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土文献中的『君子』新义

2018-10-16

寻根 2018年5期
关键词:楚地传世指代

“君子”意涵演变

“君子”作为词语形成于先秦,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其单独成词的情形,商代晚期金文虽有“君”与“子”同铸一器之例,但并未成词。《尚书·无逸》所言“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以及《尚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此处皆指代统治阶层,文献所反映的年代在西周早期。西周晚期的铜器铭文亦有出现“君子”的例子,比如交君子鼎“交君子肇乍宝鼎”(《集成》2572)、晋姜鼎“用康忧(柔)妥(绥)怀远艺君子”(《集成》2826)皆为西周晚期器,但“君子”一词的意涵与《尚书》所言并无二致,都是具有统治身份的群体。

汉语词汇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常出现演变情况。例如“子”字,就历经了从孩子到专指儿子,继而成为男子美称的演进变化。“君子”一词与此情况类似,具有一个明显的变动。学术界一般认为“君子”一词,由最初指代身份地位到指代具有优良品德的人,发生时间在春秋中期。此时,这一词语包含了新的道德层面的内涵,但其原义并没有完全消失。直到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器物中,铭文所包含的“君子”一词仍然是身份地位的指代。词义的演变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分水岭,目前我们所见的材料,从其变化趋势上大致可以看出,在春秋中期这一词语内涵变化较快。

大量记载君子为品性嘉美者的文献,当属《论语》为最多。例如“君子之至于斯也”,朱熹《四书集注》曰“谓当时贤者”;“不亦君子乎”,朱熹曰“成德之名”。此一类含义固然在孔子时代之前已经萌发,但将“君子”列为一种人格标志,则孔子作用极大。因此,有学者称孔子之学为“君子学”,辜鸿铭则称为“君子之道”。战国成书的《左传》当中不仅有“君子”记载,如“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既代表着身份,同时也代表着品行,更有大量的“君子曰”以为史评。至战国时代,孟子、荀子所倡导的“君子”在孔子阐发的基础上,更添加新的成分,使得儒家所言的“君子”变为一种光辉的人格形象。

从这一词语的演进历程来看,其变化进程当为:身份指代—身份道德兼用—道德指代。学术界对这一变化的认知比较充分,但是尚未有专门研究这一变化的著作,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词语包含的社会变迁,应当是“君子”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上,身份与道德的指代仅是“君子”意群中比较集中的两个,在《故训汇纂》所载的86项含义之中,绝大多数都是上述含义,其余的或为引申义“丈夫”“主人”一类,与其核心意群相距并不遥远。上述“君子”演变的简要内容及其主要意群是了解楚地出土文献中“君子”的必要内容,下面重点分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含义不一致的内容。

楚地出土文献中的词例

简牍中所见的词例,并不能够完全按照后世的逻辑进行理解。例如,里耶秦简中的“小女子”,与后世“小女子”其意义差异明显。“君子”一词在简牍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简牍文献的完整部分为我们理解这一词语的具体所指提供了语境基础,由于楚地出土文献中这一词语出现频次较高,因此对于意义相近的,我们胪列其中的代表性词例:

君子智(知)此之胃(谓)……(《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简8)

整理者无注。此句与传世文献文例相近,如《左传》所常见之“君子是以知”,故此处君子当训作有才德之人,与传世文献含义相同。

◇ 楚地出土文献中有关“君子”的记载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郭店楚简·老子丙》简6)

《老子》中,也有“君子”一词,但其含义与儒家不同。此处之君子概言有统治权者,与传世文献较早时期的含义相近。《郭店楚简》中的《太一生水》《缁衣》等诸多文献中的“君子”与《论语》系统所论述的“君子”意义较近,其基本含义仍然是偏向于道德成分的指代。基于此,我们对李凝《秦简“君子子”初探》中“郭店楚简中的‘君子’一般表示贵族”的说法表示怀疑,从两种含义在简文中的分布而言,似乎是道德成分的含义在郭店简中更为突出。

□灵君子、户□门□。(《新蔡楚简》甲三:76)

