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
2018-10-21孙雪菲
孙雪菲
摘 要: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提高学生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关键能力,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基础理论教育与实际技术教育相结合,把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相结合,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纳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主动发展,探讨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终身教育是旨在关怀和加强成年期的教育与学习,以持续不断地帮助、促进和实现人的终身发展。研究表明,成人期与人生早期一样,“同样有自己的过渡和危机,同样有许多新问题要解决和许多新情况要掌握”。 终身教育饱含着持续发展意识,未来的教育过程不再是一个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阶段毕业之后就算结束,而是应该通过人的一生发展持续进行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准而不断努力的过程。人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终身性的特征,教育不仅要考虑给予其“精神面包”的终身保障,而且还必须同时关怀人的发展的全部需要,實现“营养平衡”的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随着时代经济的进步,其人才培养的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它包括了一整套体系: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既有全日制教学,又有非全日制教学,使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公民都可以接受教育,从而获取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提高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的重要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以什么为本位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能力本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本位思想目前在世界上颇有影响。“能力本位”完整表达成“能力与技术技能本位”。能力本位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职业资格。加拿大的 CBE、德国的“双元制”均属于能力本位模式。加拿大的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简称 CBE)是一种典型的“能力中心”的教学模式,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以知识为本,轻视能力的弊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人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有所获,因此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就显得紧急而重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概念,是一种适应岗位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它不仅包含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能力内涵,而且也包含了未来要适应岗位所需技术与技能相关要素的集合,但并不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使学习者学会怎样学习,特别是引导学生持续地学习来促进各方面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概括及文字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方式。坚持能力本位,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理念的引导下,坚持以岗位为依据的能力、技术与技能要素群,有别于以往高等教育所强调的知识本位,或某种单一的学科要素本位。
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学习能力是终身教育理念下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使学习者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学习力”这一概念是对学习能力理解的扩充,这种力是可以得到培养、开发的终身学习之“力”。人的终身发展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当今社会任何人仅凭学校积累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是难以在经济生活中站稳脚跟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学习力,才能在自我发展中不断展现自我、求得生命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迅速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自我发展中不至于束手无策。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能动性不仅仅意味着传授具体的学习方法,更包括多方面的内涵: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不断创新的求变精神;讲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就业竞争力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育实施培训的根本,有效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分工的门槛限制;具有较强的工作选择和转换能力,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劳动者不断提出的具备新知识的要求,提供转变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的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学习者实现个人理想,追求个人价值体现,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随着自己的出现、发展和改革而不断变化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身应该使人的个性得到发挥,人所蕴藏的能力充分显现,人的价值得到提升。让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精神,实现自身全面地可持续发展。
二、素质本位
近年来,有些学者对 21 世纪职业技术教育是否仍然坚持能力本位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主张取消“能力本位”。有些意见把能力本位观念仍局限在早期的仅指某一岗位的工作能力上,认为能力本位不能适应今后的需要。也有的人把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这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强调了能力就必然会忽视知识、忽视素质。素质教育这个教育话题早已不陌生,近些年来高考指挥棒将我国教育一味的定位在分数和成绩上,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化。基于人的职业能力变通力的“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人的整体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健全的人格发展为目标。“素质本位”就是以某一职业领域所必备的职业道德、文化基础、职业能力等个人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本,将培养理念以能力为本位转变为培养个人综合素质为本,给学生以复合型的知识、技能、完备的人格、人文修养,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以素质为本,培养具有完备职业人格、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核心理念,其培养的人才规格和目标既要体现在“高级”两个字上,注重应用性,更强调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具有应用理论、职业素养和操作技术的结合优势。关键在于放弃传统狭窄的职业技能教育理念和模式,从单纯的岗位专业技能提高向整体提升个人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树立现代、开放的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需要,注重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弹性”学制。未来的竞争社会,走出校园的学生直面工作和生活,学习自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素质为本位是对能力本位的超越,使学生成为文明、进步、高尚、幸福的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创新人才
迈入崭新的 21 世纪,在高等教育强调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肩负起了培养创新高等职业人才的重任。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动力因素,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创新人才,并非否定以能力为本或以素质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创新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依靠环境的酝酿、启迪、激励而爆发出来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种以提升人的创新素质为手段、以开发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多形式、多水平和多层次的新兴教育。创新不能仅限于教育口号,更应在实际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思考和研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实习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博取众家之长,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增加技师、高级技工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创新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硕士的形式,高等职业人才创新多表现在技术应用、技术改造、工艺流程开发、技术革新等,而不是科技研究、学术研究之类。为了实现创新,对高等职业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教育思想、实践和成就,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教育整体。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对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乃至整个教育形态的变革过程。就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没有一种或一组技能能为你服务一辈子,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
“在未来,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那些基础性强、能产生广泛迁移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将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中提高动手能力,在工作中不断补充所学理论,通过知识、创新方法、技巧、策略等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创新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创新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勇于实践的动手能力;个性特长的发展。
结语
能力本位、素质本位、培养创新人才从以上能力本位、素质本位、培养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演变过程来看,这种变化是伴随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变化的,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性,传统的能力本位思想是适应岗位群需要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思想,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则是适应社会形态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与发展的一种体现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的创新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有其合理性。能力本位、素质本位或者说创新能力本位,它们之间是完全可以统一的,只是人们对其赋予的内涵的不同的区别。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应该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经典性,只是伴隨着社会的发展,对其内涵赋予新的成分,而不应该是今天一种提法,明天一种提法。比如能力本位,应该可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
首先,“能力”、“素质”在英文中是一个单词,在风靡国际的基于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素质模型就是能力模型或者说岗位胜任力模型。因为要适应一个岗位不是仅具有岗位技术与技能就能胜任的,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岗位适应能力。可以说,在我国存在着对能力狭义化界定的倾向。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要为接收职前教育的学生打下适应社会变化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即需要培养学生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于一体的关键职业能力。
其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目标设定。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我国人才队伍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实做能力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本质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对生产、管理一线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要求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零距离”,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实实在在的职业能力,而不是普通理工科高等教育培养“工程师的毛坯”。
最后,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规格要求这一事物总是在发展的。能力概念及其内涵可以,应该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素质的内涵也好,创新能力也好,都隶属于广义的能力范畴。比如本论题所强调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学习能力高度强调,也是广义的能力的一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网[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7/201001/xxgk_79649.html.
[2]马树超.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若干重点思考[J].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2):1-6.
[3]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09):49-50.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5-236.
[5]张天波,张李良.人性假设框架下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