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和效果分析
2018-10-24曹明辉
曹明辉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20)
当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发展,临床中也常常应用内镜辅助相关的手术治疗。在消化内科中,行内镜微创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内镜辅助切除消化系统息肉等疾病,常常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1]。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内镜微创治疗虽然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然而患者在术后仍旧会产生一些并发症,所以做好围手术期间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2]。本次研究就具体探讨了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应用于消化内科行内镜胃肠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接受的75例择期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且患者也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1.5±3.5)岁;疾病类型:胃肠道息肉患者19,平滑肌瘤14例;异位胰腺6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0.9±3.3)岁;疾病类型:胃肠道息肉17例,平滑肌瘤13例,异位胰腺6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疾病,期间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主要在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基本情况,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医师。
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具体如下:(1)术前管理。在患者入院前拟定护理评估单,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护理管理策略;设计适用于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依据患者入院及治疗时个人护理需求为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规划化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贯彻医护一体化的政策,强调医生需同护士密切配合,以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同时通过强化医护人员同患者的沟通及交流,切实保证患者的安全。(2)术中管理。手术开始前需仔细可核对患者相关信息,保证信息准确性,核对手术材料及器材,对其信息及有效其进行记载;针对手术切除的病例标本,医护人员需向家属进行阐述及展示,并做好相关记录;(3)术后管理。在患者术后康复期间期间,建立随访登记本,以了解患者诊治方法、诊治效果、并发症情况等,提高随访服务水平,同时通过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制定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表,对护理实际效果、护理文书书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以评估护理质量,依据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达标率。实施护理管理后,均由质量控制小组对两组临床护理实效及护理文书质量达标情况(评分>90分)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施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n,%)
3 讨 论
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做好围术期管理工作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3]。围术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必要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及麻醉情况监护、术后生命体征及随访护理干预等内,通过做好围手术期各项护理管理,能够使患者在术前保持最佳的心理及生理状况,这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基础;通过术中护理管理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而在在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心理支持及疏导、病情监测及康复指导等,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能够得到安心治疗与康复,进而让患者在术后可以尽快的回归到正常、高质量的生活[4]。
针对临床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应用当前临床中有效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并通过强化医护人员的沟通,使得护理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保证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借助术前、术中与术后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疾病的安全。本次研究中就对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应用于消化内科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也显示相比使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这表明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中,采取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护理管理策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