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信念模式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10-24邹金梅王桂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信念入院

邹金梅,王桂兰

(1.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2.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1]。据统计[2],国内约90%哮喘患儿未得到有效控制。为提高哮喘患儿ICS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哮喘,我院附属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于2016年7月引入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哮喘儿童照护者信念,从而提高哮喘儿童ICS治疗依从性和有效控制哮喘,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哮喘儿童103例为研究对象,一病区住院的50例哮喘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5.49±1.47)岁。二病区住院的53例哮喘儿童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5.23±1.27)岁。本研究得到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取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由主管医护人员向患儿及家属宣教哮喘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ICS治疗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吸入方法等。

1.2.2 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第一阶段:患儿入院时对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评估。即采用量表、一对一访谈等形式,对哮喘儿童照护者的健康信念水平和ICS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适宜于个体的干预计划和措施,以及让哮喘儿童照护者认知儿童哮喘的易感性及严重性、ICS治疗的益处及障碍、ICS治疗的健康动力及自我效能。第二阶段:患儿住院期间,实施以下系统的健康教育措施。①组织管理:主管医护人员将提高儿童照护者信念的目标纳入日常管理,科室将健康信念措施的落实,列入工作计划。②形式和方法:其一,集中讲授。通过每月一次及不定期的哮喘知识讲座,培训指导、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大样本研究数据分享、哮喘有效控制者的经验介绍等。其二,自主学习。通过病区建立“读书角”,提供相关的报刊杂志以及自制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和哮喘防治知识手册等;病区每天(白天)电视循环播放自行录制的哮喘防治相关知识、ICS治疗相关知识及技能;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哮喘防治相关知识、录像、微电影等健康资源的建设。其三,交流讨论。通过以哮喘之家为纽带,促进病友间相互交流,促进相互间对哮喘规范治疗及依从ICS治疗重要性的认知等。第三阶段:出院后延续健康教育。患儿出院后,除定期到医院随访外,还通过微信平台、哮喘之家、哮喘知识讲堂等渠道获取健康资源,同时医护人员帮助个体之间形成互助小组,促进组员之间相互支持、鼓励、督促、共同分享经验,共同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增加哮喘ICS治疗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哮喘儿童照护者信念比较

观察组儿童照护者信念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哮喘儿童照护者信念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哮喘儿童照护者信念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严重性认知 易感性认知 效益认知 障碍认知 健康动力 自我效能入院时 干预后 入院时 干预后 入院时 干预后 入院时 干预后 入院时 干预后 入院时 干预后对照组 45 6.51±1.42 8.56±1.31 7.71±1.01 11.91±1.24 8.16±2.38 11.82±1.21 9.53±1.03 13.11±1.05 10.47±1.08 14.13±1.34 8.76±1.03 11.27±1.44观察组 49 6.55±1.71 10.65± 1.20 7.57±1.04 13.35±1.22 8.22±2.18 13.27±1.17 9.61±0.98 15.08±1.08 10.59±1.21 16.12±1.30 9.04±1.07 13.94±1.36 t值 0.122 8.114 0.658 5.663 0.308 5.877 0.110 8.971 0.529 7.295 0.092 9.262 P值 0.903 0.000 0.512 0.000 0.759 0.000 0.913 0.000 0.598 0.000 0.927 0.000

2.2 两组儿童ICS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儿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哮喘儿童ICS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 论

3.1 健康信念模式能提高儿童哮喘照护者健康信念水平

叶秀莲[3]等研究显示,儿童照护者信念与ICS治疗依从性及儿童哮喘控制密切相关。由于儿童认知力、自制力较差,儿童哮喘的控制,需要照护者有较高的健康信念水平,才能帮助患儿有效的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相关文献显示,临床医务人员将健康信念模式引入临床治疗护理中取得显著效果[4-7],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周佳丽[8]等对儿童哮喘照护者在ICS治疗依从性中的影响因素及心理行为特点的综述,将健康信念理论模式应用在提高哮喘儿童照护者健康信念水平中,形成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强调照护者的期望、信念等主观心理过程,促使其接受劝导、改变ICS治疗依从不良的行为、采纳正确规范依从ICS治疗的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1显示,观察组儿童照护者健康信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健康信念模式是提高哮喘患儿及照护者健康信念,改变其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行之有效的理论模式。

3.2 照护者健康信念水平能够提高哮喘儿童ICS治疗依从性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ICS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通过与照护者一起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使其直观的感觉到ICS治疗依从不良、儿童哮喘控制不佳带来的临床后果,认知到威胁、产生害怕情绪,从而建立起依从ICS治疗的信念;二是,在帮助儿童哮喘照护者建立ICS治疗依从性信念的基础上,为照护者提供多渠道的教育支持,提高照护者哮喘防治、药物吸入、哮喘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增强了照护者的自我效能,从而使照护者能够对儿童哮喘防治进行规范的家庭管理;三是,通过儿童支持系统的建立,使照护者间相互支持、鼓励、督促,强化照护者对ICS治疗依从性的正确看法、态度和信念[2];通过病友互助交流,还能提高照护者的健康动力,对其维持良好的ICS治疗依从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照护者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哮喘控制良好者获得的效益分享等,可提升其益处认知,极大的增加了个体ICS治疗依从性的可能性,使其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与叶秀莲等[3]的健康行为益处认知和自我效能对患儿哮喘的控制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健康信念模式是提高照护者健康信念及哮喘儿童ICS治疗依从性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儿童哮喘ICS 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和评价中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此外,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需注意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信念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为了信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发光的信念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信念
儿童哮喘的治疗加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