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自制穿刺针高位人工破膜的作用
2018-10-21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463200宋克敏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463200)宋克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100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9.35±3.00)岁,孕周38~41.5周,平均孕周(39.65±0.51)周;距离上次子宫手术时间22~56个月,平均(32.25±3.21)月,按照产妇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低位破膜法:取截石体位,外阴常规消毒,充分评估宫颈成熟度、胎儿情况等;宫缩期间采用破膜器刺破羊膜囊下段,综合评估羊水流出状况;若羊水流出量较小则上推胎头,以方便羊水充分流出,之后对母婴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观察组采用自制穿刺针高位人工破膜:硬膜外麻醉穿刺针距离针头1cm部位弯成90°,利用穿刺针头对周围组织、胎先露形成钝性保护;观察宫口开至3cm且观察无脐带脱垂现象后,食指、中指持穿刺针沿左侧宫颈内口尽量上滑,在可触及胎膜最高处直角穿刺2~3点,观察有羊水流出后,手术保护撤出穿刺针,观察羊水状况,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孕妇卧床休息并对胎心严密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第一产程、胎膜至宫口全开时间以及生产时间;对比两组活跃期(加速期、最大加速期以及减速期)宫缩强度;记录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率、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第一产程、破膜至宫口全开时间及生产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破膜至宫口全开时间以及生产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附表1。
2.2 两组宫缩活跃期宫缩强度比较 观察组宫缩加速期、最大加速期以及减速期宫缩强度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附表2。
2.3 两组试产成功率、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44例产妇试产成功,转剖宫产6例,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8%,参考组32例产妇试产成功,转剖宫产率18例,阴道试产成功率为64%,P<0.05;观察组出现1例产后出血,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参考组出现3例产后出血、4例产后感染、1例子宫不完全破裂,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脐带脱垂等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关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医生为了降低再次妊娠风险,避免医疗纠纷,主张二次剖宫产,然而由于瘢痕子宫粘连盆腔导致手术难度增加[1];同时越来越多的瘢痕子宫产妇希望尝试阴道分娩,以降低再次剖宫产的伤害。唐雨帆通过比较100例瘢痕子宫与10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结局,发现瘢痕子宫产妇为安全可行的,临床医生只要掌握产妇禁忌症,全面监控生产过程,则能够保证母婴安全[2]。以往临床认为高位人工破膜可能引起胎盘损伤、子宫穿孔等,因此多主张采用低位破膜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我院自制穿刺针进行高位人工破膜,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破膜至宫口全开时间以及生产时间等均短于参考组(P<0.05),同时观察组活跃期宫缩强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表明高位人工破膜与低位人工破膜比较,能够增加宫缩强度,促进宫颈扩张速度。且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表明自制穿刺针高位人工破膜能够提高阴道试产率,同时对母婴安全性高。
附表1 两组第一产程、破膜至宫口全开时间及生产时间比较(h)
附表2 两组宫缩活跃期宫缩强度比较(kPa)
总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采用自制穿刺针高位人工破膜能够促进产程,加快宫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同时能够改善母婴结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