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加走的掌中木偶
2018-10-16
掌中木偶戏,又称布袋戏、指花戏。据传,泉州的掌中木偶戏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而到了清乾隆年间才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乾隆《晋江县志·风俗志》载:“木头戏,俗名傀儡,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演唱一场,各成音节。”有清一代,泉州府属五县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以及原属泉州管辖的永春、德化两县都创建有不少布袋戏班,而且传播到漳州地区,从而形成了南(泉州)、北(漳州)两种流派。由于艺人代代相传,布袋戏不但成为闽南一带民众喜爱的主要剧种之一,而且还流传至台湾、香港,甚至在东南亚的华侨中也颇受欢迎。
掌中木偶的头部和手、足用木头雕刻而成,头内部为空,身躯、四肢及服装,都是用布料做成的,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五指分别操作偶头、四肢和躯干进行表演,所以俗称为“布袋戏”。19世纪以前,掌中木偶的制作,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没有专业作坊,乃由妆佛铺兼营。之后,随着掌中木偶戏的不断发展,戏班的逐渐增多,泉州就有了专业作坊,世代相传,并涌现出好几位雕刻名家。尤其是在19世纪后期,涌现出一位被誉为“木偶之父”的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在国内外极负盛名。
江加走其人
江加走(1871-1954),字长清,泉州市丰泽区清源街道花园头村人。其父江金榜是雕刻粉彩木偶头像的民间艺人,江加走为第二代传人。他11岁开始随父学艺,刻苦钻研,常到泉州涂门街向雕刻木偶的老艺人学习,技艺日益提高。18岁时父亲病逝,后继承父业,潜心研究,技艺卓绝,终生从事木偶头雕刻,被称为“木偶之父”。江加走在父亲留传的50多种木偶头像和一种“平髻”的木偶头发式基础上,继承发展和创作出了280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都有称谓),发髻也从单一的平髻发展到10多种样式,毕生雕刻粉彩的木偶头像有万余件之多,皆成为传世佳作。江加走通晓传统雕塑的解剖关系,分别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对面部结构采取既集中、概括,又夸张、变形的手法精心刻制,刀法洗练、技艺精湛,巧妙地结合了雕刻和粉彩、画笔与刻工,是雕刻与绘画的完美结合。他的木偶头像的造型艺术特色形象逼真,表情丰富,头像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发髻”是用毛发编结的,更富有真实感,嘴巴、鼻子、眼睛、舌头皆能转动,既是传神的戏具,又是精巧的工艺品。
江加走木偶头的制作技法及分类
江加走在制作木偶头时,不但虚心吸取了前辈和同辈的木偶头雕刻家的丰富创作经验,并且深入民间生活,观察各种人物和寺庙佛像特征,他经常到戏台前听取观众对其作品的反映,广泛征求戏班艺人的意见,进行改进和提高。他锐意求新,创作出众多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
江加走制作木偶,先将樟木锯成木偶头大小面积的木坯,然后在预定面部的正中作一准线,再将两颊斜削,其次定出五官(耳、目、眉、口、鼻)即用刀刻划,便成白坯(没有绘彩的木偶头模型)。接着在白坯上裱棉纸,裱纸为便于上彩,同时起遮盖木纹的作用,如木质开裂,外表亦可不留痕迹。然后施以滤过的黄土,待干,用毒鲭皮磨光,再用竹刀分五官,并进行补隙修光等工序,而后进行着粉(用上等水粉),用彩色画面谱,再盖蜡(用四川石蜡擦光),使其光泽美观。如有发髻胡须之类,最后装上完成。他所雕刻的木偶头像形神兼备,内心刻画细腻,形象丰富多彩,性格明朗,看后耐人寻味。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研究,江加走总结出一个脸部形象的美、丑、忠、奸、贤、愚以及表情的喜、怒、哀、乐,都在“五形”(即五官:眼、耳、口、鼻、眉)、“三骨”(即眉骨、颧骨、下颏骨)上发生复杂的变化,并依据对剧情,人物性格、面部骨骼和肌肉结构的理解来加以概括、夸张和变形。
