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l诊断鉴别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比较

2018-10-18郑州儿童医院450053李春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母细胞符合率医师

郑州儿童医院(450053)李春鸽

肝母细胞瘤在儿科较为常见,属于原发性恶性肿瘤。患儿在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水肿等,往往发现时已经发展为晚期肿瘤,大大增加治疗难度,提高疾病死亡率,及时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肝母细胞瘤在检查过程中容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横纹肌肉瘤、肝转移瘤等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误诊、漏诊的情况出现。为分析CT和MRI在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并经病理证实为小儿肝母细胞瘤的9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图像特点及诊断符合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并经病理证实为小儿肝母细胞瘤的90例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患儿男34例,女11例;最小3个月,最大5岁,平均(2.65±0.73)岁。B组患儿男33例,女12例;最小4个月,最大5岁,平均(2.63±0.64)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 A组:采用CT检查诊断方法,选择飞利浦25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扫描,层厚设置为5mm,层距设置为2.5mm。选择碘普罗胺注射剂作为增强造影剂,剂量为以1~2ml/kg,对患儿进行扫描,重建图像,观察病灶状态及血运情况。B组:采用MRI检查诊断方法,选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仪为患儿进行扫描,层厚设置为6~8cm,层数设置为30,层距设置为3mm,选择钆喷酸葡胺作为增强造影剂,剂量为以0.2~0.4ml/kg

两组患者均由两位具有5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诊断,两位医师先通过影像图片对于疾病作出独立诊断,然后将两个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若两位医师的诊断意见相同,可直接确诊;若两位医师意见不同,可由两位医师先进行探讨,最终作出结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图像特征及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率=正确诊断患儿例数/本组患儿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于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可视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特征 CT扫描图像特征:可观察到34例患儿病灶表现为光滑类圆形肿块,11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形;32例与肝实质边界较为清晰,13例与肝实质边界较为模糊;41例可观察到病灶密度低于肝实质,2例表现为瘤内出血,2例表现为合并钙化。

MRI扫描图像特征:可观察到边界清晰类圆形肿块,T1W1表现为低信号,T2W1表现为高信号。23例显示包膜较为完整,可见环状低信号影,16例表现为斑点状钙化,6例无显著特征。

2.2 诊断符合率比较 经过对比发现,A组与B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分别为91.11%和88.89%,两组数据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对比情况如附表所示。

3 讨论

小儿肝母细胞瘤高发于0~6岁儿童,是小儿原发性肝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患儿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年龄稍大的儿童可口述腹痛。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儿上腹部可见明显肿块,一般在家长为患儿洗澡时发现,并且患儿伴随腹痛、腹胀、发热、水肿等症状[1]。肝母细胞瘤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单纯上皮型,另一类是上皮间叶混合型。按照细胞分化程度分,单纯上皮型肝母细胞瘤可分为胎儿型(分化程度最高)、胚胎型(分化程度仅次于胎儿型)和间变小细胞型(分化程度最低)[2]。而上皮间叶混合型除了上皮细胞之外,还有少量间叶成分,包括骨样组织、肌源性肉瘤以及纤维肉瘤等。

由于不同类型的肝母细胞瘤成分不同,因此在影像检查过程中,图片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小儿肝母细胞瘤容易与其他类型的肝部病症相混淆,例如原发性肝细胞癌、肝横纹肌肉瘤、肝转移瘤等[3]。为提高诊断符合率,为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及时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临床上对于小儿肝母细胞瘤进行检查的方式主要有MRI和CT两种[4]。相关研究表明,MRI与CT在临床诊断中的表现各有优劣,即对于不同类型的肝母细胞瘤,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也有所不同[5]。例如,MRI检查能够对于肿瘤包膜显示的清晰度明显高于CT,CT对于肿瘤发生钙化现象检测的灵敏度则高于MRI,对于肿瘤出血的征象,两种检测的准确率均较高。综合而言,CT检测在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检测中的检测范围较广,对于病灶的位置、病灶出现钙化、病灶出血或者是坏死等征象均能清晰显示,因此可作为小儿肝母细胞瘤检测的首选。但是CT检测具有一定的辐射,会对于患儿的脏器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小儿的身体健康。相对比于CT检测,MRI属于无辐射检测,不会对小儿造成辐射损伤,并且能够在不采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即可将血管进行清晰显示,将肿瘤位置以及血管与病灶的位置关系准确显示出来,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将两种检查方式相结合,从而将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进行互补,从而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附表 A组与B组诊断符合率比较(n/%)

在本次研究中,A组与B组分别实施CT检查与MRI检查,从两组患儿影像特点分析可知,两种检测方式各有特点,同时,诊断符合率均较高,A组出现3例误诊,1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1.11%;B组4例误诊,1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88.89%,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CT检测与MRI检测在小儿肝母细胞瘤中的应用效果均较佳,两种检测方式图像特征各有优劣,将其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猜你喜欢

母细胞符合率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