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信和兴趣驱使下学习初中数学
2018-10-20宁爱军
宁爱军
摘要: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激发和态度生成。可以说,认知活动是激发学生情绪情感的基础,而情感是维持个体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学生活动坚持性提升、促进学生维持可持续学习行为的重要情绪情感便是自信和兴趣。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有效利用积极情感因素,即培养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激发;自信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148 -01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信和兴趣的培养意义
1.1 兴趣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对学习行为稳定的倾向性。在学生面临诸多选择时,学生往往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的对学习活动的认识还不是十分客观理性,其自律性和自觉性也相对较差。在这种认知发展现状中,仅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维持其学习行为显然是不够的,并且学生在缺乏兴趣维持下的学习行为,更易产生疲劳感。而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则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便能够将注意力稳定集中的维持在学习活动中,减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疲劳感,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热情中,对数学的学校效率更高。
1.2 自信心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作用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但是对自我的认知却往往是缺乏理性的,不够客观的,其表现往往是自信和自卑并存的心理发展状态。显然,在本阶段培养学生的坚定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通过初中阶段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能坚定学生对自己的活动的选择性和对困难解决的坚持性。这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在数学学习中,大量知识和规律的学习往往是基于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不懈探究和答案的探寻,强化其对数学定义、规律的认识。此外,自信心的养成和问题的高效解决是相互促进的,以自信心的培养为切入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性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
2.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信心
2.1 生活化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自于人们通过大量的字数几何规律的初步感知,并对其进行严谨的推理和探究,获得的概括性、逻辑性较强的规律,而对数学的学习意义则体现在应用数学规律便捷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此,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应当从尊重数学的产生过程这一理念设计教学,更应当秉承数学教学应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这一理念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便于利用学生直观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便可以深挖教材,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将生活经验和数学学科知识相融合,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中,逐渐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中,为降低本节知识的抽象程度,教师便可以举出生活中应用相似比解决问题的例子,帮助学生铺垫生活化的感知经验,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例如,教师便可以通过升旗时,可以测定身边物体及影子的长度,再进行影子和实物之间比值的计算;随后再利用该比值,计算旗杆的高度。通过这一生活化的例子,能够启发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比,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既改观了传统教学中,数学学习只能与数字和图形打交道的错误认知,丰富了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新颖生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强的解决问题的动力和热情。
2.2 巧用教学评价,提升学生自信
师生互动是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有意识、有目的的调控教学方向的重要活动,教学评价是师生互动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期待着教师的认可和称赞,更期待得到教师的表扬。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更具自信和学习热情。
在应用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评价艺术,发挥教学评价的最佳效果。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尽可能新颖。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好、不错”等类似词汇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生往往会产生“审美疲劳”,对教师的表扬将不再产生期待性,教学评价聊胜于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改观教学评价语言,让教学评价更富有趣味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要适时渗透教师期望。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更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向,改观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评价中说明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的优势,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并为学生指明,让学生体验到教师殷切希望的同时,更深刻体会到自身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从而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热情和动力。
3.总结
学习过程,枯燥与否,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上。因此,学科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伴随学习过程而生成的主观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学习兴趣和自信是维持学生对学习活动坚持性、提升学生學习质量的关键。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特点,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颖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教学评价,体现教学评价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在信心和兴趣两种积极情感的驱使下,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热情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朱菊根,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19 - 21.
[2] 陈慧,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0):29 - 31.
[3] 帅本春.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学:浅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兴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