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气囊压力间断和持续监测对疗效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影响
2018-10-21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529600范诗曼李育群刘叶青
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529600)范诗曼 李育群 刘叶青
目前,临床中针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气囊压力监测包括持续性和间断性两种形式,为探究气囊压力不同监测形式对机械通气效果及VAP发生影响,笔者选取我院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我院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及疾病类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分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疾病类型,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宜,呼吸导管连接气囊并连接气囊压力监测仪,A组患者对气囊压力进行连续性监测,B组患者对气囊压力进行间断性监测,维持两组患者目标气囊压力在25~30mmHg。同时对两组患者口腔、导管内滞留物进行持续性引流,建立负压吸引系统,调节吸引压力在40~50mmHg,对分泌物进行持续吸引,4~6h对声门下引流管冲洗1次。
1.3 观察指标 ①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强度(DDD值)、ICU住院时间。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反流、VAP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获得数据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相关指标用(±s)表示,t检验;误吸、反流、VAP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DDD值、ICU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P<0.05)。详见附表2。
2.2 两组患者误吸、反流、VAP发生率 A组患者误吸、反流及VAP发生率分别为3.13%、6.25%、6.25%均低于B组的18.75%、40.63%、28.13%(P<0.05)。
3 讨论
临床有学者认为,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一定时间内维持在正常压力范围内,因此可采取间断性监测方式,既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能满足正常气囊压力监测。但另有学者研究发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到多因素影响,需采取连续性监测方式以保障气囊压力时刻维持正常范围[1]。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患者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强度及反流、误吸和VAP发生率(P<0.05)。有学者研究指出,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直接影响机械通气质量和通气安全性,维持气囊压力在正常范围内能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1]。根据指南推荐,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应在6~8h检测1次,但实际临床操作中,患者气囊压力受到躁动、拍背、翻身及相关医疗操作影响,时刻可能发生变化,如间断性监测腔内压力不能保障患者气囊压力时刻维持正常水平,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2]。刘晓红等[3]研究指出,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维持对降低VAP发生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同样得出,持续性监测气囊压力,可有效降低患者反流、误吸及VAP发生率(P<0.05)。
附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附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s)
附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d) DDD值 ICU住院时间(d)A组 32 6.6±1.5 104.9±12.4 7.9±1.9 B组 32 9.4±1.8 179.6±16.9 11.1±2.0 t - 6.7600 20.1595 6.5619 P - 0.0000 0.0000 0.0000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气囊压力持续监测相对间断监测能提高呼吸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降低抗生素使用强度,具有重要临床实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