江加走掌中木偶头
闽南传统掌中木偶戏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北、杂”四大行当,每个行当根据人物年龄、性格、地位的不同,又有各种名色。生角、旦角:正面人物,男性多开朗匀称,女性多柔婉细巧。北角:为性格特征突出的人物,有的忠直勇敢,有的刚猛暴烈,有的老奸巨猾。杂角:包罗万象,范围广泛,有诙谐滑稽的丑角、神佛鬼怪、飞禽走兽。下面就按照这四大行当选取几件江加走木偶头分别介绍。
◇ 小生头
生
小生头:通高9厘米,底径3.2厘米,头部长5.1厘米,宽3.8厘米。系樟木材质,脸涂粉彩,卷尾眉,细眼,隆鼻,两颊挂长须,下墨书款识“加走,后刻,桃面关,四”。该木偶头为桃面关,属生。雕工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不怒自威之感。
老生头:通高8.7厘米,底径3厘米,头厚4.6厘米,宽3.6厘米。系樟木材质,脸涂粉彩,前额微隆起,粗眉细眼,眼周至两腮处涂白漆,两颊各点一红点,咧嘴嬉笑,挂短须,后脑勺扎一辫。该木偶头为老人像,属生,扮相为笑生。下墨书款识“老人像,木前,花园头刻,四”。雕刻线条流畅,脸部表情生动。
◇ 老生头
花童头:通高8.5厘米,底径2.9厘米,头厚4厘米,宽3.7厘米,系樟木材质,头顶一髻,下斜一条麻花长辫,脸涂白色水粉,柳眉细眼,隆鼻,红唇,木偶头为花童,属生。下墨书款识“前刻,花童”。雕刻简练细微,线条流畅鲜明。
旦
齐眉旦头:通高8.2厘米,底径2.6厘米,头厚5.3厘米,宽3.8厘米。系樟木材质,头上扎一髻,额前贴一片齐刘海,脸施白色水粉,柳叶眉,细长眼,隆鼻,嘴角上扬,微有笑意,下墨书款识“花园头,前刻,齐眉旦”。该木偶头为齐眉旦,扮相为十七八岁少女。雕工精致,线条准确秀丽,造型生动。
笑面旦头:通高8.7厘米,底径2.8厘米,头厚5.2厘米,宽3.8厘米,系樟木材质,脸施白色水粉,头顶一髻,光前额,柳叶眉,细长眼,隆鼻,笑露齿,表情笑意盈盈。下墨书款识“三,笑面旦,后,加走刻”。木偶头为笑面旦,扮相系已婚妇女。雕刻线条简练、流畅美观,发髻严谨,人物形象逼真。
◇ 花童头
北(净)
文目花仔头:通高8.9厘米,底径3.3厘米,头厚5.3厘米,宽4.1厘米。系樟木材质,粉底为红色,脸部为花面,施红白黑黄彩,龇牙怒视,下墨书款识“花园头,木前刻,文目花仔”。木偶头系文目花仔,属净。系孔武有力、行事端正的武将。雕刻线条洗练流畅,人物性格鲜明。
◇ 齐眉旦头
红猴头:通高8.7厘米,底径3.3厘米,头厚4.9厘米,宽3.8厘米。系樟木材质,脸施浅粉色,高额,卷眉,圆目,蒜头鼻,阔嘴,下墨书款识“二,加走,后刻,红猴”。木偶头为红猴,属净。该角色正、反派都可饰演。雕刻线条流畅明朗,脸部轮廓刻画凹凸有致,表情生动,栩栩如生。
◇ 笑面旦头
乌阔头:通高8.8厘米,底径3.2厘米,头厚5.4厘米,宽3.7厘米,系樟木材质,脸施浅灰粉底,头束一辫,光额,额上镌三条皱纹,散眉,悬鼻,龇牙咧嘴笑,挂黑长须,下墨书款识“乌阔,目前,花园头刻,五”。木偶头为乌阔头,属北行,扮相为老年人。雕刻线条洗练,人物形象鲜明。
◇ 文目花仔头
◇ 红猴头
◇臭头
◇ 乌阔头
◇ 缺口头
◇ 大笑头
◇ 熊母头
杂(丑)
臭头:通高8.4厘米,底径3厘米,头厚4.4厘米,宽3.7厘米。系樟木材质,通体施浅粉色底,头顶饰以红白黄黑相间的颜色,左右眉眼相异,龇牙咧嘴笑,诙谐十足。下墨书款识“江加走,木前刻,臭头仔,四”。木偶头为臭头,属七丑之一,大多充当奴仆、店小二、喽之类的角色。雕刻线条流畅,面部表情生动活泼,人物性格跃然而出。
缺口头:通高8.7厘米,底径3.2厘米,厚5.2厘米,宽3.7厘米,系樟木材质,通体施白色水粉,头扎一辫子,左右眉眼相异,口眼歪斜,人中有一缺口,下墨书款识“缺口,木前,江加走刻,五”。木偶头属杂里的缺口,雕刻细致,造型精彩夸张,对面部肌肉的雕刻形象生动。
大笑头:通高8.8厘米,底径3厘米,头厚5.1厘米,宽3.7厘米。系樟木材质,通体施白色水粉,头垂一辫子,挂黑短须,细眉,开口露齿笑,下墨书款识“大笑,木前,加走刻,五”。木偶头为大笑头,属杂。扮相多为纨绔子弟,多奸人之后。刻工精致,笔画细微,造型活灵活现。