就祷灵君子一。(《新蔡楚简》乙一:28)

□君、 (地) (主)、灵君子……(《新蔡楚简》乙四:82)

灵君子、门、户、行。(《新蔡楚简》乙一:28)

宋华强认为“灵君子”是巫的别称。宋先生将新蔡简与望山、包山及天星观对照,发现行与祷之间的关系。新蔡楚简这一类型的文例极多,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灵君子”是一种专指。从乙四:28看,其与君和地主的作用是同一类型,但次序排在二者之后。或许由于这一类文书随葬而入,因此“君子”所代表的神灵含义未能行于世。但是联系前面所举的君和主,我们发现君子可能仍然是时人观念之中的一种对应。君子的这一引申含义可能与其本义所指的身份地位这一意群更为接近。

见东陈垣,禹步三步,曰:“皋!敢告东陈垣君子,某病龋齿,笱令某龋已,请献骊牛子母。”(周家台三○号墓秦简牍《病方》)

与新蔡简不同,周家台简所记是病者向某位神灵祈求自己可以康复。李凝认为,“陈垣”本义为管理陈垣的人,后来成为神灵的名称。这种说法基本正确。我们还可进一步确知,此“陈垣君子”与“灵”君子之差异乃在于前者或有对于在世者的神秘影响,而后者则是对处于死亡状态的人有神秘影响。

我们看到的是,上述简文中所见的“君子”与传世文献含义完全不同,但从来源上我们可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上文所举“子”的例证,从“儿子”到“男性美称”并不会达到一个完全不能辨析的地步。学者一般将这一类型的“君子”释为巫或者神灵,从文献背景来看是比较合适的。出土文献中此一类型的“君子”含义不同于传世文献,但从逻辑来看,似乎更接近于“君子”的原始本义,即身份地位。古人按照现世的身份排序制造出一种想象之中的神灵体系,其架构与现世世界并无过多差异。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将竹书中的含义与逻辑恰当地与已知含义进行结合分析。在《楚辞》中有大量以“君”命名的神灵,例如“东君”“湘君”“云中君”,竹书中出现的文例或许与楚地这一习惯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楚地出土文献中“君子”既有与传世文献含义相合者,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含义不见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中大量的某君子对我们了解楚地的巫俗及精神世界都有极为重要的补充作用,不同区域的相近语言体系也可以为楚国的巫俗流行区域作重要的例证。

余 论

自西汉中期以后,“君子”一词几乎变成了道德良好者的代称,儒家理想人格的标志经过“独尊儒术”的强化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儒家理想人格经籍中常言“圣人”,但在现实层面,更加倡导“君子”,人人通过努力可为“君子”。楚简之中所见的“君子”所包含的神灵一类的含义是否沿用,由于资料限制,我们已经无法确知。但透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读,我们可以获得大量不见于史书对但研究先秦社会生活或者文化史大为有用的珍贵资料。

“君子”的演进历程之中,目前所见的研究基本上都以传世文献为主要材料来源。作为中国思想史尤其是儒家思想史的研究而言,“君子”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依据冯天瑜先生所指出的“历史文化语义学”基本理论,首先要对学科内部的关键术语进行“制名指实”的基础性爬梳工作。出土文献所见的“君子”新义对于“君子”含义的扩充以及时人的观念认知作用不言而喻。

近年来,秦简之中的“君子”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以《岳麓秦简(肆)·戍律》为例:

“戍律曰:戍者月更。君子守官四旬以上为除戍一更。”(简184)

整理者无注,但结合《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署君子”和《徭律》中的“君子主堵者”而言,此处“君子守官”之所指亦大致为有一定身份的人。但其所指与“君子”本义指代的贵族阶层相差较远,此处的构词或许与“君”有关。秦简的“君子”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这一词语对于研究秦基层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楚地出土文献的词例或许可以与秦简所出现的这一词例进行综合研究,从而逐渐增加对于先秦基层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的具体认知。

猜你喜欢

楚地传世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豆腐是怎么来的?
江山如此多娇——天才少年的传世名画
中国传世名画之《捣练图》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乡愁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指代”难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