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领域的高端智库介绍与建设路径
2018-09-20骆玮
骆玮
摘 要: 高端,取意“标杆”、“领头阵雁”,是事物发展的风向所指。各行业高端智库的建设不仅在打造国家软实力的名片,而且事关顶层政策设计的科学性与民主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高端智库建设必须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本文从世界技能大赛领域的高端智库建设角度论述其建设原则、管理机制与运营反思,结合目前该领域唯一的官方智库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加以说明,旨在为其建设提供探索方向,最终真正实现智库的良策汇聚,知识报國。
关键词: 世界技能大赛 高端智库 建设路径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1],到2020年我国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智库,这一西方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开始进入中国民众的视野,并逐步走入新时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到,要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当年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公布。2016年中央委托42家单位完成了31项“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117份专题研究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名列其中,表现突出。2017年,乘着党十九大召开的东风,国家及地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类型多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高端智库,为政府部门提供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政参考。
1.世界技能大赛领域的高端智库介绍
2017年对职教人值得浓重书写一笔的是,中国52名年轻工匠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斩获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会上总理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青年技能人才肩负不可替代的使命。曾经不受社会大众重视的职业技能教育,因世界技能大赛的出现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研究的智库,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5月,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领导,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负责管理的职业技能竞赛方面研究中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世界技能大赛专门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与职业技能竞赛相关的基础理论、方法及竞赛组织管理、培训指导等方面的课题,比较各国在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和筹备职业技能赛事上的成熟模式与成功经验,为提高我国参赛选手的竞赛水平,提升我国职业技能研究层次,明确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发展方向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2.世界技能大赛高端智库的建设路径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能为世界各国技能精英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为世界先进生产技术搭建展示平台,而且是世界各国在工业技能层面进行的国家综合实力竞争。我国于2010年5月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到目前为止只参加过三次大赛。与世界上其他技能强国相比,我国无论从参赛经验还是相关配套研究,还不甚成熟。因此,有关世界技能大赛高端智库的建设必须严守建设原则,理清管理机制,反思运行效果,参照其他技能强国已有的相关智库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反复调试中运营。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世界技能大赛高端智库的建设路径。
2.1建设原则
我国有关世界技能大赛高端智库的建设是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但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独立性、科学性和建设性。首先,独立性是智库保持思想独立及资金运转独立,这是智库做出客观真实判断的基础。其次,科学性是智库的研究理论科学有效,研究数据或资料真实可信,这是智库获得外界信赖的前提条件。最后,智库不仅仅能梳理问题,摆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提供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这是智库存在下去的重要意义。
2.2管理机制
该类智库的管理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系统,如若正常运转,必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权责明晰。它的智库管理主要涉及研究人员、成果传播和对外合作等事宜。
首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到位。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我国智库的8条标准[2],其中一项提到我国智库应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智库是头脑风暴的加速器,也是优秀思想的发声筒,它起源于思想的激烈碰撞,但终归于服务社会。世界技能大赛高端智库的智囊团招募也是如此。其研究人员不仅要专业扎实,还要视野宽阔,既要有理论素养,又要关注国情政情的实际。研究团队建设不应囿于只吸纳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而应差异化团队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如与大赛项目相关的理工类,或与参赛团队保障相关的心理学、法学、语言学等专业,甚至从国情角度分析大赛的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构建立体的复合的知识结构。研究团队不仅要有一流的该领域专家,还要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或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美国智库有一种旋转门制度,智库专家和政府官员到彼此领域相互任职,当然我国应慎重引入,最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旋转门制度。
其次,成果传播可以多元化。世界技能大赛高端智库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出版书籍、报刊文章、媒体采访等。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站、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都可以成为智库研究成果的发布媒介。当然智库研究成果是研究团队的集体智慧结晶,应当经过内部严格审核通过后,呈交决策者或公开发表。美国最重要的军事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就提出了高质量研究10个标准,包括:问题应该清晰准确表述,研究目的应该非常清楚;研究方法应该很好地设计并严格执行;研究应该显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充分掌握数据和信息;研究的假定应该明确合理;新发现应促进知识积累并对解决重大政策问题有所助益;政策含义和建议应该符合逻辑,得到新发现支持,并且用适当说明给予透彻解释;报告文本应该易懂,结构清楚,而且语气平和;研究应该引人关注、有用,且与利益方和决策者密切相关;研究应该客观、独立且均衡。只有经过内部审查机制被认为符合这10条标准的研究成果,才能以兰德公司的名义按照特定程序呈交委托方[3]。
最后,在对外合作中拓展网络,扩大影响力。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江濡山认为,每个知名的智库机构都精心编制了三张网络,包括全球同行研究网络、特殊的人际关系网络(其中不乏政府高官、议员、财富大亨、公关代表等)和自成体系的情报信息网络[3]。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欧美很多智库都采取“走出去”和“請进来”的策略,旨在扩大国际合作交流领域与拓展人脉网络。这里的人脉不是庸俗意义上的人脉,而是智库的信息来源、资助来源、发展方向和延伸途径。世界技能大赛的高端智库应加强与世界各国尤其是技能强国的相关智库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有关技能人才方面的培训与研究,争取国家级或地方各级各类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2.3运行效果反思
目前我国唯一的世赛专门研究机构,即高端智库,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领导,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负责管理的职业技能竞赛方面的研究中心。该中心以“服务世赛”为理念,从信息、技术、心理、体能、语言等多方面,为人社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机构提供服务。
目前完成的任务如下:
2.3.1承担人社部世赛专项研究项目共四期。搜集并发布世赛相关信息动态,翻译世赛相关文件、资料100多万字,向人社部竞赛主管部门提供研究报告20余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数据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引用。
2.3.2为人社部竞赛主管部门提供世赛选手心理辅导方案,对各参赛队的选手进行心理辅导。1名研究人员受聘中国代表团心理专家及技术保障团成员,负责赛前心理辅导并赴赛场对选手进行现场心理辅导。
2.3.3为我国参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中心被人社部纳入第44届世赛“中国组委会及相关机构”,2名研究人员受聘电子技术、团队制造挑战赛技术指导专家,1名研究人员受聘焊接技术翻译,5名兼职研究员分别受聘为机电一体化、电气装置、数控车、工业控制的专家组组长、技术指导专家、教练等。
对一个刚刚起步的世界技能大赛智库机构而言,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仍需进一步反思,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首先,“高端”即为标杆,“高端”引领方向,高端智库是国家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的“领头雁阵”,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迟早会摘下唯一的这一标签,而应尽快努力迈入“高端”这一行列。其次,培养智库专业人才队伍,任重道远,应该建立世赛研究的高层人才培养机制与方案。2016年,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开始进行硕士层次招生就是一次良好的尝试。再次,积极投入到全球智库网络中。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多多接触国际前沿理论或思想,拓宽国际视野,更好地为我国世界技能大赛研究事业服务。
3.结语
无论是“高端智库”还是“世界技能大赛”,这两个概念都是让人耳目一新且挑动智慧神经的,而与其相关的具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还在积极探索中。终究有一天,“智库好声音”可以良策汇聚,实现知识报国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1/21/c_133934292.htm,2017.01.15.
[2]兰德公司关于高质量研究的十个标[EB/OL].http://www.rand.org/standards.html,2017.02.09.
[3]江濡山.中国高层需要什么样的智库?[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40709/132319652746.shtml,2014.09.03.
[4]朱瑞博,刘芸.智库影响力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智库运行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3):110-116.
[5]王佳宁,张晓月.智库的起源、历程及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2(10):102-109.