熊母头:通高9.1厘米,底径3.4厘米,头厚4.8厘米,宽4.6厘米。系樟木材质,脸部施浅粉彩,头扎有两根辫子,散眉,铜铃眼,两腮各一酒窝,蒜头鼻,龇牙咧嘴,表情做欣喜状,下墨书款识“熊母,目前,江加走刻,五”。木偶头为熊母头,属杂里的精怪。雕刻细微,面部表情、神态生动,富有感染力。
江加走木偶雕刻艺术特征
从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造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不同的面部神态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首先是发髻的多样性,通过编织的不同发髻,来展现人物的身份特征;特别是江加走雕刻的木偶头像的发髻是用毛发编结的,丰富有真实感;胡须颜色款式的多变性,颜色不只单一的黑,还有灰黑、白、红,式样有长须、短须和八字须等,以不同的须色代表不同的人物年龄,是其塑造人物角色的标准之一。
其次,特有的眉眼雕刻技术,使得江加走的木偶头造型更具美感、真实感及独特性。笔者总结江加走木偶造型的艺术特征如下:
1.木偶造型多变,人物形象鲜明多姿,雕刻结构严谨细刻。江加走通晓传统雕塑的解剖关系,分别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对面部结构采取既集中、概括,又夸张、变形的手法精心刻制,刀法洗练,技艺精湛,创作出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木偶表演富有艺术魅力。为让观众对剧中人物一出场就产生鲜明印象,他刻制的木偶头造型相应地多样化,单女角头像就塑造了30多种,头髻发辫10多种,并分多种不同眉式、发式,以表现不同女角的性格和表情。面部结构造型着重从眼、口、鼻、眉骨、颧骨、下额骨诸方面刻制表现,形象鲜明。
2.注重偶头粉底及脸谱的设色调和,以色彩凸显人物个性,使扮相意趣生动。在用料上,江加走木偶头采用了我国传统颜料敷彩描绘,色彩经久不褪。江加走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与特征,如用金、银施于仙佛脸部,显示人物的庄严;用蓝绿彩绘性格凶狠的人物;而那些奸臣头,则用水白色,令人觉得可憎。他还善于运用脸谱上的图形来突出人物的特征,如白骨精额前的一团枯骨,包拯额上的日月和七星图像,巧妙地把净头雕刻与设色彩绘糅为一体,更富表现力与想象力。
3.在偶头形象的塑造方面体现出个人的生活创作,使偶头适应表演,妙趣横生: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工艺构造精巧完美,通过对人物的敏锐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个人脸部形象的美、丑、忠、奸、贤、愚与表情的喜、怒、哀、乐在五形三骨上复杂变化的情况,依据对面部骨骼和肌肉结构的理解,通过概括、夸张和变形,将木偶头变“活”。如家婆就塑造得非常典型,那活动的下巴,能说会道,那能上能下开合眨眼,作戏传神,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善于随机应变的媒婆形象。在脸部的构造上,他还塑造了活动舌唇的龙王,凹目能动的二流子,从眼中长出两只手的杨任,额上能伸出一只手的薛刚,随着头部倾侧,活眼能同时或向右横眸或向左斜视的白奸,都达到了木偶戏表演意图的要求,惟妙惟肖。
结 语
江加走的作品风格独特,形象生动传神,被称为“加走头”或“花园头”,他创作的木偶头,不仅注意形象的真实性,更注意造型的艺术性,这与其在生活中对人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是分不开的。江加走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江加走一生创作出了1万余件作品,为我国民间木偶头雕刻艺术留下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他的儿子江朝铉(1912-2001)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现在,江朝铉的传承人江碧峰正沿着前辈的道路继承和发展这门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