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数学新授课如何设计“前置性练习”

2018-09-25邵钟

赢未来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授课设计

邵钟

摘要: 前置性练习的设计有利于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设计前置性练习时,我们要突出它的基础性,体现出它的指导学生自学的功能;同时也应突出主体性,便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并且也应突出发散性,能够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总结。

关键词:新授课;前置性练习;设计

在以往的练习设计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创设与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现代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前置性练习”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尤其是在生本教育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前置性练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它指的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练习。虽然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但它有利于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那如何设计前置性练习,使它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呢?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在“生本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前置性练习应突出基础性,体现出能指导学生自学

我们在设计前置性练习时,练习前都会有一行导语,提示学生应当看课本的哪些部分,再来完成与其相应的习题。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前置性练习题,一定要和课本内容密切联系,它是用来指导与检验学生们自学情况的。因此,我们设计小学数学的前置性练习,首先要低入,要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大多数学生通过看书都能够做得出,题目也不能太多太难,只要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知识的表象即可。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就是让学生先看《数学》(本文中所涉及的案例都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内容)书第46到49页,然后完成“我了解”与“我知道”两模块习题,在“我了解”模块中,设计了2道填空题,其中一道是:“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31天的月份是( )月,共有( )个月;有30天的月份是( )月,共有( )个月;2月份有( )天。”这些空并不难填,学生只要稍作预习,看了书上的年历表,就能完成。而这些内容却又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把它们以填空的形式提取出来,帮助他们建立了年月日进率的知识表象,为后面展开教学将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道填空题更有意思,即“课本中记忆哪个月有多少天的2种方法,我更喜欢( )这一种。我还会介绍(请口述方法或理由哟)。”此题看上去更是简单,只有一空,而选择的结果又没有对错之分,这样的习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此题的设计恰恰揭示了本节课的关键,它不但提示学生课本中介绍了2种记忆哪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而且这2种方法可以学生自己给它起个名。更重要的是此题它还要求学生去口述自己为什么选这种方法,即选择的理由,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去对比,2种方法都能有所了解了,同时还要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是怎样帮助记忆的,学生要在课堂上介绍,就得先自己掌握清楚。这样的一种“填空+口述”形式,既考虑了三年级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此题也不适应、更不需要书面作答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们掌握了记忆的方法。

有时我们设计的前置性练习题,也可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我就设计了一道“给下面的角分类”的习题,充分利用二年级上册学过的“直角和画比直角大(或小)的角”的已有知识,让学生进行分类,既轻松导入到新课,调动了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这些角分三类都是以直角为标准进行的,从而为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打好基础。再如教学“5 的乘法口诀”时,我在前置性练习中设计了如下一个的表格:

这个表格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体验到每5根小棒摆一个图形时,就是1个5,然后分别用加法与乘法算式表示,最后得出乘法口诀。这不但加强了加法与乘法知识间的联系,更让学生参与到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亲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的前置性练习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功能,通过“跳一跳摘桃子”,激发他们自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前置性练习应突出主体性,便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我们在设计前置性练习时,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表達他们的学习感悟,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或想法,也要便于在教学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我们在教学四则计算、运算定律(或性质)时,一般都会在前置性练习中,设计如下的一些表格:

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请你认真读一读人教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74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表:

从表中可看出,都是教师先提供一个范例,再让学生来举出“我的例子”,这里既可以是模仿,也可以是再创造, 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体会到这类计算、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结构特征,然后让学生谈谈“我的想法”,使学生通过畅述自己想法(算法)来建构该类知识的表象。最后,教师将学生们各自的“例子”“想法”“算法”等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让大家汇报展示、质疑与答辩。正是有这样的一种前置性练习形式,学生就能更好地在这种互交式学习中进行分享,既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素材,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又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知识、清楚方法,从而使知识建构得更丰富。而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前置性练习,组织学生在想、在写、在说、在争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前置性练习应突出发散性,利于组织学生探究总结

由于前置性练习是一种等向性作业,所以它的设计除了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完成;凸现基础性,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外,还要在此前提下升华,既源于基础,又高于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将此练习变难变深,而是让学生在前两者基础上进行提练概括。还以前面“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为例,我在引导学生自学基础上完成上表、并全班交流分享后,还要引导学生写出“我的发现”,从而总结出规律,发现出乘法口诀的特点,为后面其他乘法口诀的学习提供方法;在计算、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在学生掌握算法、解法同时,一般都会在前置性练习设计中让学生写出“我的提醒”,旨在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得失,警示二次错误的发生。这些都是为了在集体学习时,能让学生更好地交流与共享,从而使知识建构得更清晰、更完善,进一步得以拓展和延伸。

从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前置性练习”对于“生本教育”的课堂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在课前,他指导着孩子们自学、思考与提炼;在课堂上,他就是一根主线,教师结合它的交流、汇报、展示,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关键有机的体现,把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尽情的展现;在整个教学中,他就是学习的灵魂,学生在他的引领下,完成一次次的探究、交互与飞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设计出一份好的前置性作业就是一堂好课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以上的一些观点仅是本人的一些看法与心得,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积累和反思,我们会将前置性练习设计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著.《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 2009年第8期

[2] 佐藤学著.《静悄悄的革命》,长春出版社,2003年1月

[3] 朱懿,《浅谈生本课堂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布置》,http://www.gqedu.net/gqblog/u/gqxxjy/archives/2009/18046.html

猜你喜欢

新授课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降低学习难度的初中化学新授课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学讲计划”下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浅议高中数学新授课的多样化课堂模式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上好历史“三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