量化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茶乡小道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反复复发的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